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远 爱意绵绵

2019-12-06 07:40高兵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君立德体育课

本篇案例結构清晰明朗,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环环相扣,反映了作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的过程性评价。

作者在遇到小君这样身体“特殊”的学生时,出于安全考虑,在教学中一些活动会不安排小君参与练习,在旁观看的小君却对运动有着强烈的渴望,更渴望融入集体活动、渴望被认可、渴望得到掌声、渴望自已能够和同学们一样“正常”地学习与生活。作者在教学中善于观察,精准地抓住教育时机,由意识到小君的伤心表现,到对小君解释自己行为的意图,再到给小君一个机会。在笔者的激励下,孩子们都纷纷愿意和小君赛跑,不断地跌倒与爬起就像小君跟病魔作斗争的坚强信念一样,激励和震撼着教师和学生们;睿智的教师带领孩子们为小君冲过终点线而欢呼,意味着学生们对小君的认同感与敬佩感;教师的拥抱更是给小君满满的爱。案例,在简短的文字描述中却非常具有画面感,清晰地描述了整个事件。

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1.莫让教师的“爱”变成伤害。《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一线体育教师往往会对一些“特殊”学生出于教学安全、保护学生自身安全在教学中“限制”他们参与体育课的学习。试问,我们一味“扼杀”这类学生群体参与体育课教学是真正的出于“爱”吗?这样的“爱”是有效的吗?《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情,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状况、思想表现,针对“特殊生”,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有所思考、有所安排,确保“特殊生”在每一节的体育课中都有所获益,并建议对这类学生建立特殊档案,了解学生在自己预设的教学环节的适应水平,每次的评价和反馈对教师下次课的设计与组织有适度调节的指导意义。所以,爱学生,想让每一位孩子受益不是过分的保护,而是了解学生,科学制订教学设计,对教学过程把控得当,这样既让“特殊生”得到身体上的发展又使其得到心理上的健康成长,体现了《课程标准》理念。

2.给“特殊生”一次机会,成就一个健康的学生。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其实,一个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成长的过程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教师拥有更多的耐心、更有效的方法,他们才会健康成长。这需要教师放慢脚步,学会等待,用我们的真诚、宽容、耐心、期待、信任、尊重……守候花开。教育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在等待中付出必然能在等待中收获。种子会慢慢地发芽,花儿会悄悄地开放,让我们一起耐心等待,倾听花开的声音,守候花开的幸福……

3.让教学充满爱,让德育润物无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也在本案例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爱是无声教育,教育不是靠教师的说教而来的,而是小君用他踉跄的脚步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传递出来的。笔者倡导在教学中把“立德树人”落实在《课程标准》中,让体育道德渗透在教学的始终。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过程。”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又一次明确要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理论上是最重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未达到如此效果,各学科在德育渗透上有待加强,结果往往是重学科知识或技能的传授,而育人环节经常被忽视。那么如何巧抓时机进行有效德育渗透呢?就要观察教育时机、判断良机和选择适合的方法干预。体育课上的德育创新可以尝试“教学要素整合”的方式开展该项工作,也可以采取德育与体育课上的比赛结合,德育与课堂评价相整合等方式。

笔者针对本文提出以下不成熟的建议,笔者的反思从三个层面展开,每个层面展开论述的深度尚欠缺。如果“给特殊学生一次机会,成就一个健康的学生”能够展开论述,针对特殊群体,体育教师如何采取有效方法,能够使其成为一个健康的学生,这样就更有深度和水平了。

高兵(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双语小学雄州分校,211500)

猜你喜欢
小君立德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体育课上的“意外”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挫折挡不住一颗进取的心
讨厌的理由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