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体育教学对技工院校学生锻炼情绪的影响研究

2019-12-02 07:08简贵和朱布凡屈树贞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

简贵和 朱布凡 屈树贞

摘 要:本文以广西南宁技师学院为例开展相关调查及研究,结果发现:在实施积极体育教学前后,全体被试实验后的自我情绪、活力激发、身心平静及积极投入维度较实验前均取得了显著性提高,而生理疲劳维度在实施积极体育教学前后无显著差异。倡议在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及年龄特点适当设置运动量,重视学生的锻炼情绪体验,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开展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技工院校;积极体育教学;锻炼情绪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2010年,技工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新标准指出:不仅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课程标准实施至今,课程教学发生了一些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程度的革新,但学生体育课的学习状态还是不够理想,学生积极主动性不够,存在“学生爱体育,但不爱体育课”的尴尬局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笔者所在项目组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在思考,学校体育教育该如何做既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实质性地推动课程标准目标的达成,促进国家全面推动健康中国行动的深入实施。课题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积极心理学,对气排球项目教学进行积极体育教学改革,探索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借助了学生锻炼情绪情况来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程度。因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否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能否获得运动带来的成就感,能否对自我的认识更积极等等,这些都能够在体育锻炼情绪效益中得以体现。从客观上讲,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主观上讲,参与学生的态度体验不容忽视。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广西南宁技师学院为试点,随机抽取了一年级某班共40名学生作为被试,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及匿名作答方式进行。收回能用于进行数据分析的有效答卷38份,有效率为95%。

(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选用 Gauvin 和 Rejeski 编制的 《锻炼诱导情绪量表》(EFL量表)。该量表设计的前提是认为身体锻炼或活动的刺激特点会产生不同的情绪状态,因此该量表编制的目的是测量被试在锻炼过程中情绪的主观变化。量表共 12 个条目,分为活力激发、身心平静、生理疲惫和积极投入四个维度。为了更好检验课题组采用的积极体育教学是否会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养成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课题组借助了心境状态量表(简式POMS量表)中与自我有关的情绪(即自尊)维度的相关项目,与原来的EFL量表结合,最后形成由5个维度17道题目组成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涉及的5个维度分别为自我情绪、活力激发、身心平静、生理疲惫和积极投入。被试的选择项目由完全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共5级。各个维度单独计分,相同维度内各题目之和是该维度的测试结果,分值越高,说明锻炼对这一维度的影响越明显。

在第一节课完成基本的健康科普教育后实施第一次测试。在实施项目组的实验教学的最后一节课结束后立即进行最后一次测试。以两次测试的结果作为数据分析的内容。最后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录入、整理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实施实验教学前后学生锻炼情绪的水平情况

为检查实施实验教学前学生锻炼情绪的实际情况,对全体被试在自我情绪、活力激发、身心平静、生理疲惫和积极投入5大维度上与中数进行单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活力激发及积极投入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自我情绪、身心平静及生理疲劳与平均值之间差异显著且均低于平均值3。说明此时学生通过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锻炼能触发自我情绪、活力激发、身心平静及积极投入的水平为中等偏下水平。

实施实验教学后,我们又对学生的锻炼情绪情况进行同样的检验,统计结果发现:活力激发、生理疲劳及积极投入维度上与平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为活力激发及积极投入维度高于平均值3,生理疲劳则低于平均值3,而自我情绪及身心平静也有所提高。说明实验教学后学生的锻炼情绪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即采取的积极体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及活力激發,促进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及身心的平静。

(二)实施实验教学前后学生锻炼情绪的差异比较

为检查实施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对全体被试进行实验前后的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在实施积极体育教学后,自我情绪、活力激发、身心平静和积极投入维度与实施实验教学前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1),主要体现为实施积极体育教学后,以上维度的均值显著高于实施积极体育教学前,即全体被试实验后的自我情绪、活力激发、身心平静和积极投入维度较实验前均取得了显著性提高。而生理疲劳维度在实施积极体育教学前后无显著差异,说明项目组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锻炼的强度前后一致。

三、讨论与建议

项目组发现在实施积极体育教学前后,全体被试实验后的自我情绪、活力激发、身心平静及积极投入维度较实验前均取得了显著性提高。说明积极体育教学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还能促进学生对自我形成良好的认知,从而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华东师范大学王树明教授以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思想为基础,反观传统观念下我国的体育教育现状明确了积极体育教育的概念,主张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起点,采用发展和积极的眼光,利用积极的理念、手段和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其带领的研究团队也发现,积极体育教学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对于心理品质的培养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锻炼情绪体验,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考虑在教学中添加与学习项目有关的团体活动,结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方式以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获得感的增加。

在本次研究中,全体被试的生理疲劳维度在实施积极体育教学前后无显著差异。结合自我情绪、活力激发、身心平静及积极投入维度的显著性提高结果,我们将会发现,适宜的运动量对于技工类院校学生能起到积极影响作用。因此我们在实施体育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成绩而让学生对课程教学产生厌倦情绪,而是根据学生的性别及年龄特点,适当设置运动量,引导学生关注技术动作的达标及自身身心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坚,姒刚彦,夏明.《锻炼诱导情绪问卷》的检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7):48-50.

[2] 王新.积极体育教育促进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3] 张晋贤.不同体育课强度对中学学生锻炼情绪的影响[J].搏击(体育论坛),2015(2):51-53.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
技工院校的“双创”之路
如何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兴趣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探究式教学法在技工院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一体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技工院校礼仪课课程建设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朋辈教学法的技工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探析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