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的“理”与“法”

2019-12-06 07:39陈瀛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辩证中国画

陈瀛

摘要:中国画经过几千年历代名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有了自己一套完善的体系和画法,对材料也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中国画较之于其他的画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与中国古代的文化和一直以来的民族性格紧密结合。中国画自诞生起,就有这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追求,而这也恰恰与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相契合。中国画的“理”与“法”既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也应该相互辩证的来看待。

关键词:中国画;理法;辩证

中国画发展到了今天,人们在试图解析它的内核的路上不断前進着。中国画用水墨来进行创作作品的原因,形成现在这种画法的原因,还有就是中国画本身所存在的一种规则和道理与中国古代人们处世哲学的联系。这些都是人们需要不断去了解和探讨的东西,讨论中国画的理与法是促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一种途径,也是我们更深一步了解中国画其内核的手段。

一、中国画的出现

中国画的出现时间已经长达几千年,有人认为在仓颉造字时期中国画就已经出现了,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书画不分家。在两千多年前,养蚕缫丝技术的出现意味着丝织品的出现,人们开始在丝织品上进行绘画——帛画出现了。但是这一时期的中国画注重线条和色彩的鲜艳明亮,与后代的水墨画还相距甚远。到了汉代,纸张出现了,随着纸张的大量普及,人们开始在纸上作画,开始将毛笔、墨与纸张相结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水墨画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中国画已经初具雏形。到了后代的逐步发展,中国画又有了更细的一个分类,如山水画、人物画、工笔画、写意画等等,人们针对不同的事物创作出了不同的画法,更多的将这些不同的事物单独独立出来进行作画。每一种分出来的事物还拥有着不同的画法,如山水画注重勾、皴、点、染等等;人物画分白描法、工笔重彩画法和写意画法等。

中国画从出现到发展经过几千年传承至今,经过中国文化的沁染,独具特色,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像这种独具特色的美和画法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画画法的千变万化和其中所蕴含的独特画理与规则。

二、中国画的“法”

中国画的画法较之于其他国家的画法有着千差地别的不同,这与中国独特的历史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画的“法”从根本上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古代中国人创造出来的一种实际的技法,这与中国画的“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注重实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后者注重环境和创作者本身的内心世界,是一种更加主观的东西。而我们现在需要探讨的是中国画的“法”这一客观存在的东西。

中国画的“法”指的是中国画的画法与技法,还有就是作画时的布局与构图。中国画有着不同的分类,不同类别的中国画在画法上有着区别,中国画画法指的是在挑选好画作的载体时,用墨的方法和作画的手法。比如说山水画,山水画在隋唐时期开始独立,有了自己独特的画法,注重勾勒山、石、水、树的轮廓和填充期间笔墨的浅重。注重点,染,皴等等,这些都是画出一幅好的山水画所需要用到的笔法。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这两者总结出来的山水画的理论为后来山水画成立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奠定了基础。人物画也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画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是附属于人物画。中国画的人物画更加注重的是:以形写神、神形兼备。人物画最常见的画法就是白描法、工笔重彩法和写意法。白描法是通过对线条的运用和下笔的轻重来作画的,这样作出来的画比较简洁。工笔重彩法则与白描法截然不同,工笔重彩法是将人物进行细致的描绘,色彩浓重,还将人物的装饰、服饰等进行更加细致的展示,比如说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就是典型的用工笔重彩法作出来的人物画。写意画法则是通过简单地勾勒线条再加上色彩的一些浅淡来表现人物,忌用琐碎繁杂的笔墨,注重神似,不重形似,用写意画法画出来的人物画往往比较抽象。

当然除了山水画和人物画这两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分类,中国画还有文人画、工笔画、水墨画、花鸟画等等,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立的画法,就不一一赘述了。

中国画画家对中国画的画法非常的重视,如《梅花喜神谱》《竹谱》《芥子国画传》《集雅斋画谱》等等,他们对中国画的画法进行提炼和总结,让学习中国画的画家对其笔法有着严格的遵循。

三、中国画的“理”

中国画的“理”则指的是画家再创造画作时本身所遵循的一个规律和社会准则,简单点来说就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大家共同承认的一个准则,谈中国画的“理”就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去空谈 “理”。明代理学开始兴盛,人们开始探讨人们本身的内心世界的一个对于画作的影响。中国画的“理”也可以说得上是对画法的另外一个解读。

中国画的创作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的影响——儒家、道家、法家对其影响最深。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王朝控制的原因,儒家是最好的控制王朝的工具,人们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最深。而儒家文化的内涵就是重规则、重伦理、重人品等,这就要求画家的画作符合这一社会理念。所以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画的画理通常表现为画作布局要规整,不能杂乱无章,画作的表现通常歌颂统治者和当时社会歌颂的一些美好品德,比如说孝子图、农耕图、仕子诵读图等等,在山水画方面通常是画一些如梅兰竹菊、松柏等意味着高尚品德的画作。在儒家的影响下,中国画的画理通常是歌颂一些当时利于社会统治的品德,还有一些积极向上的品质,在此基础上的画作通常也具有影响和教化人的作用。其次就是道家对中国画“理”的形成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老庄思想自出现起就广泛的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道家思想追求的是道法自然和追求自由,在政治上讲求的是一种无为而治,而这就创造出了中国画的另一“理”。在这种画理影响下的画家,通常是一群向往自由、淡泊名利、追求山水田园的具有广阔胸怀的作家。而他们画出来的作品也往往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空灵之作,画作中也反映出了画家本身对于自然山水的追求。最后就是佛教对于中国画理的影响——“不说破”这一佛教真理。在佛教的影响下,中国的画理一部分开始倾向于对现世人物进行升华,赋予人物佛教的美好品质或者是体态形象,对所画的事物进行一个升华。佛教往往具有很深的禅意,画家也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到的禅意通过画作表现出来,一次来反映画家本身的精神世界。

中国画的“理”通常是一种内心或者是精神世界这一主观存在的东西,但这也未尝不是中国画的“法”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个更深层次的进化。

四、论中国画的“理”与“法”

中国画的“法”可以说是中国画出现之后人们对于其技法和画法的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一个总结,但是当“法”发展到一个相当完备的地步时,则会产生一个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当人们最开始单纯的用画笔描绘双眼所看的世界,到后来不再满足于双眼,开始追求内心和精神世界时,就是一个由“法”到“理”的过程。

五、结语

中国画的“法”与“理”都有着自己单独的发展过程,但也应该辩证的来看待。中国画的“法”最先是通过外物来表现的,这也契合了最开始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低下,人们更多的是追求果腹和用双眼认识这个世界,还没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追求。中国画的“理”在明朝时期有了一个很好的表现,人们对理学的追求,这个时候的人们社会生产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精神层次上的空虚让他们开始了对人本身的一个探索,社会环境、历史环境等都是他们探索的方面,中国画的“理”也得以更清晰的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中国画的“法”决定了画家们怎么作画,“理”决定了画家表达怎样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内涵。所以,中国画的“法”与“理”是一个相互辩证的关系,二者紧密相连,互相成就。

参考文献:

[1]张白露.论中国画的“画法”与“画理”[J].韶关学院学报,2018,39(07).

[2]高萍.论中国画笔墨程式由“法”至“理”的深化[J].美与时代(中),2016(07).

[3]张建国.儒释道文化与中国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系[J].中国民族博览2018(01).

[4]马威.浅谈中国画创作中的理法与道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7).

[5]张伟平.谈中国画的“画理”与“画法”[J].美术报,2011(05).

[6]刘洪海.美术教育中的中国画创作[J].中国民族博览,2019(05).

猜你喜欢
辩证中国画
中国画
中国画的终结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初三历史教学之历史人物评价
刺破青天锷未残(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