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之人,需识“喉韵”

2019-12-05 06:46石一龙
瞭望东方周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舒适感喉部茶汤

石一龙

在谈论茶的优劣时,专业品茶之人往往以一种茶有无“茶气”和“喉韵”来对之进行评价。

“茶气”不难理解,按现代人的语言解析,“茶气”即是一种茶特有的气味。而在漫长的历史中,茶又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茶气”的“气”更像是中国古代道家所谓的“道”,这道出了东方茶文化的神秘之美。

对于“喉韵”的解释,则更为复杂,因为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喉”似乎并不具有嗅觉、味觉等生理机能。那么,到底该怎样理解“喉韵”?

茶汤入喉时的舒适感

“喉韵”一词首现于《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确是好茶,喉韵足,有香头,茶色也清。”此中“喉韵”被读者解读为“饮茶后喉头产生的回甘的味道”。

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去论证“喉”与“韵”的关系。与其说“喉韵”是一种类似味觉的感受,倒不如说是身体感官的一种特殊体验。

“喉韵”应强调的是思想和精神上所享受到的美, 或者品饮茶汤带给喉部的舒适感,而非某种真实存在的味觉。

“喉韵”很可能存在于喝茶的过程中。它不仅与茶本身的品种、品质有关,也与茶汤的温度、喝茶人的身体机能、喉部感官的敏锐度、喝茶人的心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简单而言,“喉韵”就是茶汤入喉时留下的一种舒适感,即“入喉感”。而在所有茶类里,喝普洱茶时这种感官体验最为显著。

对于“入喉感”而言,过喉汤质的顺滑度及其温度至关重要。通常,根据茶汤水路的宽窄、温度与顺滑度,就可判断“喉韵”的深浅。

“喉韵”并非人皆有之

茶人李扬认为,喝茶过喉的这种舒适感,主要是茶中的氨基酸成分带来的。

一般情况下,人的整个食道都有鲜味受体。当喉部的鲜味受体遇到茶汤中的氨基酸,便可能产生某种感官刺激,这便带来了“舒适感”。

因此,茶汤中氨基酸含量越高,“入喉感”就越明显,“喉韵”就越强烈。

比如,云南古树茶根深叶茂,摄取养分能力强,氨基酸含量最高,“入喉感”也最为显著。

影响“喉韵”深浅的因子,还有工艺的好坏、泡制的水准、茶汤的温度和质感、感知的方法、喝茶人的心情、喝茶人喉部的敏感度等。

“喉韵”并非一种特定的味道,“喉韵”的产生,更类似于人体的一种“条件反射”,反射的明显程度与喉部感官的敏感度有关。因此,“喉韵”并非人皆有之,感知“喉韵”,需要口、舌、咽、喉各部分器官充分配合。

优质的生态、良好的工艺、科学的仓储、上佳的泡制、愉悦的品饮过程,才能带来令人难忘的“喉韵”。与此同时,也需要有经验的“先生”引导体验,帮助训练审美。

“喉韵”的独特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普洱茶市场上存在一些过度强调“喉韵”的行为。“喉韵”一词在普洱茶界流行起来,与新一轮商业炒作有关,这与普洱茶“越陈越香论”如出一辙。

“喉韵”作为一种不确定的感受,是否应成为评价普洱茶好坏的标准?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在笔者看来,更应从丰富茶文化内涵的角度,来看待“喉韵”的独特意义。

中国文化自古讲究“韵味”之说,“韵味”,即是对诗、书、画、乐、舞、园林艺术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简而言之,“喉韵”应强调的是思想和精神上所享受到的美,或者品饮茶汤带给喉部的舒适感,而非某种真实存在的味覺。

因此,喝茶喝的是“韵味”这一说,更适合用以形容人在享茶、赏茶时,由愉悦心情所带来的对茶汤的回味。

这样的“喉韵”人皆可得,与“茶气”殊途同归。

猜你喜欢
舒适感喉部茶汤
电子喉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喉部早期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讨
追求美追求品味的茶汤店
旅行舒适和美我都要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超高速电梯的噪声和振动控制
一字蚀骨
服装通风对主观热湿舒适感的影响
声音哑了怎么办
慢性喉炎知多少
“隔夜茶致癌”没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