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民航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9-12-05 02:49晏雯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民航展望新形势

晏雯

摘   要: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开始,我国民用航空出行人数每年都保持15%~17.4%的增长速度,参考2016—2018年全国塔台保障航班起降架次数据,2018年全国航班量同比增长约8%。出行需求的快速增长促使了民航事业的加速发展。结合实际来看,安全是衡量与评判民航事业的关键所在,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往往会导致难以想象的灾难。为此,人们在民航出行选择上,对安全的考量非常重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实现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汇集、提炼、分析等,进而指导民航安全管理更好地落到实处。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大数据;民航;安全管理;应用;展望

1    大数据定义分析

当前围绕大数据的研究不断增多,大数据在定义上倾向于指“很难在一定时间内借助常规软件工具对相关数据集合进行捕捉、管理或者处理,只有通过应用新处理模式才能对这些数据集合进行有效的观察、分析的信息资产”。通过相关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大数据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见图1):首先,数据具有海量性。数据信息的数量相当大,很难通过抽象的方式对数据数量进行界定,借助常规的数据保存、处理等软件对这些数据信息无法有效处理;数据信息在增长上表现出了爆炸式的特点,在可能的时间或者操作当中都有可能会出现海量的数据信息;数据维度上表现得相当丰富,数据存储结构先后经历了数据库、高级数据库直到发展到今天的数据仓库。其次,数据处理不单纯是掌握或者拥有这些数据信息,更多的是对这些数据信息从专业层面进行分析,进而在分析中掌握这些数据信息体现的基本规律,以此来指导相关生产作业的进行,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海量数据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单台的计算机实际作用已经很难体现出来,只有采用分布式架构,借助云计算的分布式方式、分布式数据库等,才能真正地实现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的数据挖掘。

2    大數据在民航安全管理当中的应用现状

欧洲空客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单纯的一部喷气式引擎就能够在半年内产生相当于10 TB的数据内容。由此可以得出,在民航事业大发展的当下,民航业实际产生的数据信息是无法准确进行估量的,很多数据信息都被浪费掉,没有得到有效的分析利用。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尤其是与安全管理的结合,实际上取得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2.1  应用案例

(1)QAR数据应用。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推动下,中国民航坚持创新原则,逐步研发出了“大数据+飞行安全”的监控管理新模式,可以实现对海量飞行品质监控数据的深层次挖掘与全面分析,及时发布各种特殊风险报告或者预警报告等,有助于安全管理的提升。

(2)空管行业的空管安全信息系统。空管系统内发生的不正常事件由相关部门在一定时限内及时填报,在此基础上,系统生成安全运行数据报告以供全行业应用,尤其是为近期运行安全态势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3)加大了与公安部门的信息共享。不少地方在空防安全工作中,将民航旅客信息与公安部门重点管控人员的信息进行有效比对,实现了对旅客的动态管理,例如,公安部门的“天网”系统可接入机场的集群通信系统,将重点管控人员面部图像推送到系统中的数字移动对讲机界面。

2.2  存在问题分析

(1)数据孤岛问题。在信息系统建设上,航司、机场以及空管等运营主体的沟通交流明显不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表现得相对封闭。从宏观层面看,对于综合性的数据信息不能有效地进行分析,无法满足当前安全管理的基本需要;从技术层面看,不同领域的数据存储方式、标准等缺少统一性,在实际整合过程中存在着较高难度;从具体应用上看,很多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数据信息的公开上主动性明显不够。

(2)从数据到信息的转化程度不够。大数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突破许多技术障碍,依托传统的数据分析方式是无法与大数据分析实现有效衔接的。在大数据当中,有90%以上的数据信息都是非结构化的,无法应用数据或者用一定的结构来进行表示,导致了大数据的不确定性。

(3)在大数据研究上投入力度不够。当前,民航在实际发展中还没有足够的人才投入到大数据的研究中,而且也缺少足够的经费支持。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对于大数据的理解与认识尤其是实际应用上的表现还比较浅层次,在大数据发展上,很多单位不愿意过多地投入,这些都成为大数据应用的“短板”。

(4)在大数据理解上存在着不到位现象。调查发现,很多人对大数据与民航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关系没有充分认识,这是影响大数据发挥作用的关键。有不少单位把简单的数据统计或者分析当成大数据,各部门重复向基层索要基于不同模板的基础数据,在实际应用上存在着偏差,不少管理层将大数据作为掌握一线职工并实施处罚的依据,导致了一线员工自身抵触情绪的出现。

3    新形势下加快大数据在民航安全管理中作用发挥的基本策略

3.1  战略层面

首先,抓好大数据的宏观设计,逐步推进数据收集机制以及相关系统的建设;其次,加快数据产品的开发,逐步打破不同部门或者机构之间过于独立的现象,实现彼此之间数据信息的共享;再次,加快对现有不同层系统、平台的整合,这对于数据的大范围、宽领域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层次挖掘,逐步融入民航安全管理中,以此实现从数据信息到生产力的转变。对于大数据而言,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为了减少政府以及民航层面投入的压力,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将大数据分成民航公益类与民航商业类,以此实现了数据信息的灵活分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对于更多资金投入大数据当中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3.2  战术层面

加快大数据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般包括3个层面:首先,项目管理人员一定要对自身的需求保持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以及协调大数据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其次,数据构建者根据项目的总体需求,帮助整个团队评估哪些业务问题可以实现而哪些不能够实现,与大数据系统开发人员进行对接,通常该团队中需要懂技术的人才帮助创建数据模型,协助系统开发。最后,数据分析者既需要数据分析非常专业,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背景或者是安全管理经验,这样才能从数据信息当中挖出有用的信息内容。

3.3  依托于数据共享,提升风险精准防控能力

推动数据信息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建设,按照相关要求实现数据信息在不同行业之间的交流共享,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数据信息资源的价值,对于资源优化配置、凝聚数据信息合力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民航安全管理当中,可以将安检信息系统与公安数据库、金融等信息数据库实现有效共享,这样民航部门就可以把各种犯罪份子或者失信人员等排除在民航交通之外,对于民航安全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再者,基于空管安全信息系统的设备保障风险高发期数据预测,不仅提供给设备保障部门使用,还可以提供给民航协同决策系统采用,以便及时协调航班放行,保障航班准点运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围绕民航安全管理,对大数据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大数据的定义、应用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有效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对怎样将大数据与民航安全管理有效结合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研究,这对于深化民航安全管理、建设智慧民航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炳帅.关于大数据技术在民航空管监控系统中的运用分析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8(21):32.

[2]孙召利,董桂枝,吴艳,等.大数据在民航领域应用的初步研究[J].空运商务,2014(2):11-16,64.

猜你喜欢
民航展望新形势
构建第四代海事卫星民航客舱通信系统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