核心稳定性训练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2019-12-02 09:50包玉涛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躯干偏瘫步行

包玉涛

(大连市中心医院 , 辽宁 大连 116000 )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患者逐年增加,这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影响,也给社会造成负担[1]。由于脑卒中患者多数存在肢体障碍,所以,有效的康复训练是疾病恢复的重要环节。本院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接诊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43-72岁,平均(59.23±9.74)岁;病程1-4个月,平均(2.85±0.24)个月;疾病类型:脑出血12例,脑梗死16例;病灶位置:左侧11例,右侧17例。观察组男19例,女9例;年龄44-65岁,平均(55.78±9.12)岁;病程1-4个月,平均(2.41±0.25)个月;疾病类型:脑出血10例,脑梗死18例;病灶位置:左侧12例,右侧16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全部入选患者均经MRI或头颅CT诊断确诊脑出血或脑梗死首发患者;(2)血压<140/90mmHg,病程4个月以内且生命体征稳定;(3)入选患者均意识清晰,无智力障碍,能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康复训;(4)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5)步行功能障碍Ⅲ级;(6)Berg评分11-25分。(7)Brunnstrom分期Ⅵ期。排除标准:排除有语言及认知障碍患者及存在既往脑炎史和骨关节疾病患者。

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日常康复训练护理,如神经发育疗法,具体为坐位状态下的重心转移训练(患者坐在凳子上,身体坐直,先让躯干向左侧弯曲,使右侧的肋部伸展开;然后再让躯干向右侧弯曲,使左侧的肋部伸展开)。站立平衡训练、平衡杆内行走训练、下肢肌力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等。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训练强度,每天1次,每次1小时,疗程6周。观察组采用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护理,具体如下:(1)收缩腹横肌与多裂肌训练法:取患者仰卧位,双膝弯曲,两脚平放,脊柱保持中立位,深吸气放松腹部肌肉,并将两手分别置于肚脐上及肚脐下,缓慢呼气并挤压下腹,收缩腹部,保持肚脐向地面下移并坚持10秒,然后放松呼吸10秒,此训练每天练习15次。待熟练后,进行坐位、俯卧位、站立位及四点跪位下的训练。(2)髂腰肌与臀肌肌力训练:取患者仰卧位并放松呼吸,将骨盆左右旋转训练。然后取坐位,将骨盆向前后左右倾斜训练。取站立位,将双脚并立并将骨盆左右移动并侧弯进行骨盆倾斜训练,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3)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取患者俯卧位,采用背伸运动(飞燕式),并保持正常呼吸。仰卧位状态下进行腹肌及肩胛骨前伸运动,然后变换为屈膝位运动腹斜肌,后进行屈曲躯干位旋转运动,最后进行双桥运动。以上运动程序应每天1次,每次30-45分钟,疗程为6周。

3 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训练前后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观察比较。采用 Berg平衡量表对平衡功能进行评价,总分56分,分数越高说明平衡功能越好。采用FAC量表对步行能力进行评估,FAC量表分5个级别(即0-5),级别越高说明步行能力越好。

5 结果

5.1 2组Berg评分对比 康复训练前,2组患者的Be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康复训练后,2组Berg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 Berg 评分比较(分,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训练前比较,#P<0.05。

5.2 2组FAC分级情况对比 康复训练前,2组患者FAC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2组患者的FAC分级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 FAC 分级情况比较(分,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训练前比较,#P<0.05。

讨 论

脑卒中为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患者多为突然发病,临床症状常见为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舌强言蹇、肢体偏瘫、半身不遂、智力障碍等[2]。由于脑卒中的致残率很高,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下肢及步态畸形(如下肢外展外旋、患侧提髋、足跖屈内翻)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日常行走能力。人体通过核心稳定性来控制肢体末端,并传递力量,以使身体躯干及运动保持稳定[3]。所以,核心稳定性训练护理是脑卒中患者有效康复的基础。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增强患者的核心力量,使其运动及平衡能力得到提高。前群腹横肌、腰方肌及后群多裂肌均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核心稳定性肌群[4]。虽然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均会提高患者的竖脊肌和腹直肌协调收缩功能,但经临床实验表明,核心稳定性会在短期内出现明显效果[5]。同时,核心稳定性训练还可以使患者的躯干、髋关节和骨盆核心薄弱肌群的肌肉力量得到增强,以使非稳定状态下的肌力得到强化,恢复患者的步行能力与平衡功能[6]。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观察组患者Berg评分和FAC分级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核心稳定性训练护理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的康复进度,增强患者的肌力,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

猜你喜欢
躯干偏瘫步行
拉伸对越野行走学生躯干柔韧素质影响分析研究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魔方小区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步行回家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树与人
人走路时为什么要摆手?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