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疗效观察

2019-12-02 10:15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钛板颌骨断端

韩 杰

(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 辽宁 建昌 125300 )

伴随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交通方式的多样性,交通事故致伤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颌骨骨折为交通事故致伤类型之一,骨折患者常出现语言障碍、吞咽障碍、面部外形畸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功能以及外形美观性[1]。造成严重生理功能障碍的同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以其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口颌功能快速恢复性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2]。但微型钛板应用中存在固位力不足的风险,常需要辅助性固定治疗。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诊84例颌骨骨折患者,对比有无辅助性颌间牵引固定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诊84例颌骨骨折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经审核准予开展研究。观察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22-61岁,平均(38.24±2.19)岁;致伤原因包含交通意外19例,高处坠落致伤16例,其他事故致伤7例。其中上颌骨骨折20例,下颌骨骨折17例,上下颌联合骨折5例。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3-63岁,平均(38.01±2.03)岁;致伤原因包含交通意外18例,高处坠落致伤17例,其他事故致伤7例。上颌骨折19例,下颌骨折17例,上下颌联合骨折6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进行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3](1)纳入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2)研究遵循患者自愿性,均获取患者知情同意书;(3)排除存在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损伤者;(4)排除孕期及哺乳期女性患者;(5)排除存在血液系统疾患者;(6)排除沟通交流障碍者(7)排除治疗依从性差者;(8)排除存在急性感染性疾病者;(9)排除存在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2 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完善术前常规检查,术前采取影像学检查方法确定颌骨骨折具体位置,给予患者全麻处理。首先确定手术入路,闭合性骨折选取口内切口入路,逐层切开,暴露骨折断端。开放性骨折则选择开放创口进行手术。暴露骨折断端后仔细清理断端的游离碎骨以及血块组织等,行骨折断端复位,恢复咬合关系。根据骨折情况选取合适微型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骨折断端。确定骨折复位良好,骨折断端咬合关系正常后清创缝合。观察组患者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同对照组,同时联合进行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治疗。全部患者术后抗生素辅助治疗1周,2个月复查时观察治疗效果。

3 观察指标:(1)治疗疗效[4]。根据患者疾病治疗优良率评估治疗疗效。优:骨折I期愈合,解剖关系复位良好,无钛板断裂、移位等不良预后情况。咬合关系佳,无牙龈炎症,未遗留面部畸形;良:骨折I期愈合,解剖关系复位良好,存在2mm内的复位偏移性,无钛板断裂、移位现象,咬合关系佳,无牙龈炎症,无明显面部畸形;差:骨折II期愈合,解剖关系复位差,出现钛板移位或断裂现象,咬合关系差,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龈炎症,遗留明显的面部畸形。治疗总有效率为治疗优、良患者占总数的百分比。(2)牙周指数。评估患者牙周菌斑指数(PI)、软垢指数(DI),PI得分与患者牙菌斑数量呈正相关,DI指数得分与患者软垢面积呈正相关。

5 结果

5.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5.2 2组患者牙周指数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PI以及DI牙周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牙周指数均存在不同程度上升;治疗后2组患者牙周指数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2。

表2 2组患者牙周指数比较分析分)

讨 论

下颌骨为机体的联动性关节,面部的整体协调以及咀嚼功能均有赖于下颌骨联动关节的功能。颌骨骨折为临床较为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其发生率约占颌面部损伤的35%。骨折发生时,颌骨的完整性遭受破坏,咀嚼功能障碍。同时多数联合存在咬合关系错乱以及面部畸形等。其手术治疗的重点在于恢复患者颌骨咬合关系、维持咀嚼吞咽功能以及恢复面部美观性[5]。对于颌骨骨折的传统手术治疗中,多采取颌间结扎术。该手术方式稳固性差,对于颞颌关节的制动时间相对较长,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吞咽功能以及语言功能[6]。此外传统手术治疗创伤性强,易造成局部的骨质疏松以及神经损伤,骨折整体预后较差。伴随口腔医学科学的逐渐发展进步,新型微型钛板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逐见成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采用钛板、钛钉进行内固定,操作较为简单,对机体组织损伤性小,骨折复位良好,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佳。整体治疗对于患者咀嚼吞咽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干扰性小,面部美观度恢复满意度高[7-8]。加之钛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体排异反应较小,微型钛板可长期存留于体内,避免了2次手术取出的伤害,预后效果远优于传统手术。但钛板自身存在固位力差的缺陷性,需要给予辅助性固位操作。在手术治疗中加以颌间牵引,可局部调整微型钛板内固定后的骨段,辅助骨折骨抵抗周围组织张力,可提升断端复位稳定性,有效避免复位偏移的出现。同时,颌间牵引的临床应用较为安全,颌间牵引钉的使用无需过分加固钢丝,对口腔黏膜损伤小,感染发生少。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的联合应用可增强整体的固位力,确保骨折的有效重建以及骨折处功能的恢复。赵宏霞[9]等选取84例患者进行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与单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联合颌间牵引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单纯微型钛板内固定组。结果充分证实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的效果。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诊84例颌骨骨折患者,并根据入院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颌间牵引,对比有无辅助性固定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8.57%,说明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时,辅助以颌间牵引治疗具有极高的可行性;治疗后,观察组PI指数(1.52±0.23)与DI指数(1.70±0.19),与对照组牙周指数(1.55±0.24、1.68±0.21)无明显差异性,说明颌间牵引治疗对于牙周组织的损害性极小,牵引附着点未影响患者口腔清洁性。本次研究与临床相关研究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综上,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可显著提升颌骨骨折患者治疗有效性,且可有效保障牙周指数稳定,保证口腔清洁度,应用效果显著。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应进一步应用研究,造福更多患者。

猜你喜欢
钛板颌骨断端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再骨折1例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轧制方向对粉末轧制多孔钛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楔形髂骨植入联合板状髂骨覆盖治疗胫骨骨不连
分析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钛板联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眶壁骨折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内固定钛板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