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指标体系区域差异化构建分析

2019-12-06 06:26赵颖
商情 2019年47期
关键词:区域差异社会保障指标体系

赵颖

【摘要】:社会保障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机制。随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风险的多样化发展,社会保障需求日趋复杂,单一的社会保障资金支出水平指标已不能充分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对社会保障水平客观,全面地评价需要建立一套综合性的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套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并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对我国31个省市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指标体系;区域差异

一、现有单一评价指标的不足

S=SaW×WG=SaG

其中,S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代表社会保障资金支出总额,W代表工资收入总额,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测量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方法采用地区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GRP的比重,利用这个方法测量我国各省市社会保障水平的情况,利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简便易行,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利用这种方法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利用这种方法衡量我国各个省市的社会保障水平后,我国各个省市的社会保障水平的排名情况,从排名来看:社会保障水平最低的为浙江省,其次为广东省,而青海、西藏的社会保障水平却高居前两名。按照这种方法衡量得到的结果与现实显然不合。因此,仅仅采用社会保障资金支出水平占各地生产总值的比例这一单一指标来衡量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高低,实在不足以反映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真实现状。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综合性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才能较准确地达到衡量目的。

二、社会保障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前人的研究中,已进行了很多衡量社会保障水平指标体系的设置工作,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上面的原则选取了10个指标,建立自己的指标体系。这10个指标分别是: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比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覆盖率、工伤保险覆盖率、生育保险覆盖率、城镇人均低保额、农村人均低保额、人均社会保障支出。

三、区域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分析

由于资料收集得有限,本文只选取了全国31个省市的部分指标数据作为样本经过计算与整理得到的。本文采用現代多元统计方法,因此在指标的选上有所变动(相对于本文第二部分而言),不必从每一个系统中一层一层地选取指标,而从不同的评价角度选取了多个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了趋同化处理,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第一类包含的样本元素有3个(北京、天津、浙江);第二类包含的样本元素为9个(山西、福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第三类的样本元素为1个(上海);第四类有2个(西藏、云南);第五类所包含的样本元素为16个(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宁夏、新疆)。

(二)对照之前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分类结果与各地的社会保障水平有直接关系。上海的社会保障水平为全国最高。第一类中3个元素,北京、天津、浙江水平较高,但低于上海。第五类的16个省市为全国中等及其中等偏上水平。第二类的9个省市处于全国中下等水平。而第四类的西藏和云南两省的社保水平很低,以后需要大力改善。因此,在今后的社会保障发展方面,要实行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两省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政府政策是社会保障发展的拉动力。比如:国家近些年来不断加大对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社会保障事业的扶持,从而这三省的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提高,这在上面的实证分析中已经得到体现。

针对以上社会保障水平不同的各个地区,我们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一)针对东部主要包括沪、京、津三个直辖市,和辽、吉、黑东北三省,以及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这几个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它们经济发展较快,保障资金的供给能力较强,因此,建议各地区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从而增强该地区社保基金的统筹能力,保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这些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需在“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这两块做大做强,切实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障,鼓励大家建设城市、创造财富、提高税收,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体现,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二)针对中部如安徽、江西、河北、河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中等左右水平,这些地方的社会保障的发展首推做好做实养老保险这一块,同时要做到统账结合,分账管理。

中部崛起必将加速中部市场化进程,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可能要面对的现收现付制的冲击,实现基金投资运营则成为必然趋势。因此,要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制度。扶持和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制度,吸引更多人才来此建设投资。

(三)针对西部经济不太发达的省市,如云南、西藏、贵州等地区,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想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不太现实的。这些地区城市化仅为20%左右,低于全国20个百分点。农村人口比重大,工业化水平低,大部分经济来源于农业收入,而农产品获得利润低,因此地方财政不充裕,人均收入较低。

因此,首先要解决最实际的问题,是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侧重养老保障。抓好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保证农民基本生活,使农民心中有安全感。养老问题与疾病问题是共生的,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和合作医疗体系分开管理成本较高,建议将二者合起来共同发展,既养老又保病,管理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朱庆芳,吴寒光.社会保障指标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98-211.

[2]刘钧.社会保障水平的理论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5):24.

[3]马敏娜.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设想[J].中国统计,2000(11):20.

[4]穆怀中.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研究[J].人口研究,1997(1):85-88.

[5]穆怀中.社会保障水平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1(3):34-35.

猜你喜欢
区域差异社会保障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
基于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的构建与研究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