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阳提线木偶戏的艺术特点及传承发展的探究

2019-12-06 07:39刘韩林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艺术特点

刘韩林

摘要:合阳提线木偶戏是截至目前活跃着的一个戏剧市场的稀有传统剧种,也叫合阳线戏。合阳提线木偶是中国迄今为止木偶线戏中历史时间发展最长的地方戏剧剧种之一。当地人把合阳的提线木偶戏称为“线猴”,也叫“线胡”、“线戏”或者“小戏”,同时线戏也是陕西东府独有的一个古老剧种。由于时代发展的变迁,文化市场的多元化,目前合阳提线木偶戏逐渐失去观众,市场。使得线戏的技艺与手艺面临传承的困难,本论文针对目前线戏面临的问题做了调研并根据调研情况提出解决举措。

关键词:合阳提线木偶;艺术特点;传承发展

一、合阳提线木偶戏历史发展概况及线戏背景介绍

合阳提线木偶戏是截至目前活跃着的一个戏剧市场的稀有传统剧种,也叫合阳线戏。合阳木偶戏自成一派,线戏木偶的表演动作全部是靠舞台演员用手中的提线控制木偶完成的。同时配上合阳线戏独有的老腔唱调是全国独有的,合阳的本地人称之为线腔,合阳木偶戏唱腔中带有浓浓的地方唱调,慷慨激昂中带有一丝悲凉,婉约细腻中带有一丝悲壮,具有三秦大地人性格豪爽的特点。合阳提线木偶是中国迄今为止木偶线戏中历史时间发展最长的地方戏剧剧种之一。当地人把合阳的提线木偶戏称为“线猴”,也叫“线胡”、“线戏”或者“小戏”。同时线戏也是陕西东府独有的一个古老剧种,提线木偶戏始于汉朝,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鼎盛,而明清时期是线戏的最繁荣的时期。百家争鸣,名角辈出。据历史统计在鼎盛时期有五百余本。目前现代线戏功底深厚的艺人还能唱一百余本。其中线戏表演中最受人们喜爱的剧本的是“三箱二楼双钗”。其中“三箱”是指《百宝箱》、《西厢记》、《囊哉装箱》,“二楼”是指《谪仙楼》和《鸳鸯楼》,“双钗”是指《金碗钗》和《双凤钗》。清朝期间是线戏的繁荣发展时期。乾隆、嘉庆、同治时期,线戏表演人员下到苏州和扬州两地进行表演。光绪二十六年,合阳县光提线木偶戏班就有20多个,几乎各镇各村都有自己的戏班。新中国成立,合阳线戏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融入到中国与世界传统艺术文化交流的

行列。

1952年提线木偶戏成立了“晨光线戏社”,即“合阳线腔木偶剧团”的前身。1955年,晨光线戏社以《打金枝》、《周仁回府》两部戏曲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木偶皮影观摩演出大会”,在中国戏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1956 年,陕西省第一届曲艺表演艺术大会上,提线木偶戏选送《白汗衫》参演,它洋溢着东府传统声腔和巧妙的理线技巧,使很多观众为之喝彩。1986年,法国记者专程到合阳拍摄了提线木偶戏表演,带回法国播出,使合阳线戏首次进入国际化演出市场。1997年,合阳线戏表演者王红民、肖鹏芳不远万里,赴巴西演出,使线戏为中外文化交流和国家之间的友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4年9月,合阳提线木偶戏参加在伊朗举办的国际木偶节,共演出了40多部戏曲。2004年11月,又随陕西省文化厅赴中国香港演出。2006年4月,提线木偶戏艺人肖鹏芳、王红民在中国香港表演了戏剧《卖杂货》,展现了西北特色,文化魅力。2006年2月,合阳提线木偶戏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二、提线木偶戏的艺术特点

(一)合阳提线木偶的造型特色

1.雕刻与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线戏中的提线木偶是雕刻与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其中最具有表现力和最精华部分,莫过于偶头。提线木偶头的制作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整个制作流程包括雕刻与涂画色彩两部分。而偶头的造型特点与隋、初唐的雕刻比较相似,这也反映了提线木偶戏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提线木偶的偶头天庭宽阔,下颌丰腴,眉目修长,尤其是旦角头型,鼻头浑圆如胆,嘴唇小巧玲珑,唇边带有笑意,整体表现显得无比温柔美丽,楚楚动人。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合阳县地处八百里秦川北缘,距唐都长安仅180多公里,木偶的雕刻自然和唐代形貌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偶头上使用颜色绚丽的色彩进行描画使木偶变得栩栩如生。

2.角色造型体现人物性格特征

线戏中木偶的表现充分体现在舞台上的唱、念、做、打等,不同的木偶则雕刻出不同人物类型的性格特征,使木偶舞台表演更具可观性,达到赏心悦目的表现效果。戏剧来源于生活,线戏的表演同样也需要对生活的感悟。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各不相似,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必然形成了各种各样新的性格特点。欢笑悲痛,是非对错,都表现出迥然不同的人物性格差异。戏曲舞台上的人物性格特征则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从各种性格表现,提炼出生活的精髓。舞台表现在有限的时间和场地中根据通过人物性格变化产生的矛盾去展开剧情,剧情中心明确、剧情情节连贯、剧中人物性格鲜明,才深受观众喜爱。通过人物性格特征的对比表现,设置剧情的戏剧冲突,通过表演在舞台上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是非恩怨、相处之道,才能够在众多的人物关系中,塑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合阳提线木偶戏中三箱中的《百宝箱》片断,手、眼、身、法、步,动必从绳,每个动作都应该在提线的基础上完成,并学会借助“颠跛摔”技巧,表现人物动作,然后运用双手线作为掩面以及抚胸或顿足等动作,进一步体现出角色内心的真实状态,感受角色的凄风苦雨。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实现头以及手之间的高效配合,增强躯干步态层面的完整,提现线戏中明显的人物性格特征。

3.木偶的戏剧服装体现了精致的造型美学

提线木偶的表演戏服也是舞台表演中的美学直接表现,木偶的服装借鉴传统戏曲的服装,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融入当地特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多种服饰。白绫装,通常为仙女角色所穿、丫鬟的服装大多蓝白为主色调,红色调衣服多为状元郎或者朝廷官臣,武生的衣服则为白色盔甲并配以彩旗,大刀等,与传统戏剧中服装大多相同,木偶戏曲中帔也有很多讲究:如紅帔多用于正旦,年龄较大的女子则用黑帔,黑帔同时代表着女子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线戏服装上的图案和刺绣也非常讲究,绣有龙蟒的图案一般是皇帝所穿,显示出皇帝角色的威武神态。在古代封建社会,龙袍是皇帝才能穿的服装。而在线戏表演中扮演皇帝角色的时候,木偶身上所穿不叫龙袍,而叫蟒袍。戏服上的龙蟒是用绸缎制成,彩线刺绣的图案主要有龙形图案,还有日月,云彩或者浪花形式。而在衣服颜色的选用上非常严谨,杏黄色和深黄色是皇亲角色所用,红色是王侯将相或驸马角色所用,穿黑蟒性格大都比较刚烈。在官员所穿的官衣上都有一块正方形图案,鸟禽代表文官角色,走兽则表示武官角色。从木偶的制作与绘画,从服装表现到的服装颜色搭配,合阳提线木偶将它独特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并且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和不凡得美学价植。

(二)提线木偶戏独特的表现方式

1.巧妙的运用理线技巧的表演方式

“一口道出天下事,两手拨动古今人”,这是合阳提线木偶戏舞台两侧的对联。提线木偶最难的就是对木偶提线的操作,木偶所呈现出所有的动作表演都是通过线戏艺人的提线操作技巧表现出来的,把戏文念白在动作唱腔中表演出来。提线木偶的提线依照戏曲中的角色会分为五到十二根不等,有一部分复杂的木偶多达20根。木偶一般身高80-90厘米,重达3.5-5公斤。通过提线艺人巧妙的运用提、拨、挑、扭、闪、勾、抡等技巧,使木偶的表现的非常灵活,表演的形象逼真,同时在理线技巧中带有杂技的表现成分,卸帽子、脱衣服、搬椅子、抡杆子,单双闪官翅等特技动作,让木偶表演变得更加灵动。在提线木偶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很多技艺超群的艺人,观众在台下也是对他们进行夸口称赞,利用民间话语进行赞赏,深受观众们的喜爱。提线木偶的表现技巧就是在于提线艺人,个个木偶通过提线艺人的手在舞台上表演出一出出好戏,生旦净末丑,个个表演不在话下,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2.以线腔为主的音乐唱腔调

合阳提线木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唱调,在中国所有线戏中是独有的一份。木偶戏唱词源于民间的劝善调,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合阳提线木偶经过一代代表演艺术家的精心雕琢,取其精华,吸收别的地方戏的特色魅力,如老腔,秦腔等其他剧种的唱调,使提线木偶戏的唱腔也变得慷慨激昂,形成了豪迈奔放的艺术特点。通过表现手法表现出东府人民善良淳朴的性格。明末清初线戏进行改革,融入婉转悠扬的表现特色,更加哀婉动听。提线木偶戏的唱腔分为线偶调和乱弹调两大类。线偶调是线腔的本调,述说性强擅于表现情感的细腻缠绵、如泣如诉和愁忿怨怒的情绪,多用于小生和小旦。乱弹调则强壮有力,融化了秦腔老调的慷慨激昂的部分,用于表现人物内心激烈、动荡的复杂情感。过去这两种调很少在同一本戏中混用,在后来现代戏中,提线表演者改革创新,把这两种调融合一起使用,甚至用在同一角色的情感对比中表现戏剧冲突,增加了提线木偶戏的艺术感染力。

三、目前合阳提线木偶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线戏市场衰落,人才培养困难

提线木偶戏在清末民初的时候特别盛行,在当时的合阳县就有大小线戏团近20个,几乎村村都有线戏团。经过时代的发展,线戏也脱离不了和其他传统戏曲的命运,都面临着如何生存下去的巨大威胁,由于演员微薄的收入很难养家糊口,所以很多演员进行转行,放弃线戏表演去别的地方闯荡。线戏市场从此一蹶不振,线戏人才大量流失,面临人才培养困难问题。

(二)师傅徒弟口头之间传承的教学方式消失

师傅徒弟口头之间传承的教学方式消失。再加上提线木偶线戏表演市场不景气,人才培养成了大问题,老师傅没有了徒弟,不能够进行手艺传承。线戏面临技艺无法传承的问题。同时线戏中木偶头的雕刻手艺和木偶的服装制作手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观看提线木偶戏曾经是合阳地区人民十分喜爱的文娱活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起来,接受新鲜事物也比较广泛,观看提线木偶戏表演的人越来越少。由于受众群体的逐渐缩小,近10年来,提线木偶剧团演出效益较差,外出演出机会是越来越少,演员艺人纷纷转行离去,年轻一代由于很少接触线戏同时也不愿学习这门技艺,以至于演员年龄差异化特别大。现存的提线木偶艺人“老龄化”逐步加重,几乎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尤其是它的木偶制作技艺和演出提线技法濒临失传,如若失传这对于我国传统地方文化来说是一笔特别大的损失。

四、针对线戏目前现状提出的举措

戏剧创新,转变观念

(一)结合现当代剧本进行编排,演出内容、造型更符合时代特征

革新提线木偶,转变原有的观念。让提线木偶戏的内容更与新时代接轨,借助科学技术设计一些鲜活木偶角色,改变提线木偶的外观,还可以借鉴影视剧人员,动漫剧情人物进行设计,使其内容更为广泛,贴近生活。在原有木偶戏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丰富剧本内容,充实线戏表演,使其更具时代特色,迎合现当代人们的审美情趣。

(二)引进政府支持投入,创建提线木偶戏文化保护小组

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成立针对完善非遗文化保护机构,成立该剧种的保护小组,合理制定针对提线木偶的保护计划,全方位搜索。整理相关资料,建立完善得保护档案,实施系统性、全面性的保护。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升级剧团的硬件设施,从灯光,舞台,服装,道具等设施进行更改,设立人才引进机制,提升表演工作者收入,增强表演者责任心,留住线戏人才,让线戏发展长远流传。

(三)利用新媒体营销,将线戏文化进行推广发扬

目前新媒体市场内容日益丰富,文化传播渠道逐渐成熟,通过新媒体营销扩大提线木偶的影响力度,将线戏表演涉及网络传播和短视频传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线戏文化,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将线戏木偶发展文创产品,增加经济收入补贴线戏演出,招募人才。

(四)开展合阳提线木偶戏进校园活动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提线木偶戏进校园活动,让当地的中小学生进行观摩并进行学习,建立青少年木偶制作区,培养青少年兴趣爱好,当地中小学设立提线木偶戏实践课程,培养提线木偶戏的继承者。在艺术院校乃至各大高校设置相关类型的专业,让更多的学生和青少年了解这门即将濒危失传的传统文化艺术,喜爱提线木偶戏,从而为提线木偶戏培养继承人。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合阳提线木偶戏的研究,通过对合阳提线木偶戏艺术特点的展开,从雕刻与绘画艺术、木偶的戏剧服装、角色造型、唱腔及理线技巧等特点介绍了提线木偶戏的艺术特点和魅力。同时反映出目前合阳提线木偶戏所面臨的发展状况。线戏市场衰落,人才培养困难。提线木偶戏的技艺传承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举措,从戏剧创新入手,利用新媒体营销,将线戏文化进行推广发扬,并同时呼吁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培养校园小传承人。

参考文献:

[1]郑田田.对陕西合阳提线木偶戏的调研与思考[J].新西部,2018(30).

[2]黄笙闻.线戏简史[M].陕西:人文杂志社,1992(12).

[3]李新贤.分析提线木偶戏在现代的传承[J].戏剧之家,2017(07).

[4]姚蒲怀.线腔的音乐特点探究[J].音乐创作,2014(06).

[5]涂俊.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形态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艺术特点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