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孤独的一种诠释

2019-12-06 07:39赵继红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诠释孤独

赵继红

摘要:在黑塞的小说《荒原狼》中,作者向人们展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世界文人的压抑情绪,在科技、战争、机械般的生活下,人们的神经被压迫着,黑塞在其代表作《荒原狼》充分展示了时代的罪恶和人的堕落,并在哈里·哈勒尔身上集中体现时代、异己、本我直接的矛盾,揭示现代人的灵魂苦难。文章通过对作品进行分析,诠释主人公的孤独和自我拯救之路。

关键词:《荒原狼》;孤独;诠释

《荒原狼》是一个残忍的悲剧,讲述一个无法“回家”的浪荡子的故事,人身上所具有的凶猛的狼性和思想着的理想主义在进行着一场永不会结束的战争。黑塞对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希望能探索出永恒的人生价值。

一、《荒原狼》概述

赫尔曼·黑塞,德国小说家和诗人,黑塞以诗歌创作登上文坛,早期创作表现出田园风格,抒情委婉,充满一种富于音乐节奏和民歌色彩的梦幻和渴望的情调,在乡土气息中揉进了对人生意义的哲理性探索,表达出他对自然、对人类生活和一切朴素事物的爱。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面对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黑塞再难以沉浸于抒情委婉的田园诗风格,因为对于他来说,文学创作不仅是作为一种职业,而且更应该是一种时代的使命。正如作家在1937年回忆他的创作生涯时所说“面对充满暴力和谎言的世界,我要向人的灵魂发出我作为诗人的呼吁。”《荒原狼》便是基于此而创作的。当时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黑塞确信西方文明正在沦丧,需要挽救,感到当时西欧知识分子普遍的彷徨、苦闷、缺乏行动信念,他认为“处于两种时代交替时期的人,他们失去了安全感,不再感到清白无辜,他们的命运就是怀疑人生,把人生是否有意义这个问题作为个人的痛苦和劫数加以体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不少人陷入精神的痛苦和危机中。

二、孤独者的文化心理

主人公哈里·哈勒尔是不同时代交替下的代表人物,他们缺乏归宿,没有安全感,将人生的意义作为个人的痛苦,虽然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但是又不得不一如既往地往前走。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抒情诗人的浪漫天性使他对自然的变迁、对周而复始生活的弊端、对世界的灾难有较之常人更深的内心感受,而黑塞所生活的时代,又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 年的资产阶级革命,魏玛共和国国内经济危机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直至希特勒专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面对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黑塞再難以沉浸于抒情委婉的田园诗风格,因为对于他来说,文学创作不仅是作为一种职业,而且更应该是一种时代的使命。黑塞认为,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世界上充满了谎言和暴力,《荒原狼》便是基于此而创作的。当时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黑塞确信西方文明正在沦丧,需要挽救,感到当时西欧知识分子普遍的彷徨、苦闷、缺乏行动信念,文人内心是孤独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很多人陷入精神的痛苦和危机中。

三、孤独的阐释

在哲学领域,人们探寻最多的是“人是什么”,而在小说《荒原狼》中,人们思考更多的是“孤独是什么”,孤独是一种误入和失落,就像一只荒原狼闯到不属于自己的世界,处处显得格格不入,在这种异己的环境中,孤独是非常致命的。在小说中,哈里·哈勒尔具有非凡的才华,同时主体意识较强,他喜欢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自我与非我密不可分,非我是自我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主人公决心认真看到自己内心的混乱状态时,必须要经历“魔剧院”的历练。人往往是具有双重思想和人格,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能够在危亡状态为自己提供机会,魔剧院具有梦幻般的特征,成为主人公宣泄情感的重要方式。黑塞以主人公千变万化的形象和喜怒无常的行为,对人们的生存状态的不稳定进行提出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西斯前夕很多知识分子的真实状态。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反映的精神既有肯定也有否定,而最可贵的是作家通过真实的“不朽者”莫扎特和虚构的爵士乐手帕勃罗的故事,为主人公的自我修行提供了新的道路。

四、精神指引

赫尔米娜是荒原狼在这个时代唯一的精神指引。她无疑不如荒原狼博学,却叫荒原狼摸不准头脑。其实,对于追求知识的人而言,摸不准头脑的东西当然是最有吸引力的东西。然而赫尔米娜并启迪他人的善心,她深知自己的呈现是摧毁荒原狼的一道闪电,她让荒原狼相信神圣的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的,生活的意义就是无聊。荒原狼歆羡赫尔米娜在保持自由的同时又能恰如其分地嵌入市民社会,便心甘情愿跟随她,殊不知赫尔米娜是想把他当做自己的死亡仪式的执行者。荒原狼只是一条在精神荒野上游荡的狼,苦于人与狼的区别而无所适从。而赫尔米娜是粉碎了人与狼的界限的人。荒原狼是人又是狼,赫尔米娜既不是人也不是狼,她自由自在,依靠这个时代最智慧的人之手,回到了死亡故乡。她简直没有精神痛苦,因为她将现实生存以及理想追求都视为毫无价值的事情。可以说,赫尔米娜与荒原狼一样,早已看出这个时代没有未来,她的选择便是纵情声色,让自己舒服——赫尔米娜与常人的区别在于,她深明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纵情声色,所以她投身其中。

五、摆脱孤独的追寻

在《荒原狼》中,作者多次提到“乡愁”,这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这是作者为文人开出的药方。虽然故事本身涉及危机、疾病、孤独,但是作品并不是悲观的。脱离正常轨道的人们,内心是空虚的,他们在茫茫的人海中游荡,人们尝试多种治疗方法。在小说中,有很多关于梦境和回忆的东西,这种逃离现实的方式无疑达不到目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入世,同时停止痛苦的个性化,让个人融化到人群中,要主动去面对现实,学会爱自己、爱他人,人生是没有来世的,只有今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生活,认真去爱,做个自然人,这样每个地方都是故乡。赫尔米娜就是这样,她从不压抑自己的情感,而是任由其发展,赫尔米娜认真对待感情和友谊,主人公逐渐学会调解理智和真情,受到外界的干扰越来越少,他逐渐享受世俗的乐趣,音乐、美酒、情欲等,精神上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哈勒尔突然顿悟,“理解了巴勃罗先生、理解了莫扎特”,哈勒尔“准备再次开始这场游戏,再尝一次它的痛苦,再一次为它的荒诞无稽而颤栗”,再次并且不断地游历内心的地狱,在炼狱中实现了灵魂的自我超越,达到精神的永恒、内心的朝圣。

六、结语

《荒原狼》是黑塞对于开辟新精神可能性的一种尝试和实践,虽然他提出的“疗治”对整个现实社会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特效的良药妙方,但是黑塞终于用他的独特的语言告诉人们:一个人的命运虽然往往受到时代的主宰,但人类却总是执着地前进,一代比一代更清楚地认识自然界和把握自己的命运。这应该是黑塞精神探索的积极性所在,也是《荒原狼》留给后人的最有启迪之处。

参考文献:

[1]周万西子.论鲁迅《孤独者》与黑塞《荒原狼》中的孤独意识[J].宜春学院学报,2017,39(11):91-95.

[2]来颖燕.与狼共栖——黑塞《荒原狼》中“狼”的意象谈[J].现代中文学刊,2003(2):32-35.

[3]陈琳娜.试从《荒原狼》中的原型意象浅析其现代意识[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103-106.

[4]涂媛媛,石海翔.危机与疗治——试析赫尔曼·黑塞小说《荒原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5):97-99.

[5]宋坚.寓深意于象征之中——浅析黑塞《荒原狼》的主题内涵及其艺术特色[J].名作欣赏,2002(6):83-87.

猜你喜欢
诠释孤独
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我的世界谁来懂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