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双孢蘑菇产业发展个例的分析与思考

2019-12-04 08:07郭明慧南晓洁吴保军
农产品加工 2019年22期
关键词:昔阳县双孢蘑菇

凌 亮,郭明慧,张 程,南晓洁,周 伟,吴保军,郭 尚,王 瑞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 030600;3.昔阳县食用菌协会,山西晋中 045300)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Sing]又称白蘑菇、蘑菇、洋蘑菇,隶属于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是世界上栽培量和消费量最大的菇类。山西省是双孢蘑菇产业的后发省份,在我国南菇北移的趋势下山西省双孢蘑菇栽培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双孢蘑菇生产规模达到1 000×104m2以上,主要栽培区有昔阳、和顺、平遥、运城、山阴等地。

1 县域产业情况分析

近些年,昔阳县立足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农民发展意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经过几年的摸索发展,规模化栽培、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双孢蘑菇为主产品的全产业循环经济圈初步形成。昔阳县利用丰富的玉米芯及畜粪资源生产双孢蘑菇,可谓是“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实现着“富民强县”的经济发展目标[1]。

1.1 生产规模强势发展

昔阳县双孢蘑菇栽培起步于2009年,当年仅有一户栽培1 600 m2;2010年成立合作社,发展到7 000 m2;2011年政府因势利导提出了“西菜东果中养猪,千家万户种蘑菇”的产业发展思路,助推双孢蘑菇栽培面积发展到8.8×104m2;2012年企业带动、园区引领,双孢蘑菇栽培发展到23.8×104m2;2013年政府、企业抓两头(菌种、销售),菇农中间抓增收,发展到51.7×104m2;2014年初政府召开食用菌产业推进会强力推进,栽培面积一跃发展到102×104m2;2015年县委、政府适时提出“稳定规模、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食用菌栽培面积稳中有升,11个乡镇101个村880户发展到1 380个棚150×104m2,年产鲜菇1.8×104t,产值13 200万元。仅栽培环节,为全县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660元。其中,双孢蘑菇产量1.68×104t,产值12 100万元;香菇产量753 t,产值602万元;木耳、平菇等其他品种498万元。

食用菌产业的兴起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人,增加劳务收入1 800万元,带动运输餐饮住宿业为当地农民增收100万元。此外,全县每年种双孢蘑菇需要玉米芯32 000多t,平均价格300元/t,农民增收近1 000万元;每年需要牛粪28 000 t,平均价格200元/t,养牛户增收近600万元,双孢蘑菇产业已成为昔阳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1.2 双孢蘑菇为主多菇种发展

昔阳县西高东低,东西70 km范围内自然形成平均温差10℃左右的3个气候带,成为高、中、低温不同食用菌生长的“天堂”,各乡镇立足自身气候资源优势,适地适种,多元开发,品种选择更加科学合理,产业发展更趋理性。目前,全县食用菌种类包括10类12个品种,以双孢蘑菇为主,香菇、平菇(黑、白平)、秀珍菇、草菇、黄金针、黑(白)木耳、羊肚菌、栗蘑、巴西菇为辅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1.3 延展产业链多元化发展

昔阳县政府投入数千万资金扶持食用菌产业,促进食用菌产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完善产业链条。目前,昔阳县从菇房建材、基料发酵、菌种生产、盐渍加工、切片烘干、罐头制品、保鲜冰块、篮子包装到基料转化再利用,一个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例如,四通润农菌业有限公司建成的全自动无菌化菌种生产线,可年生产菌种150万袋,成为产业稳步推进的种业支持。金谷阳光罐头厂及5个烘干切片厂年加工鲜菇的能力达2×104t,提升了双孢蘑菇产品的附加值。四通制冰厂、晋泰菌业篮子厂的建成投产,保障了蘑菇上市销售。此外,全县还建设了80个冷贮点,总容量6 000 m3冷库,36个产地销售网点,解决了千家万户大规模生产的贮运难、卖菇难的卡脖子问题。富邦公司有机肥加工项目的建设,用10×104t食用菌残料生产有机肥,形成“农业废弃物种菇,有机肥增产粮果菜”的良性生态循环圈。

1.4 完善技术服务安全发展

昔阳县农委、县食用菌协会是全县产业的总指挥、总协调,经过数年体系建设,昔阳县食用菌产业拥有一支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为引领,76名县乡技术人员为主体,40名福建、山东外聘专家(职业菇农)组成的生产技术服务队伍。此外,还有约76支约800人的菇棚上、下料专业队伍;有约115支650人以妇女为主力的采菇专业队伍;近100辆大吨位货车在煤炭市场低迷之际,转入食用菌基质运输行业,与800辆小型鲜菇运输车组成了产业运输专业车队。为保障食用菌产业快速、安全的发展,以县农委为牵头单位,组建了一支90名成员的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在明确生产者主体责任的基础上,严把舌尖上安全第一关。2015年,昔阳县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双孢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2 思考与建议

2.1 玉米芯栽培双孢蘑菇是创新

在众多食用菌品种中,双孢蘑菇是典型的草腐真菌。国内外生产双孢蘑菇多用麦草或稻草[2]。昔阳菇农勇于创新发展,大规模利用玉米芯为主料,适当添加牛粪及辅料经发酵处理,在常规菇棚内栽培双孢菇,平均单产13~15 kg/m2,蘑菇品质上乘,产地价8~9元/kg,一座1 000 m2菇床的菇棚,产菇13~15 t产值10多万元,扣除原材料、用工等直接生产成本2.5万~3.0万元,纯收益7万元以上,1户1棚种菇3年可以脱贫或达小康。例如,某菇农一座菇棚800 m2菇床,一潮菇采摘800篮4 000 kg菇卖了近4万元,收回原材料及用工成本2.5万元,盈利1.5万元,以后采的二、三潮菇都是利润。建一座菇棚投资9万~10万元,种菇一年可收回成本,这种砖混结构的菇棚可以使用多年。由于“赚钱效应”,昔阳县双孢蘑菇生产呈现爆发式增长,农户自建菇棚近1 400座,社会投资近1.4亿元。昔阳气候冷凉,菇上市早,质量优,畅销全国。

2.2 集中制料分散种菇,是蘑菇生产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昔阳县的双孢蘑菇生产尚处在“菇农各自为战,基本靠天吃饭”的小农水平,尤其上千农户的堆肥制料过程难以标准化。床面出现大量鬼伞、绿霉等杂菌的堆肥基料,主要原因是一次发酵料堆中有缺氧区、二次发酵巴氏消毒不彻底、抗病放线菌数量不足,这种劣质堆肥播种后的发菌期遇上高温(28℃左右),极易发生鬼伞和绿霉。

现代双孢蘑菇堆肥的“隧道发酵技术”,其先进性在于利用微生物发酵热完成“巴斯德灭菌和腐熟”过程,与耗费大量热蒸汽的架床发酵工艺相比,隧道式发酵供风(氧)量大,堆肥中抗病性放线菌量大而呈现灰白色(图1),取针尖大小的放线菌放到长满绿霉的培养基上,可看到绿霉被抑制而形成透明圈(图2)。因此,发酵良好的堆肥抗绿霉,发菌成功率高。

放线菌量见图1,绿霉透明圈见图2。

图1 放线菌量

图2 绿霉透明圈

国内外数十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双孢蘑菇生产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堆肥质量的优劣。在双孢菇生产最先进的荷兰,全国有家庭菇厂200多家,年产双孢菇近30×104t(约相当于15个昔阳县的产菇量),每年需要3次发酵(发菌) 料100×104t,如此巨量的蘑菇基料,仅由3家制料场专业化生产,这种集中制料分散种菇的产业模式,保障荷兰蘑菇产业持续50年领先于世界。

荷兰的家庭菇场高度专业化,不用制种也不用堆肥,由专业堆肥公司提供经3次发酵即发好菌的培养料和覆土,种菇者节省了发酵隧道投资,可以专注进行出菇管理,这样就把大公司的资本技术优势与家庭菇场的劳动效率优势结合起来。这种分工合作模式使得先进技术得以应用推广,提升了荷兰整个双孢蘑菇产业的效益。此外,种菇者购买堆肥可以免去最繁重、最脏的劳动,能将精力集中于菇场的出菇管理,提高了蘑菇生产的效益。

国情不同,我国不能照搬荷兰模式,但是可以吸取其技术精华,解决“制料短板”的问题。昔阳县也有成功实例,厚基伟业公司采用“隧道一次发酵,菇房二次发酵并出菇”的生产模式,解决了堆肥发酵不良导致杂菌感染的难题,双孢菇单产18~20 kg/m2。实践表明,隧道发酵是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应强力推广,以解决堆肥不良而染绿霉的难题。

2.3 玉米芯+牛粪配方需改良,增加营养和用料量提高单产

昔阳县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分析及建议见表1。

表1 昔阳县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分析及建议

建议改良玉米芯+牛粪为主料的原料配方,增加其营养成分及单位用料量(100 kg/m2),双孢蘑菇单产可以提高到20 kg/m2,全县140×104m2菇床可以增产鲜菇3 000 t,值得尝试[3]。

3 结语

未来几年,山西省双孢蘑菇产业要保持平稳增长,重点是实现由注重数量向提高单产、质量的转变;由分散小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变;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加大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延长、完善产业链,才能增加抵御市场各种风险的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昔阳县双孢蘑菇
立足生产,服务农户
——记上海志磊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浅谈金山区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
昔阳县赵壁乡东平原村抓实产业建设美丽乡村
河南部分地区香菇市场行情(2020-11-02)
新鲜双孢蘑菇采收和自动化分级方法研究*
昔阳县:积极防治二代粘虫
昔阳县:公车带“身份证”上路
爆图团
蘑菇
蘑菇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