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形式不是形式主义

2019-12-02 08:48黄伟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形式主义形式群众

黄伟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迅速行动,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实现了良好开局。但笔者在基层走访时发现,个别党员干部认为教育时间安排紧,配套活动多,实施步骤繁杂,尤其是把教育必要的开展形式看成是在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但笔者认为,此言失之偏颇,应及时予以纠正。

形式与形式主义,虽然只有一步之遥,却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从哲学上讲,形式是事物的外在表象,是内容的存在和表现方式,也是我们常用的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这里所说的“桥”和“船”就是必要的形式。任何事物、任何工作、任何活动,都必须通过一定形式来体现其内容。战国时期商鞅立木赏金、田忌赛马等故事,就是通过形式的优化组合,实现了形式与效果的有机统一。再比如,我们日常的升国旗仪式、年度考核考评、动员誓师大会、理论报告宣讲、专题座谈讨论等形式,是增强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是有内容且必要的形式,是现实工作中的“平台”和“桥梁”。

而形式主义是指在艺术、文学与哲学上,对形式而非内容的着重。也就是说,一旦形式大于内容,搞一些“虚”的東西,不注重本质和内容,片面追求表面文章,形式就演变成了形式主义。马克思说过:“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主要表现就是弄虚作假,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扶贫检查了,就拼命填表算账;绿化考核了,就赶快用油漆刷绿荒山;卫生检查了,就用遮羞布遮丑盖陋;机关文山会海、公文旅行,以文件、口号代替落实,等等。这都是形式大于内容,摆“花架子”使“虚劲”,搞形式主义的表现。它不仅危害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更伤害了淳朴的干群感情,破坏了地方政治生态,侵害了社会公平正义,严重阻碍了我们事业的发展,是令人深恶痛绝的。

必要的形式不是形式主义。防止形式成为形式主义,一是要紧扣主题。“形式”忽略了内容就是“形式主义”。形式搞得花枝招展,内容空洞无物,重形式就变成了玩形式,就会陷入形式主义沼泽。要坚持形式基于内容,形式服务于内容,把准形式规律,努力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实现在推进工作实践基础上的工作创新。对此,我们干任何工作都必须始终把握主题、紧扣内容,着眼于效果确定工作形式,不能只考虑外在的花团锦簇,而忽略了工作的实际意义和最终目的。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离开了实事求是,形式与形式主义就成了“孪生兄弟”。好的形式是实现目标的必备条件,在形式的选择上,必须按照实事求是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工作的目的、内容、效果等综合因素,科学论证形式的表现程度,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功效。三是要做到虚事做实。要形式不要形式主义,坚持改进工作作风是重要保证。“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重心向下、基层至上的理念,切实转变作风、勇于担当作为,经常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真实了解群众所盼所求,才能真正为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中央将2019年明确为“基层减负年”,这表明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克服形式主义的治本之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做到“虚功不虚,实功更实”,从而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

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处于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推进的爬坡阶段,只有在实践中把必要的形式和形式主义区别开来,做到既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式主义,坚决打掉形式主义这个大敌顽疾,又辩证地用好必要的工作形式,以形式创新推动工作出新,主题教育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猜你喜欢
形式主义形式群众
形式主义的标准
小议过去进行时
谁去捉拿“形式主义”?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果上级不官僚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反对官场形式主义问题”调查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