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品中惯性思维与鸟笼效应

2019-12-05 08:40虎怡
艺术评鉴 2019年20期

虎怡

摘要:和声、曲式、复调、配器是音乐作品分析中四个基本的着手点。本文从音乐作品的四大方面,分析音樂作品与鸟笼效应的联系,其目的是通过对其交响曲的和声与配器的梳理,分析、总结出其和声配器与鸟笼效应的对应关系,在音乐技术理论方法下,使得交响乐在分析上得到新领域的尝试。

关键词:鸟笼效应   惯性思维   配器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0-0058-02

一、鸟笼效应解析

鸟笼效应,又叫做鸟笼逻辑,被誉为人类十大不可抗拒的心理之一。鸟笼效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发现者是近代心理学家詹姆斯。从鸟笼效应的原则上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使得人们会在不由自主的情况下继续添加他们不需要的东西,在这样的基础上,意外地获得以前不需要的物品。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大多数时候人们采用惯性思维,通过习惯性而意外有所收获。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鸟笼效应的出处:1907年,詹姆斯和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打赌说,我一定能让你过不了好长时间就能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以为然,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没过几天,詹姆斯送上一只鸟笼,卡尔森却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自此只要客人来看到空鸟笼他们几乎总是问卡尔森他的鸟什么时候死的,他一遍又一遍地向客人们解释他从未养过一只鸟。然而,这种回答往往会让客人感到困惑。不幸的是,卡尔森教授不得不买一只鸟,詹姆斯的“笼子效应”起了作用。其实,在我们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次是不是在自己的心里挂着一个笼子,然后不由自主地往里面塞东西?

鸟笼效应的理论根源如下:老板将空笼子放置很长一段时间,结果却遇到每个游客都会惊讶地问他空的笼子里是什么,使得大家出现这样奇怪的疑问,并假想放置一些适合的东西到空笼子里,每次都这样。最后,他不愿再忍受每次解释的麻烦,扔掉他的笼子或买一只与他相配的鸟。经济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个空笼子要容易得多。即使没有人问,或者不需要解释,“鸟笼效应”也会对人们产生心理压力,迫使他们买一只与鸟笼相配的鸟。

这个故事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我们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很多人却过着平静平淡的生活。然而,一旦我们被太多的诱惑和欲望所吸引,而又难以选择,我们就会眼花缭乱,甚至知道如何前进和后退。

事实上,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公众心理。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大多数人或权威人士意见的影响,并在心理或行为上逐渐与之一致。在上面的故事中,主人公的内心就有这样一种心理矛盾——它是好的,但是有了它之后,他不禁开始思考,是否应该根据身边人的建议做出新的选择。服从公众,与周围的人保持一致可以让人们感到更安全,但也会让人们失去自我价值。

是不是要通过主动选择与你不相关的事物?有没有可能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项目,同时也购买与之相关的匹配项目,我们还解释说它是协调和统一的?人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设置了一条“不自由”的暂时锁链,它限制了自己的活动空间,但由于人们总是想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当外界有恐惧时,人们立即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以迅速找到安全保护区。因此,人们在安全的时候,有意识地提前做好准备,在自己身上增加一些保护设置,然后根据预测增加层数,这样他们就不会跳出来,最终失去自己。

二、鸟笼效应下的惯性思维

鸟笼效应与交响曲的契合点——在鸟笼效应背景下交响曲中的惯性思维。从交响曲乐谱文本入手,首先说明和分析音乐创作中的惯性思维,并且从乐谱中找到对应关系,其次从和声的功能与配器法分析作品;在前两者分析总结之后,应该把本次研究的落脚点放在和声和配器与鸟笼效应的对应关系,研究、分析、总结作品中各个声部的组合关系。

三、鸟笼效应下的惯性思维在交响曲中的具体表现

和声、节奏、旋律三大类音乐作品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它将和谐与节奏巧妙地融合在旋律中。由垂直的声音建立起来的和谐和仅仅基于节奏的节奏并不是真正的音乐。

四、和声与鸟笼效应的关系

和声学就是研究和声的结构以及它们如何连接的理论。和声在音乐作品的发展和音乐作品表现力的深化和丰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和声与作品的关系就好比鸟与鸟笼的关系,不同的和声(和弦),作品的风格特征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不协和音程(大小七度、大小二度、增减音程)和不稳定音程(二、四、六、七级构成的音程)的解决,核心音的平衡。

要明确调式,音的进行要服从音的自然倾向性。在不协和之后,随之以协和和弦或较为协和和弦而形成的满足。例如2-4-7的和弦,其中4和7在音程关系上是增四度,它必然解决到稳定音程或和弦上形成满足。在这样解决的过程中音乐本体得到前进和发展,也是体现了和声动力。和谐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调性的冲突,自然形成了一种极不稳定的动态。

从度数增大的音程,从谐波变换,缓慢增长,缓慢拉伸。由此可见,这里的音效之间激荡的力量,不仅来自于右手旋律的重要位置,也来自于伴奏的质感和旋律,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空间。

和声型多声部也是一种常见的基本陈述形态。要求所有的和弦音凝聚成一个整体,可以看作是鸟笼效应当中的笼子,固定的鸟笼比作固定的和弦形态,但声部的独立意义小。声部数量灵活且自由,不拘泥于框架,使得声部的和声能够灵活运用。

五、用配器法和鸟笼效应分析作品中各个声部的组合关系

声部的组合关系是指多个声部同时进行时的音乐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有时也出现主次之分。这样的声部组合关系可以是旋律线条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旋律之间的关系。

音色相同的声部与音色不同的声部之间的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音色与声部之间用鸟笼效应相对应。在相同和不同音色区别下,作品呈现出的音响效果和风格特征都是不相同的。交响乐进行不同乐器组之间的异音质组合,将不同的音质组合的乐器组放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音质。

三个声部(三种乐器组)贯穿整部交响曲。木管组(长笛)担任旋律声部。木管组通常包括四种常用乐器,即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但是整部交响曲都没有用到单簧管,从头至尾都是长笛担任旋律声部,双簧管和大管偶尔交替使用。贯穿全曲的木管组都是单管式组合,多声部和声中的每一个声部都是由一件木管乐器配置的。

在鸟笼效应的思维逻辑中进行分析,声部中乐器的变化在鸟笼效应中也是行得通的。文章一直围绕在鸟笼效应的逻辑与声部关系上。在创作多声部音乐中,我们把契合点放在旋律与声部的对应关系上。创作时,可先将多声部中的每一个声部首先进行創作,创作规则根据演奏的乐器或演唱的音域范围决定的。在根据旋律进行的特点及走向将每一个旋律创作完整。将两到三个声部进行组合,在这个组合的过程就是自己搭建鸟笼的过程。声部组合好之后,所等到的就是鸟笼效应带来的效果。为了使多声部作品更加丰富与饱满,需要对旋律及声部进行整体的润色。鸟笼效应的启示在于声部组合之后,所带来的丰富的音乐效果。

六、鸟笼效应下常态思维下对交响作品认知的促进作用

鸟笼效应对交响乐的认知与音乐技术理论研究作品两方面都进行了思考。在某一个作品或同一个作品研究分析时,除了运用传统的四大件(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分析作品以外,又尝试了新的领域。

通过对其交响曲的和声与配器的梳理、分析、总结出其和声配器与鸟笼效应的对应关系,在音乐技术理论方法下,在交响乐分析上尝试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王来兴.不让“鸟笼”牵着走[J].全国新书目,2009,(09).

[2]于润洋.杜夫海纳审美现象学中的音乐哲学问题(下)[J].音乐研究,1997,(02).

[3]赵亮.爱:莫扎特的音乐之魂——解读《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KV282)Adagio乐章[J].钢琴艺术,2011,(08).

[4]何巍.论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的发展及创作[J].作家,2010,(24).

[5]李正浪.突破思维瓶颈,让写作向深刻掘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