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内污染物危害及防治方法探讨

2019-12-02 07:08苏鸿远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防治方法危害

苏鸿远

摘 要:汽车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现在很多国家和公司都在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汽车内部污染往往被大家忽略,造成驾乘人员的身体危害不小。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车内污染的主要成分及危害,接下来介绍了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来源,最后介绍污染物的常见处理方法。

关键词:车内污染物;危害;防治方法

一、车内主要污染物成分及其危害

车内污染主要有挥发性有机物、甲醛,劣质香水中的化学物,霉菌以及香烟含有一氧化碳、苯、尼古丁、镍、镉、甲醛、砷、氨等化合物组成,其中43种为致癌物质。

(一)甲醛

甲醛能与蛋白质结合是一种常见原浆毒物,甲醛吸入以后会引起胸闷、恶心、皮肤、皮疹、哮喘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甲醛广泛地分布在车辆的塑料、橡胶、合成树脂、皮革等材料以及表面活性剂里。

(二)苯类物质

苯类物质主要来源于塑料、燃料、合成纤维、橡胶等物质中。笨类物质是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原料之一。高浓度苯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可损伤造血系统;甲苯和苯相似。短时间吸入高浓度甲苯可引起眼部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步态不稳,意识模糊;高浓度二甲苯时,使人出现中枢神经麻醉的症状。

(三)总挥发性有机物。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常见的为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萘等化合物。是存在于空气中最严重的有机污染物之一。可引起免疫水平失衡,影响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严重时可损伤肝脏的造血功能,引起人体过敏反应。

(四)霉菌

在潮湿气候条件下长期运行的空调系统中霉菌问题比较严重。其主要由曲霉菌、阴霉菌和青霉菌组成,有资料显示长期吸入霉菌的话,轻则会引起头痛、发热、哮喘、突发性喉咙痛和扁桃体感染的症状,重则会使人出现眩晕、胸闷等不适,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二、车内污染物产生来源

(一)车辆生产材料污染

内饰件要使用大量的塑料制品和黏合剂,这些都是产生车内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主要包括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苯类物质主要来源于粘合剂、人造革、油漆和皮革之中,而甲醛主要来源于针织物,如座椅套和车门内衬。新车内饰材料,特别是豪华车内饰材料选用皮革、桃木、电镀、金属、工程塑料等材料。这些材料处理不当会导致污染物加剧。

(二)车辆使用产生污染

汽车发动机连续长期运转后,首先产生的大量热量会加速车内污染物的挥发,使得发动机废气中的胺、尼古丁、CO、挥发性汽油等有害物质也会进入到车厢内部,污染车厢内部空气。

(三)人体自身和相互污染物

车内空间小,空气流通差,缺乏新鲜空气,乘客呼出的气体停留在车内,当空气中CO2浓度增加,人会感到头痛、头晕等不适。加上人体坏死细胞如头屑等漂浮在车内,也会造成污染。车把、扶手、车窗等部位人体经常接触,人体产生的体液等会留下病菌,從而产生相互污染。

(四)人为引入污染物

大多数的消费者在买车后喜欢在车内放一些毛绒玩具、靠垫等装饰物,但如果这些装饰物是劣质产品,会增加车内甲醛的浓度。一般来说,室内装饰物品越多,车内空气污染的概率就越大。此外,还有些人喜欢在汽车里喷洒香水。大多数的购买的劣质香水,含有多种有害物质,这样反而加重车内污染。

三、车内污染物主要防治措施

(一)通风换气法

通常来讲,新车应该经常打开车门通风,尽可能多地交换车内外的空气,去除车内异味,使车内有害气体尽快挥发和释放。同时在车内吸烟的时候,必须打开车窗或天窗,以及时排出烟雾。

(二)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能吸收车内散发的甲醛气味,并能与这些气味长期对抗,效果较好。车主可以买些活性炭,用干净透气的纱布包起来,放在后备箱或后座的角落里。当然,也可以买现成的车辆除臭竹炭包。当吸附饱和以后更换活性炭芯,3个月换一次,效果较好。

(三)植物去味法

装上一盆水加些食醋,在加适量洋葱,搅拌均匀,放进车内,多试几次,异味会逐渐消失。原因是水可以吸收甲醛,醋可以稳定甲醛。这是一种天然环保的方法。

(四)光触媒法

该方法能吸收自然环境中光能、热能、电磁波等各种能量,在产品表面产生氧化能力强的电子空穴对,强大的微电场可以电离空气中的水分子。氢氧阴离子能包裹和沉淀有害物质,有效分解和消除甲醛、苯、氨等有害气体以及其他车内病原体。彻底净化车内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四、结论

汽车车内污染物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司乘人员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首先,汽车厂家应从生产源头减少污染,从生产工艺、材料和零部件采购源头控制污染。其次,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污染物处理,最后要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把污染降低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刘向阳,张启义,郭礼.轿车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策略研究[C].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2013.

[2] 徐海波.汽车内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J].职业时空,2015,10(1):85-86.

猜你喜欢
防治方法危害
平衡车的潜在危害
网络的危害(三)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分析果树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方法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