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创作的影响

2019-12-06 07:39谢思源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实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莫言

谢思源

摘要:20世纪的世界文坛,拉丁美洲文学异军突起,而魔幻现实主义更是引人注目。中国也出现了“魔幻主义热”、“马尔克斯热”,这些思 潮无疑给当时的中国作家带去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渊源学的角度来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对于莫言的影响。首先会介绍魔幻现实主义进入中国的 契机,其次运用实证主义的方法分析研究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的影响,最后分析莫言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超越。

关键词:拉美文学;魔幻现实主义;莫言;实证主义

一、魔幻现实主义进入中国的契机

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自此,掀起了我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中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中国的国门也再次打开,形成了所谓的第二次“西学东渐”。再者,当时的指导思想是“要批判,首先要学习。”而魔幻现实主义同样以此为契机,进入到了中国文学的土壤里来,并不断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无论是在拉丁美洲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都有鬼魂这一虚构物的存在,并且能与现实中的人产生联系。在《百年孤独》中,阿吉拉尔在和布恩迪亚发生口角的过程中被布恩迪亚拿长矛刺穿喉咙。这些在中国古代并不罕见,如古人利用龟壳占卜。在《红楼梦》中宝玉在太虚幻境中见到的一切也都是一种预言预兆。在这一系列共通文化的影响下,相较于其他文学风格,魔幻现实主义也就更容易为中国这片文化土地接受了。所以,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内在共鸣是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的重要原因。

拉美文学的崛起是一场“文学爆炸”。所谓“爆炸”。拉丁美洲曾遭受欧洲殖民统治者三百年的殖民统治,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剧烈的动荡,其文学一直默默无闻,毫无建树。但随着一部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亮相世界舞台,拉丁美洲的文学开始崛起,最终在20世纪末期进入“文学爆炸”期,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拉美文学的“爆炸”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令人钦羡,也是值得借鉴的。因此,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作家有着巨大的魔力,中国作家对此推崇备至。

二、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的影响

(一)创作规律的统一

魔幻现实主义的一条创作规律是:“变幻想为现实而又不失其真。”

莫言的《生死疲劳》讲述了一个六道轮回故事。地主西门闹在土改时被正法,但他觉得命运不公,随后的日子里不断地投胎转生成为驴、牛、猪、狗、猴以及大头婴儿蓝千岁。他的每一次轮回,都是一个新的视角,他不断以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以此,展现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而其中最动人的形象——蓝脸,则是真人真事的。

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规律“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一样,莫言也以现实为本,在现实的基础之上进行细节的想象和杜撰,让人看似觉得魔幻,而本质又有其现实依凭。

(二)情节的魔幻性

《百年孤独》情节的魔幻性无需再有过多的赘述,如为所有男人所动容的雷梅苔丝最终与被单一起升天的情节、整个马孔多村庄集体患上健忘症的情节、马孔多一连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大雨的情节……这些都充满了魔幻的色彩。莫言的作品中无疑也具有超脱现实的色彩。正如马尔克斯有他的小镇马孔多一样,莫言也有自己的小镇“东北高密乡”。莫言在一篇演讲中提到,他模仿马尔克斯创造属于他的文学领地,即高密东北乡,但莫言又不是单纯地模仿,更是融入了自己的创造。《百年孤独》魔幻的情节发生在魔幻的马孔多,莫言的魔幻的人魔幻的事发生在中国这片东北高密乡的土地上,这是莫言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继承,也是他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发展与延伸。

(三)时空的非逻辑性

《百年孤独》的时间空间是不断交错的。在小说一开头便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时间关系,这也成为文学理论中经典的例子。莫言的小说显然也借鉴了这一点,在创作中将现实与虚幻、现在与未来交融在一起,书中不断变换时间切入点,并打破顺时性的传统叙事模式,使过去的故事与现在的故事发生联系与纠葛。譬如,《红高粱家族》就存在着多重时序:现在、过去、过去的过去、过去的将来。而作者利用人称在这一系列时间点中自由穿梭转换、不受限制。《红高粱家族》围绕打日本鬼子展开,但这一事件被分成众多小的段落,穿插在其他事件之间。

三、莫言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超越

(一)饥饿孤独的生命体验

莫言从小在农村长大,家境贫寒。只有在中秋节,他的家才能“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个人只有一碗。”(1)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的“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2)这无疑是给这个本来就窘迫的家庭雪上加霜。莫言从小饥饿的体验带给他写作的灵感,比如在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中,上官鲁氏一家都遭受了饥饿的侵袭,唯有上官金童因“恋乳症”能达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乔其莎为了摆脱饥饿,竟用肉体来换取馒头。

独特的饥饿和孤独的生命体验使得莫言有了自己对生命的体悟,从而使自己的作品从模仿中摆脱出来,刻上属于自己的记号。

(二)中国古典小说的继承

蒲松龄是莫言故乡的文人,莫言在集体劳动时,就会听蒲松龄写的神鬼故事、轶闻趣事等。而这些,则在今天成为了莫言创作的重要素材,使其作品充满东方的魔幻现实色彩。本就孤独而充满幻想的莫言在充满想象力的《聊斋志异》的日益熏陶下,也就越发的明确而凸显了。中篇小说《怀抱鲜花的女人》是莫言以《聊斋志异》中的《婴宁》为范本进行创作的。

小说《檀香刑》就是“说的艺术”的完美呈现。每章开头都有“猫腔”作为引子,如第一章的《檀香刑·大悲调》:“太阳一出红彤彤,(好似大火烧天东)胶州湾发来了德国的兵……(真真把人气煞也!)俺亲爹领人去抗德,咕咚咚的大炮放连声……到后来,俺亲爹被抓进南牢,俺公爹给他上了檀香刑。(俺的个亲爹呀!)”(3)莫言对于这些文学传统的运用,是源自刻意而非无意的。“我也曾积极地向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学习,也曾玩弄过形形色色的叙事花样,但我最终回归了传统。”(4)这些,都体现了莫言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继承,从“说话”一直到“章回小说”。这也体现了莫言意图摆脱纯粹的西方创作手法。

注释:

吉田富夫(日)编著:《莫言神髓》,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42页。

吉田富夫(日)编著:《莫言神髓》,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43頁。

莫言:《檀香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吉田富夫(日)编著:《莫言神髓》,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53页。

猜你喜欢
实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莫言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分析实证主义、法律现实主义和法律方法的未来
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特征解析
相信不可能
概述当代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
可废止性与法律实证主义
排他性法律实证主义
MEANWHILE, DURING THE BOXER REBEL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