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办公室》的空间艺术

2019-12-06 07:39张宁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空间叙事艾丽丝门罗

张宁

摘要:《办公室》是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无论从名字还是内容上,作品都显现出作者对空间的重视和偏爱。因此,文章试图运用空间叙事理论的基本方法剖析小说内容与形式上的空间问题,揭示其叙事空间所蕴含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办公室》;空间叙事

一、引言

《办公室》是门罗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的其中一篇。小说叙述了作为家庭主妇的女主人公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阻隔下,积极寻求个人空间——办公室的故事。门罗运用非线性叙事的创作手法消解了时间观念,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形成了一帧帧极具空间感的画面,行文自由感性却秩序井然。可以说,空间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文学批评家布朗肖在《文学空间》中将文学空间理解为人类生存的体验方式,将空间性与生存性、体验性紧密地联系为一体,揭示出空间所具有的内在生存意蕴。博尔赫斯、卡夫卡、贝克特等著名作家的创作都体现了这一点,可见空间叙事在文学创作实践中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将从小说《办公室》的文本内容和形式出发,分析小说的空间叙事特征,挖掘内部隐含的人生意义和生存体验。

二、文本内容的空间维度

(一)文本物理空间

文本的物理空间指由物质组成、人的知觉可以感知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它不仅包括人本身,更包含与人发生关系的各类活动场所。《办公室》开篇以具体生活场景展开叙事,女主人公在家熨裙子时,脑海中突然蹦出自己的人生解决方案——应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办公室,于是便走去起居室与丈夫商量。一连串的行为动作随性自由,活动空间转换流畅自然,强烈的镜头感显示了女主人公的个人身份和家庭条件,也暗含其性格特点和内心诉求。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另一空间即办公室。麦利夫妇出租办公室时充满“男性化”象征的装饰品与女主人公搬进办公室后的简单布置形成鲜明对比,同一空间前后差异暗示女主人公注定不顺的租房过程,说明女性想要挣脱社会赋予的传统定义,拥有和男性一样的办公室是十分困难的。小说故事情节的推动和发展紧紧围绕女主人公寻找办公室、走进办公室、走出办公室这一系列的空间转换层层展开。

(二)文本心理空间

文本的心理空间指主观内化的空间,是人的内心对外在世界进行感知后所建构的空间,即空间的精神层面。办公室是女主人公的精神家园,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拥有办公室的渴望、得到办公室的欢喜、受到打扰后的忍受、愤怒离开办公室、坚定自己对办公室的追求这一变化过程,小说的空间叙事随着女性意识的流动而流动,极具跳跃性和随意性。故事也在这样碎片式的心理动态空间中自然铺开。如第二段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我要办公室干什么?我已经有座房子了,这座房子舒适、宽敞,还能看见海……”寥寥数语,即可看出女主人公对独立写作的自我矛盾。但主人公内心的思考没有停止,通过其内心独白可以直观地看到周围人对她所想之事的态度,亦可看到其心灵深处想要逃离家庭束缚的强烈愿望。门罗将笔触伸向人物最隐秘的心理状态,抓住人物内心转瞬即逝的无意识片段,连续地加以动态化描写,向读者还原了一幅幅多维生动的空间画面。

三、文本形式的空间架构

(一)时空并置

门罗不重视小说情节发展的因果关系,而是打破时间界限,将人物事件置于具体空间中,多个叙事空间相互穿插、重合,使之转化成可视可感的动态过程。女主人公在愤怒离开麦利先生的办公室时碰到前来道歉的麦利太太,逐渐平息了怒火。随之而来的是女主人公丰富的心理活动,她决定哪天继续寻找新的办公室,这时她又想到了麦利先生在他的出租屋刷墙的画面:“他面朝梳洗台艰难地弯下了腰,伤心地喘着粗气。他的心里,又在编造一桩离奇的,背信弃义的故事,但是无论怎么叙述都不尽如人意。而与此同时,我在字斟句酌,觉得自己有权利摆脱他。”主人公的思绪在空间中来回穿梭,将过去、现在、未来各个空间的体验融汇在一起,实现了时空的并置,也使故事本身更有空间感和层次感。

(二)空间留白

《办公室》中的留白手法主要体现在情节留白和开放式结尾上。随着故事的发展,小说中的麦利先生并不像女主人公初次看到其照片上的那样英俊、成功、和蔼可亲,现在的他眼睛无神且充满猜疑,言语造作而轻浮。主人公对麦利先生前后不一的印象给读者留下了种种疑问,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经历,作者并没有交代。作者有意弱化前因后果,画面不断跳跃,留下大段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揣摩人物的复杂性。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摆脱了麦利先生,依然在找寻新的办公室。这一结果与小说题目和故事开头巧妙呼应,至于她什么时候能找到,或是她能否找到,读者可以在开放式结尾中细细体味作者的立意。

四、文本叙事的空间美学

布朗肖将文学空间理解为一种生存体验的深度空间,巴什拉的空间诗学从精神心理层面探询空间潜隐的生存意蕴。众多理论家认为空间问题的思考与生存问题密切相关,将空间与审美紧密连在一起。门罗的小说创作亦是如此。

(一)个人空间的追问

女主人公渴望拥有自己的办公室,暗含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她不甘相夫教子的平庸生活,希望追求写作理想,实现自身价值。她总是追问自己:“也许在心的深处,我自己也觉得这是不合理的愿望,并不应该被满足……”女主人公将内心情感外化在具体空间之上,实际透露出對理想自我的期待和追求。在探求个人空间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心理经历了从自我否定到自我肯定、自我超越的艰难转变,这也反映出现代社会中大多数女性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

(二)家庭环境的束缚

传统的家庭要求女性必须全心全意照顾家庭,为丈夫和孩子奉献一生。当女主人公想要一间办公室时,丈夫和孩子不以为然,甚至表现出强烈的怀疑,她只能自己孤独地战斗。有丈夫和孩子的家本应是最温馨、幸福和完整的,但女主人公的一生却被这种温暖所牵累。因此,“家”便成了女主人公心中无法定义的名词。对于男人来说,家可以是永久的居住所,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随意进出。但对于女人而言,家却变成了临时的歇脚地,她们无法在家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找不到存在的意义。

(三)社会身份的探求

现代社会中,每个个体都以不同的身份穿梭在不同的空间中,以证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当女主人公踏出家门,除了妻子和母亲的身份,她还可以是谁?麦利先生是阻碍女主人公创作的社会因素,他的行为体现了男权至上的社会伦理观。但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开始重新定义自己,寻求完整独立的个人空间。女主人公在与麦利先生的周旋中,一步一步重构对自我的认知。她明白了身处社会,需要了解更多的人,一味妥协容忍不能守住自己梦寐以求的独立空间,她有权利摆脱麦利,有权摆脱外界对传统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束缚。虽然女主人公在第一次租房中失败了,但是更加坚定了她继续寻找办公室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其精神的独立和成熟。小说用以温和的语调讲述着平凡女性在生活中遇到的困苦与艰辛,展现了女性面对挫折时隐忍、坚韧的积极态度,也让读者明白女性只有自己积极探索人生,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反思中找寻自我,才能在多维复杂的生存空间中立稳脚跟、自由成长。

五、结语

门罗在小说中建构了一个个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立体空间,它们在推动故事发展的同时映射出意味悠长的人生意蕴,引发读者对女性生存空间和生存困境的重视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说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加)艾丽丝·门罗著.快乐影子之舞[M].张小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11.

[2]谢纳.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阈中的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王云侠.门罗短篇小说集《逃离》的空间叙事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猜你喜欢
空间叙事艾丽丝门罗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哥特元素探析
燕南飞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艾丽丝·门罗小说《忘情》中的图书馆意象
门罗,一个家庭主妇的完美逆袭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