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边的灯海

2019-12-02 02:17陈科
红豆 2019年11期
关键词:渔歌渔火西江

陈科

起先锁定藤州城这个方位,无疑方便为西江边的灯海固定了灯芯。而滔滔东去的西江流水,流不尽也遏制不住,可算作一盏灯的煤油哩。加上小城土生土长的人们,总习惯在夜晚来临之际到江边散步,于是也就有了煤油灯旁边的人气,继而就有了家的氛围了。

万家灯火,千里长河。有人家,有渔船,更有江水拍岸声响,稍加想象即可形成一幅美妙、祥和的生活画面。要是碰上夏天傍晚,炎热的天气赶着市民走上河堤的时候,似乎江面上的灯光就愈加撩人了。或许人们就是为了凉爽而不得不走出家门,临着江风,但也有一门心思就为了欣赏这江边灯火盛宴的人们。特别是经常闷在办公室、奶茶店的青年人,大白天的热闹与繁华可能让他们有些厌倦和生腻,于是就只有期待着夜的来临,以及灯火的忽明忽暗来舒缓心情了。简单中透露平淡,无奇中又蕴藏着趣味,这都是西江灯海的一部分。

自然,上了年纪的老市民对这片灯海是再熟悉不过了,从星星点点的渔火与江岸边闪烁无常的路灯光,到渔火铺满江面,小城的夜生活沉浸在茫茫的灯亮之中,他们见证了这座小城的历史沧桑,也切身体味着西江边上的灯海在逐年泛滥。其中,更有出身渔夫的市民,早年生活较为拮据的时候,他们大多被迫选择出江打鱼谋生,不仅在船上做饭、睡觉,有的更直接在船上结婚生育。因此,他们的下一代往往子承父业,又操起了那一张张渔网。

这就是疍家人的生活:隔着天,又隔着地,仿佛背离了人世,却又无法逃脱人间的贫穷、苦难和厄运。也许早期疍家人对他们的生活处境有些既来之则安之,听随内心深处的“命运使然”的想法,于是对于船家生活的漂泊无依也无过多忧虑。包括物质上的肉食与蔬菜的满足,以及精神上的视觉与听觉等一切美的享受,他们都有些漠不关心,任凭江上如何多彩缤纷,依旧守候这大江上的平静。直到时代变迁,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追求之外,增添了對精神需求的渴望,才直接影响到疍家人的精神所需。

“追风吆,追风吆/风尾还在海上撩啰/撩得那鱼群跳那哈哈/撩得那鱼家笑那哈哈/沙啦啦啦沙啦啦啦哟/沙啦啦啦沙啦啦啦哟/紧紧咬住风尾巴呀啰/大网乘风浪里抛啰……”这只是西江渔歌中的一段,尽管歌词缺少了一些故事性的色彩,可这种浅白易懂的语言,无不在透露着一份渔家生活的恬静与淳朴。试想一番:傍晚时分,渔人打鱼满载而归,即兴而起的渔歌穿越河堤杨柳,穿过重重烟雾,传达到千家万户,而此刻城里的人们正在洗菜做饭,听到这嘹亮的歌声,心境也会随着荡漾起来。这该是多么美轮美奂的景象啊!

当然,都市夜生活的光亮并不会随着渔火及其渔歌的魅力而逊色,反而都市的霓虹与光谱,以其蔓延式的优势,轻而易取地夺走这片灯海的大部分领地。其中,既有象征城市繁荣的高楼大厦的流光溢彩,也有象征着爱情、浪漫氛围的咖啡店的流火轻霓。它们或一齐发亮,或间隔闪耀,既给夜蒙上了一层光彩罩衣,也给小城增添了属于它的活力。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河畔的渔火因其凄清、单调而被文人墨客所收录笔下,并随着大诗人的诗句流传千古。倘若有人也想让这片西江边的灯海流传远播,那笔者的才情显然是不够的。唯独心里面久久惦记着这江上的渔火、渔歌,以及属于藤州小城的夜的热闹,才勉强能写下它的万分之一美罢了……

责任编辑   丘晓兰

猜你喜欢
渔歌渔火西江
西江千户苗寨
洞庭渔歌: 在八百里洞庭湖上 放声高歌
渔火像豆子撒遍海滩
西江千户苗寨
航拍貴州西江千戶苗寨
江畔行
散步黄州长孙堤
天籁之音海边来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and Criticism of Fengqiaoyebo
歌从海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