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元智力理论的《标志设计》创新思维教学设计研究

2019-12-05 01:25
福建茶叶 2019年9期
关键词:标志设计标志模块

王 菊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江苏徐州)

本教学设计研究内容选自《标志设计》课程的标志构成对比形式法则运用项目,选用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面向授课对象是平面设计专业高职三年级学生,授课时数为4课时。

1 教学理念

“创造力远比知识更重要”。本课程教学探索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创造者、批判性思维者以及运用图形和色彩来进行信息沟通的人。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人类的智力是由连接的三边关系组合的智力统合体,即成分、经验和情境三元智力理论,智力的发展离不开三边关系。

本教学设计主旨在有目的地适应、选择和改造与自己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现实世界(情境)的选题前提下,培养学生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自动化的能力(经验),在完成项目同时也综合锻炼完成认知任务需要使用的各种成分或过程(成分)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综合能力。

2 教材分析

2.1 课标理论的要求

a)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标志设计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标志设计的方法,并能够完成以标志为核心的视觉传达基本要素设计,为企业形象(VI)设计课程奠定基础。

2.2 教材优劣分析

b)选用教材是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余沐人和端木志坚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标志设计》。

c)优势:成品案例相当丰富,案例的类型较广,标志设计理论涵盖面广,也没有忽略标志诞生的过程与市场的关系。

d)不足:没有介绍如何将理论应用与实践,理论涵盖面虽广深度不够,编排以章节形式体现。

2.3 教材处理

2.3.1 为了达到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我对原有章节做了整合处理,将本课程共分四大模块,分别为基础知识模块、标志设计制作模块、标志风格模块和市场及制作流程模块。其中标志设计制作模块是实践项目模块,学生通过对这一模块的学习可以达到独立设计标志的目标,有利于下面模块的学习理解。其它三个模块是对标志设计相关知识的普及性了解。选取的项目是来自标志设计制作模块中的对称形式法则应用项目教学单元的内容,教学总时数为4课时。

2.3.2 内容扩充

将原书中标志设计对称设计的方法进行内容扩充与细化。将“反射对称”细化扩充为“反射旋转对称”“反射移动对称”;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使用设计方法,将“均齐对称方式”形象化为对称轴数量变化的设计手法,使其更具实践指导作用。

3 教学目标制定依据

3.1 计算机应用专业(平面装潢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行业的要求制定。

3.2 教材要求

结合教材标志设计制作模块标志的结构形式中反射对称、均齐对称和回旋对称知识点,设计制作主题标志,学习如何运用经典的形式法则设计处理标志图形。

4 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储备:

学生已经学过构成设计,对平面构成和色彩有一定了解,学习过设计基础,有手绘表达能力。

学生已经了解标志的意义,标志的分类,对于设计的形式及分类都做过研究,可以完成单形元素设计。

能力储备:

学生有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思维活跃,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重视表现。

学生自立、自主意识薄弱,不能主动分析解决问题,探索新知,创作力欠缺。

5 教学目标

5.1 知识目标

掌握标志构成的对比法则的视觉效果。

掌握对比法则的常见种类。

5.2 能力目标

能辨认出标志是否使用了对比法则的结构形式。

能对运用对比法则的标志分析其所使用的法则种类。

学习用自己选定的图形元素根据不同的对比法则来进行组合设计。

5.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标志设计的认知和分析能力锻炼分析性思维。

培养实践性思维,包括使用、应用和实施。

6 教学重难点分析和解决措施

6.1 重点

内容:对比的方式:形状;位置;面积;明暗;突变

解决措施:通过“析——讲——探——创——评”五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学习使用对比法则设计标志。

6.2 难点

内容:对比方式的应用具有美感

解决措施:演示及答疑

7 教学资源

参考资料:《解构LOGO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学习工具:速写本、笔

学习网站:《视觉中国》网站---4.教学PPT

8 任务分解

设计标志单形-简化单形处理-镜面对称排列-回旋对称排列-轴对称排列-作品创作-析评作品

9 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

整个教学围绕培养学生的三项能力展开

10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主题式教学法

教学策略:启发引导鼓励

创设情景:实体项目带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任务驱动:利用图文元素设计制作标志,目标与评价标准明确。

主动认知:以教材为参考,主动思考构建标志结构、提高设计水平和能力素质。

差异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师了解学生进展,找出共性和差异性问题,督促学生独立创新,推进进度。

基于资源:提供互联网服务,供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以学生观察为基础,进行知识点讲解;以多样化思维拓展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11 体验式学习方法

斯滕伯格(Sternberg,认知心理学家)三元智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创造性是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集合,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体验式学习主要经历以下阶段:

选择—思考—理解—尝试—感悟(开拓设计思路)—创造—收获及评价

主要学习方法:

人本主义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关于创造性的观点:具有创造性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

具有选择权的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由于学习目标的特殊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于知识点的讲解,学生通过认知(思维)和情感(感觉)及实践性过程能较好的完成目标。

12 有积累有分析的教学准备,创造性思维的前奏

教师:挑选合适的课题;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解决任务及拓展案例;相关设计网站。

学生:

(1)班级学生预先了解即将接触的课题。

(2)学生选择好课题。

(3)根据设计要求与项目特点,设计好元素图形。

(4)各成员准备个人设计介绍,纸质稿。

(5)预习教材中相关内容。

13 充满想象与辐散思维的教学过程

14 立体多角度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个人自评(10%):通过作品介绍分析,学生个人自评能够培养学生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学互评(30%):通过作品展示,让其同学为作品进行总体测评,能够获得大众印象的反馈情况,通过现场比较选出优秀作品。

教师评价(30%):教师的评价可以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有助于把握正确的评价方向,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网络评价:作品上传参加项目应征。

学生评教:学生对教学提出合理化改革建议

15 谨慎积极的教学反思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创造力远比知识更重要”。给学生提供作选择和做决定的机会(2到3种方案中选),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根据斯滕伯格(Sternberg,2008)三元智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创造性是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集合,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和启发来指导学生的创造、设计、想象;通过对不同种类标志的结构分析比较和自评解说、评价同学作品来锻炼学生的分析性思维;通过标志结构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思维,由于艺术的主观性较强,需注意评价的方式,尽量以思维的开阔性和技术运用的角度来进行评点,谨慎用词,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标志设计标志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当代标志设计的创意构思和发展趋势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标志设计教学中创意性思维的拓展
探析标志设计中的简繁运用
浅谈中国传统纹样在标志设计中的体现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