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分析中总氮测定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9-12-02 06:29陶路焦作市环境监测站
节能与环保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吸光硫酸钾碱性

文_陶路 焦作市环境监测站

1 水质分析中总氮测定的常见问题

1.1 实验环境及实验用水受污染

实验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由挥发性气体和沉降粒子引起的。总氮实验室不能与用氨水、硝酸以及铵盐类试剂的分析项目在同一化验室。

实验用水为无氨水,无氨水采用新制备的去离子水,或加硫酸蒸馏,收集中间馏出液。无氨水长期存放,会因溶解含氮杂质,导致实验空白值偏高,因此要现用现制。

1.2 试剂纯度不符合要求

试剂的纯度对总氮的测定结果受试验空白吸光值影响较大,过硫酸钾、氢氧化钠含氮量≤0.0005%,应确保空白试验A220-2A275≤0.030,超过该值时,在实验用水不受污染情况下,应考虑试剂(主要是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钾)纯度、器皿和高压蒸汽灭菌器的污染状况。为降低试验空白值,所用试剂规格应选用优级纯。若过硫酸钾纯度不够或久放有杂质,应考虑提纯。

提纯方法:50℃以下加热溶解,过滤(器材经50预热),滤液冷却至4℃重结晶,弃掉溶液部分。重复以上操作(一般有2次重结晶提纯,过硫酸钾纯度均能符合要求),然后对过硫酸钾结晶体50℃烘干装瓶备用。

1.3 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失去氧化性

国标方法要求: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存放在聚乙烯瓶内,可储存1周。

但实验表明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存放在4℃环境时,尽管会结晶,20天后经50℃水浴搅拌溶解后,空白值及标准曲线仍符合要求。因此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应尽量4℃环境下冷藏,最大限度保持其氧化性。

1.4 取样及稀释方法不正确

由于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范围窄(0.20~7.00mg/L),对许多较高浓度废水的测定要进行稀释。若水样浑浊,则取样时应将样品充分混匀,以确保水样中所有的有机氮及无机氮被均匀取到容器中,使分析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稀释方法:根据废水样品的大概浓度范围,确定稀释倍数。取样体积应不低于10.00mL,对于浑浊废水可增加取样量,根据稀释倍数,确定定容体积,同时调节pH值5~9,定容后迅速量取10mL稀释液(确保总氮样品均匀),加入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析。

1.5 操作不规范

样品中加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后,要迅速盖上瓶塞,防止铵盐遇碱后,氨气逸出使结果偏低。

1.6 消解不完全

在120~124℃的碱性介质条件下,用过硫酸钾作氧化剂,不仅可以将水样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氧化为硝酸盐氮,同时将水样中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及有

表1 不同消解时间对空白吸光值及测定结果的影响

冷却放置时间的影响。样品从压力蒸汽灭菌器中取出后,冷却放置时间对实验空白吸光值和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实验表明冷却2h以上时,对空白值及测定结果的影响均不大,建议冷却时间为2h。不同冷却时间对试验空白及测定结果的影响。如表2所示。机物在波长220nm处都有吸收,而只有有机物在波长275nm处有吸收。利用等效系数差减法,消除有机物的干扰。消解彻底与否,直接影响监测结果。

表2 不同冷却时间对试验空白及测定结果的影响

(1)消解时间不足。由于过硫酸钾溶液在220nm处有强烈吸收,随着过硫酸钾在消解过程中的不断分解,其吸光值才能下降,实验表明在120~124℃,30min加热时间不足以使碱性过硫酸钾完全分解,建议控制消解时间至少在45min以上,以降低试验空白,同时提高测定的准确度。不同消解时间对空白吸光值及测定结果的影响如表1所示。

1.7 比色测定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以消除有机物干扰。消解后若有机物含量仍偏高(A275吸光值变高,A275/A220×100%应小于20%,且越小越好),当溶液浑浊,加盐酸定容后,仍呈现浑浊现象,此时应对比色液进行过滤。先清洗滤膜(滤膜应先用纯水清洗2次,弃掉杂质),然后再过滤混浊液,定容混匀后比色测定。

2 结语

从监测实践出发,对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总氮的测定,从实验室环境、用水、试剂到取样、稀释方法,从加热消解时间、冷却时间,到比色测定时样品浑浊解决办法,对多个方面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提出建议及解决办法。

猜你喜欢
吸光硫酸钾碱性
金色的吸管
T-501色泽分析方法的建立
过二硫酸钾三级中红外光谱研究
金色的吸管
硫酸钾为什么出口没有预想的热?
镍基析氢电极在碱性溶液中析氢行为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碱性土壤有效磷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碱性溶液对出水铁器中四方纤铁矿(β-FeOOH)相中氯的脱除研究
硫酸钾供给受限明显行业景气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