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嶙嶙的铿锵玫瑰

2019-12-06 07:39王延红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诗人意识

王延红

摘要:黄真伊,朝鲜女诗人,出身妓籍,却为当时“松都三绝”之一。诗作中体现的自在自然、自知自觉、及自强自为的女性“自我”意识展现了诗人的不拘世俗、傲然遗世,仿佛一支带刺的妖艳玫瑰,在朝鲜王朝的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黄真伊;自我意识

黄真伊,朝鲜京畿道开城人,李朝中宗时期女诗人,亦是一位声名显赫的松都艺妓,别名真娘,妓名明月,与徐敬德(理学家)、朴渊瀑布(松都景点)并列为“松都三绝”。剖析其流传下来为数不多的作品,不难看出其在作品世界里构建起来的虽不算成熟但仍强大的女性“自我”意识,坚强独立、自由不羁、不卑不亢、傲骨铮铮,把女性对自我人格的肯定和追求、对男权社会的挑战和奚落融入到作品中,仿佛一支带刺的妖艳玫瑰,不卑不亢、自省独立、傲骨铮铮。

一、真诚坦率放诞任性的自由意识-男女平等

(一)宁缺毋滥绝不将就的独立意识

在《小柏舟》中,诗人写到:“泛彼中流小柏舟,几年闲系碧波头。后人若问谁先渡,文武兼全万户侯。”诗人以小柏舟自比,暗示孤身一人在尘世中逐流,虽说感情空寂,但绝不将就随波。一个“闲”字既刻画了内心的企盼和等待,又道出了自己的“宁缺毋滥”。虽说在世人眼里,艺伎身份是永难解除的原罪和枷锁,但诗人并没有自我贬低、自甘颓废,更未“自酌自饮醉何方”,虽说“多少事,欲说还休”,但仍然坚守自己的内心,即“文武兼全万户侯”。虽说诗人这种男女平等的自我意识还比较被动和朦胧,但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作为生命个体的独立性,这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萌芽,也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

(二)琴心相挑大胆追爱主动意识

《相思梦》中,诗人写到:“相思相见只凭梦,侬访欢时欢访侬。愿使遥遥他夜梦,一时同作路中逢。”由此可见,诗人对离愁、相思的抒写并不是矜持内敛的,“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只愿君心似我心,入骨相思知不知”等直率爽朗的相思之情以“梦”为慰藉加以传递,勇敢逐爱的女性形象赫然纸上。《冬至漫长夜》中,诗人写道:“截取冬之夜半强,春风被里屈幡藏。有灯无月郎来夕,去去铺舒寸寸长”。“无月”黑漆漆,更是显示了夜的漫长和孤寂,渲染了气氛,用绝妙的修辞表达了对情郎相思又向往的心情。直抒胸臆中,浓而不艳、清雅并存,不把自己当做感情世界里的弱者与依附者,以一种平等的模式与对方对话,女性“自我”意识的存在當以女性自觉进入到女性自身的生命体验中为前提的。这里,诗人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二、刚强洒脱果敢决绝的主体意识-重塑女性价值

(一)别具一格释放真我的女性气质

《咏半月》中,诗人写到:“谁断昆山玉,裁成织女梳。牵牛离别后,愁掷碧空虚。”诗中满溢着与情人离别后的相思和惆怅,极富艺术性意,又极富画面感和故事性。牛郎织女般的爱情也曾柔情蜜意,情到浓时会把昆仑山的冰清雪玉用心裁成爱人头上的半月形玉梳,用以反衬当情人离开后诗人的自我断臂式的冷静决绝,一个“掷”字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深陷情网中的诗人幡然醒悟后的“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的恩断义绝。一个敢爱敢恨、不拖泥带水、果断斩情丝,且不委屈顺从、不自欺依附、敢于断舍离的女性形象,不接受顺从和被动命运的女性形象,在归属追求的同时又有着更高层次尊严追求的女性形象不经让人肃然起敬。

(二)自然洒脱不落窠臼的自我追求

《咏松都》中,诗人写到:“雪中前朝色,寒钟故国声。南楼愁独立,残廊暮烟色。”诗人思维大胆跳跃,用冷静沉思的笔调刻画了松都山谷寺的历史沧桑变迁,思考多与忧愤,冷静高于感伤,既无“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渺小无助感,又无“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悲恸凄凉感,还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轻松调侃感。“前朝色”、“故国钟”与“南楼”、“残廊”的非关联性的意象排比,可谓“搅碎古今巨细,入其兴会”,一种跨空间跨时间带来的亘古不变的历史交替的沧桑感扑面而来,令人动容。诗人横亘历史、卓然自立,、自由灵魂喷涌而出。如果说诗人情爱诗篇中力求与男性主权平等无二的“自我”意识处在“自在自然”阶段的话,那么其刚强洒脱不拘一格的“自我”追求便已然是“自知自觉”阶段了。

三、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叛逆形象-傲骨铮铮

(一)挑战权威的封建叛逆者

黄真伊遗留于世的十四篇诗作,详加细读,我们不难还原其个人形象。《别金庆元》中,“扬州芳约吾无负,恐子还如杜牧之”对文人世子金庆元的无情嘲讽,可谓刚柔兼具,柔中带刚。《青山我意》中,“青山是奴情,绿水是郎意”的表述,也是反封建主流文化及意识,对男权形态的蔑视一览无余。由此,可以充分解读出一个柔顺中带有刚强、沉默中透视挣扎的封建叛逆者的饱满形象。

徐敬德,号花潭,为当时朝鲜最伟大的哲学家、理学大师。诗人用女人最原始最锋利的武器,即美貌与才气,去挑战当时有“活佛”美誉的知足老禅及理学之最的徐敬德。即诗人对当时朝鲜男性权利的挑战,而徐敬德先生,恰巧又是她要发起挑战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诗人的表现虽然有些离经叛道惊世骇俗,但也恰巧体现了其对权威话语的不屑,对世俗的反叛,想要挣脱并打破封建伦理道德的“自由”意识可感一二。

(二)洗尽铅华摆脱世俗禁锢的个体价值追求

黄真伊敬仰徐敬德先生的高洁品质和渊博学问,与其惺惺相惜,师生相称。在徐先生离世后,她摆脱世俗禁锢,断然抛弃一切,开始了历时经年的自然游历。洗尽铅华享受“无悲无喜”,与花鸟相嬉戏,与天地相融合,也许这实现了黄真伊从迷惘到醒悟道路上的急奔,是她从“自知自觉”的阶段成长为“自强自为”阶段的一个跳跃式的转折吧。

《朴渊瀑布》是诗人在山水游历中,以朴渊瀑布为题材的一首写景诗。诗中写道:“派长川喷壑垄,龙湫百仞水淙淙。飞泉倒泻疑银汉,怒瀑横垂宛白虹。雹乱霆弛弥洞府,珠者玉碎彻晴空。游人莫到庐山胜,须识天磨冠海东。”从天而降、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波澜壮阔的瀑布形象油然而生,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大气和壮观,真正见证了诗人“有倜傥气,不让须眉”的评价。黄真伊以个人价值的追求走入山水之间,与自然完美融合,“浩乎大哉,独成其天”的壮美是对世俗红尘禁锢枷锁的否定和超越,也再一次认证了她对自由的向往、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四、结束语

黄真伊被誉为“平民文学”的先驱,她所创作的时调和汉诗,不从流于所谓“高雅”的“庙堂文学”。她淡漠权贵,向往自由,其作品既是审美形态人生态度的外露,又是主体自我的完美体现。

其诗作时而婉约细腻,时而大气磅礴,时而轻松调侃,时而果断决绝。虽然还谈不上进步、成熟的女性意识,但其不拘一格不被禁锢的自由灵魂与自我意识的追求也许正是当时女性们内心羡慕与渴望的自我形象吧。

参考文献:

[1]张敏.松都三绝新解[C].韩国学论文集,2004.

[2]崔香梅.黄真伊艺术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8.

[3]卢英兰.对黄真伊及其诗歌文学的文化阐释[D].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3.

[4]孙惠欣,李天.李志与黄真伊婚恋诗之比较[D].东北亚文化研究,2018,7.

[5]禹尚烈.薛涛与黄真伊比较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5.

[6]庄秀芬.古代朝鲜女性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7.

猜你喜欢
诗人意识
新锐诗人
遇见一名诗人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诗人与花
论低年级合唱意识的培养
巧用迷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