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2019-12-03 00:36赵海滨辽阳县中心医院骨二科辽宁辽阳111200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髋部置换术出血量

赵海滨( 辽阳县中心医院骨二科 , 辽宁 辽阳 111200 )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骨折类型的高发疾病,给老年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基于此,本研究对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受的23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内固定组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内固定组11例,其中股骨颈骨折5例,粗隆间骨折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组12例,其中股骨颈骨折6例,粗隆间骨折6例。内固定组中,男6例,女5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3.5±8.5)岁。人工髋关节置换组中,男7例,女5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74.5±9.5)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P>0.05,具有可比性。对于本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方法:2组患者均由同一组麻醉师、医护人员实施手术和护理,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基础治疗和身体评估。(1)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指导内固定组患者平躺在手术台后,开始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并将髋部向牵引床展开25°-35°后,将患者粗隆部位进行垫高处理,在C臂机的观察下实施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将骨折部位复位后,在股骨近端行切纵形切口,将导针插入,并在C臂机的观察下调整至适当位置后,在扩孔器的支撑下降滑动螺钉拧入股骨颈骨内,在C臂机的观察下对钢板固定位置进行调整满意后将其与股骨干进行固定,清洗伤口并缝合。(2)老年髋部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指导患者侧卧于手术台后,开始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将患者髋部位置居中处理,在髋关节大粗隆骨后侧顺着肌肉纤维生长方向切开长12cm将外旋肌群分离后将暴露的髋关节囊切开,将股骨头截除后将髋臼充分暴露,对髋臼进行磨挫并将髋臼软骨剔除,将其刮出后以松质骨打压和填充,以小粗隆骨作为中,向前方倾斜15°,向外展45°,然后放入髋臼假体和内衬。合适的股骨假体置入到理想的位置,活动患处髋关节,采取屈膝屈外旋和伸膝伸内旋的方式检验假体各个方向的活动度、松紧度有无骨赘的撞击等情况,检查一切满意后清洗和缝合伤口

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观察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6个月、12个月依照Harris[2]对2组患者进行全关节评分和治疗效果,优秀:>90分、良好: 81-90分、可:70-80分、差:<70分。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术后采用VAS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疼痛程度评定,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统计与分析本次研究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全关节评分、治疗效果以及术后VAS评分情况,采用x2和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对比:结果显示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各项结果均明显优于内固定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

5.2 治疗后6个月内固定组和人工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对比:分别为(71.75±10.57)分、(91.45±8.33)分,t=4.985,p=0.000;治疗后12个月内固定组和人工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分别为:(70.11±10.45)分、(90.32±7.42)分,t=5.384,p=0.000;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在6个月和12个月关节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内固定组,比较结果P<0.05。

5.3 2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后内固定组11例治疗效果分别为优2例18.18%、良6例54.55%、可2例18.18%、差1例9.09%;人工髋关节置换组12例治疗效果分别为优6例50.00%、良5例41.67%、可1例8.33%、差0例0.00%;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治疗总有效率11例91.67%,明显优于内固定组治疗总有效率8例72.73%,x2=12.258,p=0.000;比较结果P<0.05。

5.4 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治疗前内固定组为(8.58±1.43)分,人工髋关节置换组为(8.61±1.52)分,治疗前组间差异(P>0.05);经过2种不同方案治疗后:内固定组VAS评分(4.37±1.56)分,人工髋关节置换组VAS评分(2.21±1.27)分,t=3.655,p=0.001,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

讨 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骨密度和骨质量严重下降,骨组织结构遭到破坏,使得骨头脆性增强、韧性降低,引起老年骨质疏松,从而增加了老年髋部骨折的风险,髋部骨折多以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粗隆骨骨折较常见,内固定术在髋部骨折临床手术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由于内固定手术时间较长且出血量大,使得老年患者身体受到较大伤害,不利于术后恢复,同时长期卧床休养引发的并发症会使手术效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且老年人大多身体机能下降,承受不了传统内固定手术带来的伤害[2]。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侯颖周[3-4]等老年髋部骨折行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患者下地锻炼时间和行走时间明显提前,且康复率达到90%以上。马也[5-6]等人在老年髋部骨折行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研究,发现手术时间只用了103分钟,比传统手术时间148分钟缩短了45分钟以,术中出血量676ml,也比传统手术991ml低了300ml以上。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101.62±12.67)分钟,明显低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128.31±12.45)分钟;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350.31±11.46)ml,明显比内固定组(531.63±29.15)ml少;术后引流量(345.18±101.44)ml,显著低于内固定组(527.37±104.57)ml,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较内固定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有效降低了对老年患者身体的损伤,且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可以避免对患者肌肉进行分离,对纤维神经造成的损伤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使患者生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7]。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对患者损伤小、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髋部置换术出血量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