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院养老研究

2019-12-06 02:36肖于波桂敏杨明伟
现代交际 2019年20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养老

肖于波 桂敏 杨明伟

摘要:农村养老院作为农村养老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在养老服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目前农村养老院发展现状的简单阐述,罗列了农村养老院养老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农村养老院养老做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对农村养老院的养老事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养老院 养老 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0—0066—02

农村机构养老是指以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机构为载体,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的养老方式。[1]农村养老院养老是由政府和地方共建的非营利组织,为使地方农村需要生活看护和精神慰藉的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料,将该地老年人集中在养老院养老的模式。

一、农村养老院发展的现状

通过实地访谈和资料收集的方式,可以了解养老院养老发展的现状。

某养老机构位于G镇某村西北角,养老院由前后两排平房和三块房前屋后空地组成,主要服务G镇“无保”户。现有床位60个,居住老年人19人,其中男性17人,女性2人。养老院建设和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补贴,五保户费用由政府承担,非五保户入住需要缴纳一定费用。养老院现有工作人员6名,其中2名由政府委派,4名在附近招聘,女性,年龄40-55岁之间。每个工作人员需要照顾5-6名老人,负责人也参与其中,养老院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居住环境不佳,大多数是两人一间房,仅有简陋家具、供暖设施,卫生条件差,房屋年久失修,出现老化;二是饮食状况需改善,院内设有食堂,统一方桌就餐,饮食质量不高,一些高齡、行动不便的老人就餐困难;三是没有医疗设施,就医需要前往十里地外的镇医院;四是休闲娱乐几乎没有,养老院很少组织老人参与集体娱乐活动,老人之间交流少,院内有一个活动中心,配有电视和两排沙发桌椅。

二、农村养老院养老问题分析

在实地观察和工作实践中,发现G镇农村养老院养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养老院入住率低

在农村地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依然普遍,农村接受和认可的养老方式还是以子女为主力的家庭养老。[2]农村老年人对于养老有以下想法:养老寄希望于子女;养老院是给没有自理能力的人去的,怕村里人笑话;习惯家里的一切,去养老院不适应;舍不得把钱花在养老院。这些想法无疑阻碍了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入住养老院,G镇农村养老院入住老人19位,入住率不足32%,造成养老院资源浪费。

(二)养老院养老质量难以保证

首先,养老院资金短缺,集资渠道单一,资金主要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包括敬老院向政府申报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上级政府补助的养老院日常开支和员工工资、农村“五保户”供养补助资金和院内老人寄养费用等。据了解,养老院几乎未接到社会捐赠。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运营成本增加,养老院资金不足的状况日益明显。

其次,养老院管理水平低,缺乏活力。养老院属于事业单位,管理者一般是由政府统一派任,缺乏竞争意识。据悉,全院工作人员6人,其中管理人员占一半,高中学历及其以上1人,初中学历2人,初中学历及其以下3人。该养老院地处偏僻,吸引人才不足,许多管理者都有兼任,职权不明晰,日常管理很容易陷入混乱。由于常年缺乏资金,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不高,其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再次,养老院服务专业化水平低。养老院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与护理人员水平直接相关,护理人员是养老院重要的服务支撑。该院护理人员大多是附近村民,以女性为主,平均年龄在五十左右,没有护理知识。该养老院护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养老院男性老人居多,异性照顾不便;二是护理人员年纪偏大,有些工作力不从心;三是护理员缺乏护理知识和相关培训,仅会简单生活照料。这些因素导致养老院服务质量低,缺乏专业性。

最后,养老院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良好的基础设施,不仅让老年人接受更好的康复服务,同时也是养老院对外的名片。G镇农村养老院住房年久失修,设施简陋陈旧;活动场地有限,没有特色活动空间;缺乏基础医疗设施,院内老人就医十分不便;老年人没有娱乐休闲活动,常以睡觉打发时间,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硬件设施是养老院提升养老质量的根本保障,关乎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三)社会对于农村养老院关注不足

该养老院的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补贴,鲜有社会捐赠,养老发展举步维艰。目前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关注和参与,老人和养老院才能感受到不被遗弃,老年人晚年生活才不再孤独。

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院养老

社会工作采用直接或间接的工作方式介入农村养老院养老问题。直接介入包括针对养老院的老人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间接介入包括向养老院、社会提出倡议,链接资源。

(一)直接介入

1.老年个案工作

老年个案工作运用专业的方法,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其终极目标是实现老年人的“助人自助”。[3]居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大多数为“五保户”,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与心理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情绪、认知、临终关怀、人生回顾等方面的个案服务,帮助他们疏导情绪,发现生命的意义。

案例:刘大爷,几年前老伴因病去世,入住养老院。入住后,他郁郁寡欢,十分消极,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别人尝试和他沟通,他就只说自己没用了,老伴去世了,一个人在世上,感觉未来没有希望,现在只不过等死罢了。

社工介入:在了解刘大爷的基本情况以及心理特征后,通过跟刘大爷交流建立初步的专业关系,给与精神上的支持,疏导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与马大爷一起回顾人生,使其发现自身的优点和存在价值;与马大爷的朋友和养老院建立联系,帮助马大爷尝试着与周围的环境建立联系,共同给与关注和支持。

服务成效:经过一个多月的介入,马大爷的性格慢慢变得开朗,开始愿意与周围的人交流;通过人生回顾,马大爷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开始认可自己。

2.老年小组工作

老年小组工作是针对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不同目标模式的团体方案进行辅导与治疗,增进老年团体成员的相互支持,改善其态度和社会环境。[4]该养老院的老年人大多数患有慢性疾病,根据这一同质性特征,向老年人讲解相关的疾病常识,培养互助团体,逐步形成治疗性小组。

案例:小组成员来自养老院,小组人数10人,他们大多患有慢性疾病,且动手能力差,平常很少与他人交流,生活单调,但是内心又渴望改变。

社工介入:首先是评估小组成员的需求,确定以帮助小组成员了解疾病护理知识、熟悉康复训练为目的的小组目标。其次是设计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分为五次,内容包括小组成员相互熟悉、日常疾病护理误区、疾病护理方法、手指操等康复训练课程。

服务效果:经过五期的小组活动,老年人的交流明显增加,开始讨论和分享生活的瑣事,小组成员相互熟悉,并建立良好的关系,老年人对日常疾病护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不断练习手指操,手指关节得到改善,生活信心增加。

3.老年社区工作

老年人社区工作指以社区中的老年人为工作对象,采取集体行动,改善社区与老年人的关系,进而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鼓励老年人参与养老院日常事务,继续发挥余热,鼓励他们参与院内开荒生产、日常饮食的供给服务,并勇于向养老院反映自己的需求,提出改善性建议,培养主人翁意识。

(二)间接介入

1.协助养老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首先,积极倡议养老院完善基础设施。良好的基础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机构的服务质量,而且能够提高院舍的入住率。可以在老年人准许的情况下,设置个性化房间,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利于老年人精神康复。增设活动场地和特色活动空间,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适当提供基本医疗,小病就地治,减少出行。开展专业化的培训,协助提高养老院护理人员服务水平。发挥专业优势,开设基本护理知识、专业服务方法、专业的实操等课程。例如,建立个案管理,方便及时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另外还可以帮助护理人员考取相应的技能证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收入。

2.呼吁社会关注农村养老院

政府的补贴是农村养老院资金的主要来源,呼吁政府增加补贴,完善养老院基础设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留住人才,减轻养老院负担;鼓励社会捐赠,通过物品和资金等方式的资助,满足养老院需求;通过链接资源等方式,呼吁社会组织、企业、高校、社会志愿者参与其中。社会组织参与其中为养老院提供优质的服务,高校积极为养老院建设建言献策、社会志愿者补充人力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四、结语

综上,农村养老院养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老年人自身对去院舍养老意愿较低,养老院自身问题突出,社会对养老院建设重视度不够。从社会工作的角度阐明如何通过社会工作直接和间接介入解决农村养老院养老问题,以期丰富社会工作对农村养老院养老的介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红.农村机构养老研究——以湖南某县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程磊.怀来县养老机构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

[3]李晓峰.论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机构养老——以广西重阳老年公寓为例[J].黑河学刊,2011(10):190-191.

[4]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养老
养老生活
漫 画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大连:打造全国最大养老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