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杜诗与杜诗的关系

2019-12-06 07:39李雪莹孙浩宇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集句文天祥杜诗

李雪莹 孙浩宇

集句诗,就是摘选别人的诗句重新组合成新的诗句,表达新的意思的一种诗体。集句诗有很多种类。按照集引原作者的不同可分为:集杜(甫)诗、集李(白)诗、集韩(愈)诗、集苏(轼)诗等;按照集引朝代的不同可分为:集唐诗、集古诗、集唐宋诗;按照集引的主题不同可分为:集梅花诗、集菊花诗等。

集杜诗,就是集句诗中的一个种类,它是指专集杜甫一家的诗句成新诗。以往对集杜诗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分析某个作家的作品,如:文天祥、刘凤诰、黄之隽、何桂清等诗人的集杜诗。对于研究集杜诗与杜诗之间关系的文章则很少。集杜诗人与杜甫、集杜诗与杜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下面来作具体的分析。

一、集杜诗对杜诗的继承

第一,忠君爱国。杜甫现存诗歌1400余首,诗歌内容基本描述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自己的亲身遭遇,其中有同情百姓疾苦的、有记录官吏暴行的、有表达忧国忧民思绪等内容的诗作,这些诗无不展现了杜甫深切的爱国之情。南宋诗人文天祥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南宋与元易代时期,当时蒙古人大举南侵,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在此形势下,文天祥毅然大举反元旗帜,遗憾不幸斗争失败被元军俘虏,但他拒绝投靠元军、出卖国家,遂被关在了燕京监狱中,他在狱中有感:“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1]便集杜甫之言作了200首五言绝句诗,记载了元军入侵中原、宋军反抗斗争等内容,诗歌中展露浓厚的爱国情怀。

第二,经历相似。杜甫在长安漂泊十年,求官不得,后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困居长安,得知肃宗李亨即位,杜甫便不顾生命之危,逃出长安奔向凤翔,希望能为君主效力,匡扶社稷。位居左拾遗的他,恪尽职守,却因“疏救房琯”事件险些丧命,此后,便被肃宗疏远,最终辞官不仕。明末清初诗人张晋也有类似的经历,年仅16岁的他就经历了国家的灭亡,虽然明代的灭亡让他十分悲痛,但是看到清政府一些治理国家的举措后,张晋决定参加科举考试,入仕造福黎民百姓。他认为只要是能够造福百姓的君主,就是可以效忠的明君。所以在顺治八年时他参加了乡试,十年被授刑部观政,十一年被任命丹徒县令,不幸的是,顺治十五年时,他受到了“江南乡试舞弊案”的牵连入狱,最终含冤而死。在做官的几年中,他兢兢业业,关怀民生,最终却落得了这个下场。同样心怀民生的他们,却被黑暗的官场所吞噬,满身的抱负施展不出。被困狱中的张晋感受到了杜甫当时的心境,为吐心中愤懑之情便作了集杜诗《琵琶十七变》,诗中描写了自己的凄凉处境、与家人分离的痛苦之情和官场的险恶境况等内容。《(乾隆)狄道州志·卷九·文学》中记载张晋:“诗才如云蒸泉涌,尝于狱中集杜作《琵琶十七变》,抑扬顿挫,感动人心,闻之者无不怜其才而悲其遇也。”[2]这可谓是对《琵琶曲》精准的描述。

第三,诗史结合。杜甫的诗歌被誉为“诗史”,是因为在他的诗中记述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具有写实性,诗歌以叙事为主,夹杂议论和抒情,真实的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比如:“三吏”、“三别”就是写九位节度使兵败邺城,为补充兵源便逼迫百姓从军的历史事件。《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就是在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两都后所作。文天祥的《集杜诗》也贯穿了很强的“诗史”意识在其中,在《集杜诗·序》中他就说:“昔人评杜诗为诗史,盖其以咏歌之辞,寓纪载之实,而抑扬褒贬之意,灿然于其中,虽谓之史可也。予所集杜诗,自余颠沛以来,世变人事,概见于此矣,是非有意于为诗者也。后之良史,尚庶几有考焉。”[3]可见,他认为的“诗史”是兼具纪实与褒贬两个含义,这点在他的诗中有充分的展现。《集杜诗》中记述了元军进军中原,宋军反抗斗争的过程,对几个重大战役都有所记载,比如:镇江之战,鄂州之战等。此外,诗集中还记述了文天祥自己所参与的抗元行动,以及发配京师途中的感怀等。因《集杜诗》并不是即时性作品,而是在经历事件后回忆而写,其中不免加入了自己思索后的语言,所以具有史评性质,寓褒贬于其中。《集杜诗》中有些历史事件还是《宋史》中未记载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第四,诗歌形式上,众体皆备,长题目的应用。杜甫所作的诗歌五言、七言,古体、今体皆备,集杜诗人继承了这个特点,清代诗人车万育所作的《怀园集杜诗》中有近400首集杜诗,其中五言古诗55首,七言古诗16首,五言律诗123首,七言律诗42首,五言绝句98首,七言绝句64首。清代诗人梁同书作有《频罗庵集杜》200余首,其中五言绝句18首,七言绝句15首,五言律诗163首,七言律诗11首,五言排律11首,七言排律1首,五言古诗4首,七言古诗15首,曲一首。此外,刘凤诰、戚学标等人的集杜诗体式也很多,在这里不一一罗列。

长题目在唐宋时期十分流行,李白、苏轼、白居易作诗时都十分喜爱使用长题目,杜甫所作诗歌中,题目字数在20字以上的有39首,在50字以上的有两首。清代集杜诗人齐召南十分喜爱使用长题,他的作品《登小岭西见秀壁云涌如丹青大幅然即寒明前峰之逶迤踊跃北趋大溪者也岭下数家亦间雅可观》、《舍弟培风喜集古句已得数卷令又专集杜律斐然可观即以优游谢康药俊逸鲍参军二语题之》[4]等题目字数都长达几十字。梁同书的集杜诗中也有长题作品,如:《都下寓斋有紫藤一架每花时招同人饮酌其下秀水钱丈(载)尝为之图同人诗亦聊写其上歸里后偶检此幅感旧怀人一时并集辄以四句记之》[5]等。长题目往往兼有序言的作用,它交代了诗歌的背景、主题等因素,长题诗一般都是记录个人的生活,具有纪实性。

第五,诗歌风格上,沉郁顿挫。由于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经历所影响,他诗歌中所选择的意象都是十分忧郁的,语言呈现“沉郁”的特点,诗歌体式、结构富于变化,呈现“顿挫”的特点。清代诗人刘凤诰因遭人诬告被发配到了黑龙江齐齐哈尔,在边塞之地流亡时,他作了很多首集杜诗,其中内容包括:描写边境风景和少数民族风俗、抒发思乡之情、描写军队的肃杀之气、叙述自己飘零生活等。整体诗歌风格就呈现出沉郁顿挫之感,就像《北征二百十首》中的第三十五首:“屡得饮马窟,北风天正寒。霜严衣带断,雪重拂庐干。自古幽人泣,犹嗟行路难。栖遑分半菽,使我不能餐。”[6]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的悲惨、凄凉状况,北风瑟瑟的冬天,衣物并不能完全阻挡住寒气,在这样的情况下,仿佛能听到古人哭泣的声音,内心更加的忧郁。由于天气寒冷,食物也十分匮乏,只能和其他人一起分着吃,辛酸的状况无以言表,诗歌展现出无尽的沉郁与悲凉之感。

二、集杜诗对杜诗的开拓

集杜诗虽然是取用杜甫诗句,但它所表达的诗歌含义是新创的、独立的,并不是作为杜诗的附庸存在,因此,它也表现出与杜诗不同的特点。

第一,形式上,序和注释的应用。文天祥的《集杜诗》,在开篇就有一段总序,也可以称为自序,序中交代了他写作集杜诗的动因,并交代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对杜诗的喜爱和共鸣。后面200首集杜诗中有105首诗前都有一段小序,小序中交代了这首诗的背景、主题和人物简介,以便读者更好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齐召南的《集杜诗》主要描写的是浙江天台的景色与自己游历时的经历,在他的集杜诗中也有很多诗歌使用序言和注释,如《三里宋更衣亭》:“出郭眺西郊,归客村非远。倚杖即溪边,汀烟轻冉冉。渚泛白鸥轻(杜诗原句为‘泛渚白鸥轻),寂寂春将晚。仆夫穿竹语,连山西南断。卧柳自生枝,宋公旧池馆。香传小树花,风林展书卷(杜诗原句为‘风床展书卷)。”注释为:“案即宋宋学士之旧宅,其墓与像尚存,令居亭侧者皆瑞姓即学士后也”。[7]这首诗的注释介绍了更衣亭周围的景象,诗歌则描绘亭子的状态。诗和注释互为补充,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诗人的经历和心境,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内容。

大型组诗的创作。集杜诗中有很多大型的组诗,其数量有的多达上百首,如:刘凤诰的《北征二百十首》、文天祥的《集杜诗》二百首、梁同书的《山居杂诗四十首》等,这些诗歌在形式上整齐划一,表达的主题有共同点。

第二,内容上,诗歌主题的开拓。艳体诗,一般就是指描写女性和表现男女艳情的诗歌。清代黄之隽就作有《香屑集》,全书皆为香奁体,其中第十八卷为集杜诗,杜甫的诗歌中并没有艳体诗,黄之隽将杜甫有关写景、送别、感怀的诗句集为艳情诗,确实是很大的创新,他用集杜诗写爱情,清新却不肤浅,纤巧却不淫艳。

禁体诗,一般指作诗时限制禁止使用本主题的字。刘凤诰的集杜诗《友人和集句以雨风月雪分咏,复答四首禁用竹字》[8],这首诗分别吟咏雨竹、风竹、月竹和雪竹,但是诗歌正文中却规定不能出现“竹”字。梁同书作有《陈三(鸿宝)以松顶秋鹰图索以集句禁用画鹰画鹘诸篇成七古一首》[9],从题目可看出,梁同书所作的禁体诗与一般意义上的禁体诗不同,它是指描写秋鹰时禁用杜甫的《画鹰》、《画鹘》篇章,并不是禁用某个字,这类诗在写作上要比禁用某字的难度小。

题画诗,就是指在画的空白处,题一首有关图画意境,或是抒发作者感情,发表艺术见解的诗。集杜诗中有很多题画诗,如:余成教《石园集杜》中的《题听秋图》、《题杜少陵画像》;齐召南的宝轮堂外集》中的《题胡羽嘉赏骏图》、《题雨亭画夔府草堂长卷》等作品。

咏梅诗,就是描写梅花的诗。咏梅集句诗的起源比较早,北宋王安石就曾作咏梅集句诗,后来更是有很多集梅专书,如:郭适之《咏梅集》六百余首、陈毕万《梅花集句》五百首、王士祯《渔洋山人集句梅花诗》等。但是只用集杜诗来写梅花主题的专书有:清代涨潮的《集杜梅花诗》一册和徐坚石的《梅花集杜诗》一卷。

游仙游侠诗,游仙诗是指以遨游仙境为主题的诗歌,游侠诗是指描写游历任侠之士的诗歌,这类诗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清代诗人戚学标首创用集杜诗的形式写游侠诗,他作有《游仙诗》、《游侠曲》。

集杜诗在集句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它又与杜诗存在很大的联系,研究集杜诗可以挖掘集句诗研究深度以及开拓杜甫研究新视角。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集杜诗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文天祥.文天祥全集[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

[2]《中國方志丛书·狄道州志·卷九·文学》.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70.

[3]同[1].

[4](清)齐召南:《宝纶堂外集·集杜诗》,《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0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5](清)梁同书:《频罗庵遗集·集杜诗》,《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5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6](清)刘凤诰:《存悔斋集·集杜诗》,《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6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7]同[4].

[8]同[6].

[9]同[5].

猜你喜欢
集句文天祥杜诗
除夜①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篆刻杜诗记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天成集句类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阐释距离的微妙把握与阐释体验的差异性生成——以“杜诗”阐释为例
论新加坡集句诗人林俊坚和他的集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