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成年轻人新宠

2019-12-06 07:39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二手交易盲盒玩偶

最近,喜欢逛商场的人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除了司空见惯的抓娃娃机,各式各样的福袋机也出现在了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惊喜消费”的概念应运而生,而盲盒可谓其中真正的主力。严格意义上的盲盒,就是玩家投入少量钱后就能获得的装有物品的盒子,盒子里的物品样式需要打开后才能知晓。现有市面上的盲盒一般内含小型玩偶手办。

据媒体2019年9月17日报道,目前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盲盒已俘获了大批粉丝。其主力消费群体是年轻人,有爱好者一年消费几十万元在盲盒上,一款稀缺的盲盒在二手市場上能被炒到上千元的高价,溢价超过40倍。某二手购物平台今年年中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30万盲盒玩家在其平台交易,每月发布的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平均增长320%。

多维解读

盲盒经济火爆,年轻人消费别盲目

单个盲盒的价格通常为三五十元,相对较强的购买力让那些受影视动漫文化熏陶的年轻人能够撑起庞大的盲盒经济。如果从纯市场的角度看,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的商业模式,买卖双方自由交易,并无不妥。但其中的一些问题仍然值得留意。首先,盲盒成瘾说到底也是源于赌徒心理,相对于彩票,它又是个高度不透明、信息极为不对称的行业。售卖盲盒的商家,是否放大了中奖概率,变相诱导购买?那些经典、限量款玩偶的真实中奖率会不会低于宣传,留下消费陷阱?

另一方面,盲盒经济带火了二手交易市场,一些拆出来的经典、限量款玩偶,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价格暴涨,溢价甚至达到三四十倍。其火爆行情,到底是真实供需关系的结果,还是有商家投机炒作的因素,对盲盒玩家来说会很难判断。不久前,炒鞋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它和盲盒经济相似的地方在于,价格不断飙升的鞋子和玩偶,都是基于收藏的文化潮流。那么炒鞋所衍生出来的一些乱象,比如中间商人为制造稀缺性,误导消费者,同样可能在盲盒经济衍生的二手交易市场中上演。

值得注意的是,盲盒经济的受众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他们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容易被刻意夸大的中奖概率吸引,不断投入金钱去购买盲盒,以博得心仪的玩偶,或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花高价购买盲盒玩偶,认为可以保值升值,最终成为被套路收割的对象。面对不断崛起的盲盒经济,显然有必要提醒年轻人节制消费、避免成瘾。当然,这也有赖于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市场,对交易不透明以及各类违规炒作,及时清理打击,保证这一新兴行业能够良性运转。

应警惕盲盒经济变资本游戏

盲盒消费热潮背后的经济原理无疑值得思考。盲盒的火爆具有渐进性,并不是某种单一的消费心理所能主导的。居于首位的自然是其自身价值属性,具有较高IP价值的玩偶,是盲盒走红的前提。其次是“网红”与资本的炒作。各类盲盒短视频与直播,带给观众强烈的刺激体验,尤其当主播拆盲盒时故作惊讶地进行解说时,很难让人不产生兴趣。盲盒厂商与自媒体合力营造出一股热潮,从而推动盲盒热度的上升。而随着社会金融意识的提升,我们如今迎来了“万物可炒”的年代,资本对概念的追捧已超过对价值的追求。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尝试“空手套白狼”,如某家力推盲盒的企业登陆新三板之后,迅速扭亏为盈,半年营收1.6亿元,净利润超2100万元。

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盲盒的火爆。盲盒玩偶的限量属性,将“盲”的意义进一步凸显。消费者探索未知的欲望,类似于赌徒心理。在这种情境中,人们付出的不仅是经济成本,更有不可收回的时间、精力等“沉没成本”。在已有巨大投入的情况下,人们还是难以控制对于某项事物的追求,“求之不得,辗转反侧”。青少年追捧盲盒,表达了他们对生活惊喜的期待,也是一种童心的延续。但令人不安的是,盲盒背后的炒作者、投机者可能会将消费者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变成一种资本的游戏。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切勿盲目跟风,你怎么也玩不过投机资本。

猜你喜欢
二手交易盲盒玩偶
大学生校园二手交易平台“艺物”的研究
盲盒,玩的就是心跳
盲盒拆出的众生相
Cлово месяца
“盲盒”,盲在何处?
二手交易平台你用过吗
杨亚州“玩偶”六十载
当当心爱的玩偶不见了
可以激发无限想象的创意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