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建设中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培育体系构建研究

2019-12-05 01:26姚正超陈映红
福建茶叶 2019年9期
关键词:分层培育素养

姚正超,陈映红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30217)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教育信息化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伴随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之风吹遍神州大地,高职教师开发、运用网络课程的热情持续升温。但,从网络课程建设和使用的效果来看,仍然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实际效果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高职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息息相关。构建分层次培育体系,旨在全面提升高职教师信息素养,为开发和使用优质网络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1 现状分析

1.1 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现状

1.1.1 网络课程开发质量持续向好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促进了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近年来,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了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关文件;教师开展网络课程开发有了政策引领,MOOC、微课、精品课程等等网络在线课程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互联网上。网络课程开发质量的好坏,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重点,教育部办公厅从2017年开始组织申报和认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教育部认定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高职专科仅有22门;2018年,教育部认定80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高职专科达111门。这些数据表明,各层级网络课程的开发质量在不断增进,有持续向好态势。

1.1.2 网络课程应用范围逐步扩散

网络课程的开发最大的利好,在于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与应用上;大量的网络课程出现在互联网上,加快了网络课程的应用推广,也给高职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中,采用网络课程进行在线教育的占比越来越大;在教育均衡发展中,网络课程的价值也越来越凸现。

尽管网络课程开发质量持续向好、应用范围不断扩散,但是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实际应用效果不佳等不足之处。究其原因,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制约了网络课程开发和应用。

1.2 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伴随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新型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已然过渡到2.0时代。经过1.0时代的洗礼,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有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以下不足:(1)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还不高;(2)信息获取的渠道还不畅;(3)信息运用的安全意识还不强。

2 面临问题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有力的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直接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教体系。随着新型信息技术不断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网络课程建设和运用空间教学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纵观网络课程开发和应用以及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不难发现,当前高职教育在开发和应用网络课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在于高职教师现有的信息素养水平无法完美兼容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开展分层次提升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是不错的选择。

3 解决途径

3.1 重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信息化时代人们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前两个层面,对每一位高职教师的要求基本相同;但是,信息技能这个一层面,从事不同课程教学任务的高职教师会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要求所有老师。因此,为达到普遍提升高职教师信息素养这一目标,有必要按公共、专业两大类重构信息素养。

3.1.1 公共信息素养

公共信息素养,这里主要是指高职教师从事网络课程建设中必备的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应用等,也是每位运用网络课程开展线上教学的老师必须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将它单独归成一类,目的在于这一类信息素养比较容易统一,也比较容易通过自主学习、线上培训等手段提升。

3.1.2 专业信息素养

专业信息素养,则主要是指高职教师从事网络课程建设中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新型信息技术的能力,也是高职教师顺应教育信息化2.0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类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专业的学习、反复实践,才能逐步提升。

3.2 规划层次体系

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有很多,其中,集中培训比较受学校和老师推崇。但,集中培训也得按培育的对象和内容,合理规划培育层次,否则,“胡子眉毛一把梳”,取不到应有的效果。

3.2.1 教师分层次

怎样确定教师的层次?参考依据是教师的年龄、性别等。按年龄和性别,可把高职教师分为三个层次:即45岁以上的女教师、50岁以上的男教师归为第一层次;35-45岁女教师、40-50岁男教师归为第二层次;35岁以下女教师、40岁以下男教师归为第三层次。对象层次越高,培育的内容就越多,提升的空间也就越大。

3.2.2 内容分层次

如何规划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培育内容的层次呢?首先依据信息素养包含内容和自身特征,分公共和专业两大类按难易程度成递进式细化层次;其次依据网络课程建设中信息技能运用频次来规划培育层次。

3.3 实施分层培育

信息素养的分层培育,是在充分考虑高职教师存在个体差异的前提下,选取不同层次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任务。分层培育模式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人而异的特点。实施分层培育的目标是普遍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水平,让每位教师在各自的层次内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建设网络课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重评价并突出考核层次。

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分层培育实施表

3.4 完善培育体系

在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过程中,通过一轮培育下来,分层培育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比如,培育的内容还不够详实,分层界线还不够明晰等等。此时,我们就需要回过来,重新界定分层标准,完善培育的内容、方法、评价等体系,进而构建更加适合高职教师发展的完整的培育体系。

4 预期结果

当今时代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如今的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构建分层培育体系,全面实施分层教育,能有效提升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

5 结束语

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一项必须坚持不懈的长期工程。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职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信息素养分层培育体系的构建,在网络课程建设中得以实践,验证了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当然,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分层培育素养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有趣的分层现象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雨林的分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