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2019-12-06 07:39王亚男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问题分析留学生

王亚男

摘要:学习《汉语教学调查与分析》这门课,笔者走入留学生课堂观察学习,听老师讲授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汉语综合课、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和写作课,并认真观察、做好听课记录,明确教学对象,掌握教学目标,融入教学情境,了解课程组织,清楚教案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看到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在学习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之后的听课心得、收获以及反思。

关键词:留学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的中心环节,也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中之重。教师结合教材、针对留学生学习情况,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设计整个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过程。笔者走进留学生课堂,听汉语教师讲授汉语课程,在认真实践中学习老师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同时也会发现一些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并进行反思,从而有所收获。

一、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渤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大部分是非洲人,其次还有韩国人、巴基斯坦人和少数俄罗斯人,笔者听课的留学生班均为语言班(此外还有学历班),按照掌握汉语的基础水平由低级到高级分为语言班A班、B班、C班、D班和E班。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课程分出初级中级高级的综合课、口语课、听力课、阅读课和写作课(读写课)等几种课型。笔者主要去听了语言班A班的初级听力课、语言班D班的中级口语课和综合课、语言班E班的高级口语课等等,从当中学到很多并有所感悟,当然也发现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一)课型特点不突出,设计单一

国内的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根据听、说、读、写技能细分为几种不同的课型,但是口语课和听力课很容易上成综合课的类型,课型特点不够突出,或者失去了该课型应有的特点。例如,口语课和听力课像综合课那样,利用过多的时间讲解生词,词语扩展范围太大;对于词法和句法的操练也会像综合课一样,仅限于反复的替换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口语和听力能力的训练不能够体现出对其有所侧重。针对不同的课型,教学设计基本都是复习旧课生词、讲解新词和语法、做练习,形式的设计比较单一,教学活动的安排比较少且按部就班,缺乏新颖的理念。

对于上述问题,可以提出的建议是强调以综合课为先导,分技能训练,针对不同的课型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例如,听力课和口语课与综合课在课本上的每一课内容都是相关联的,在进行课程时间安排时,可以将综合课相应地安排在两门课之前,这样就能尽量地避免在口语课和听力课上用太多时间进行生词和语法的讲解,转而多出时间安排出其他的活动。对于口语课,笔者认为可以在上课伊始给每位同学发言的机会,讲述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一些有趣的故事。讲解之后可以分组进行对话讨论,分角色朗读,开展游戏活动,小组之间竞赛,设计情景展开无实物表演,并在结束后给予奖励,鼓励学生学习,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听力课(零基础和初级班除外)可以播放无字幕影片,不仅限于教材中的听力材料,锻炼他们的听力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成功地复述出内容,课堂不会显得千篇一律、乏味枯燥。创造性的、多元化的设计内容才会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讲解不够清晰,文化交际不够重视

在给留学生授课过程中,教师讲解词语可能会不自觉地扩展意思,由一个词语牵引出另一个词语甚至几个词语,词汇越讲越多,范围不断被扩大,内容可能越说越更难理解,还额外耽误了上课的时间。有时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也很考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授课经验,例如高级口语课讲到“智力”一词时,教师提到“体力”是与之相对的词语,并分别解释,学生反而就会问“智力和能力有什么不同”,在教师没有备课的情况之下,这特别考验专业素质和临场反应能力。同时,汉语教学少不了文化方面的教学,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可能只是通过只言片语的词汇释义一带而过,缺乏大的文化思想背景的导向。另外,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特别是刚来中国的零基础学生,不太容易很快就适应中国的文化,需要一段时间理解,求同存异,因而容易对文化方面的差异产生误解,例如,在初级听力课中,“猴王出世”谈到猴子,学生可能就会认为他们常被中国人比喻成猴子,不喜欢猴子,此时教师对文化的解释就不够深刻,没能及时地化解尴尬的场面和不必要的误会。

对外汉语教师应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积累教学经验,以便今后更加顺利地应对学生的提问,更好地开展教学。在对词汇进行讲解时,既要使词语简单化,清晰明了地解释出来,又要做到适可而止,不给自己“挖坑”出难题,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同时教师也要备课充分,做好教学设计。另外,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文化背景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观念,教师要有一颗尊重包容的心,做到求同存异,在涉及文化差异或敏感话题时,要适时地、机智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展现中国人友好的交际态度。

(三)只注重课本知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教材是授课时不可或缺的组成,教师严格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导入题目、讲解词语语法和课文内容、做课后练习,只注重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忽略了日常的语言交际,不够贴近实际,例如,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的使用会存在一些偏差。教师如果按部就班地讲课本,尤其是死板地做练习,会显得生搬硬套,形式也显得枯燥,学生容易缺乏兴趣。另外,课堂教学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大量的讲解为主,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疲乏、走神,不认真听讲,提不起兴趣,甚至对汉语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教师授课一定是基于教材内容作为参考,在不脱离课本内容的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所学知识加以扩展,并做到适可而止甚至点到为止,而不是死板地严格按照课本上的固定程序做练习,一定要了解本班学生的汉语水平,适时地调整练习内容或方式,增加难度、降低难度都依情况而定,这样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另外,在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要多多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大胆发言、清楚表达,营造积极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杜绝呆板的一味“填鸭式”教学。教师是一个督促和引导的身份,学生才是真正的學习者。观察学生情况,根据接受程度调整内容,及时反馈,总结经验,而不是一成不变。

(四)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较少,不好对症下药

学生来自异国他乡,文化背景不同,教师一定要因人而异。外国留学生在汉语听力课中,遇到听力内容或材料听不懂,长此以往就会觉得听力很难,从而产生挫败感,降低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丧失学习的信心。在口语课中,学生可能会不敢开口说或者尽量少开口,怕出错,怕别人听不懂,因而不能真实地用汉语表达。阅读课和写作课中会因为词汇量不足或语法掌握不好而读不懂或写不好。教师若一味自顾自的讲授,效果可能不好。

留学生汉语学习起点不同,基础水平和程度也不同,教师要因材施教,有耐心、细致地进行教学,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循序渐进,每取得一个进步都能有真实的收获,多多提倡鼓励夸赞式教育,增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增加学习动力。教师应该尽量为他们营造一种真实地语境,创设情境,让留学生更好地体会其中包含的语意,体验贴近真实的中文语言交流场景。例如,在学到初级听力课《留学生楼在哪儿》时,引导学生说去图书馆怎么走、教学楼在哪个位置,身临其境操练口语,让留学生表达地更自如、更准确。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在课堂之外多多地与老师同学进行汉语的沟通和交流,锻炼口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推荐汉语读物,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速度,增强理解能力。

(五)忽略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汉字作为独特的方块字结构,也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困难所在。留学生写汉字很容易不规范,笔画随意写,笔顺不按照顺序写。在留学生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会特别细致地把汉字一笔一画写在黑板上,并标注拼音,而有的教师更在意的是讲解生词的意思,对于个别陌生又难写的汉字则忽视了字的笔画或具体含义,这容易造成留学生汉字书写方法的缺失。

教师在讲授汉字时,要在黑板上示范汉字的写法,一笔一画,缓慢细致,使学生都能看到每一笔的增添变化之处,并且标注上拼音。要明确强调汉字有其书写顺序和规范,注重培养他们正确的汉字书写意识,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他们抄写汉字,多多练习,增加对所学汉字的笔顺记忆,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汉字书写一定会有所进步。

二、结语

进入留学生汉语课堂听课学习,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学习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耐心的讲解、稳健从容的风格、营造的活泼的课堂气氛、平易近人的态度,在实际的专业性实践中有所收获。首先,对于课程本身来说,不同的课型应体现出各自的课型特点,不要千篇一律,应该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灵活地讲授教学内容,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在忠于课本的同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扩展,传播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差异,更好地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然后,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适时调整学习进度和计划,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材施教,给予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鼓励他们对汉语学习充满信心。再者,汉字的形、音、义都要有所兼顾,教师让学生了解字形,掌握汉字的书写笔画,知道汉字的读音,明白汉字和词语的含义。教师要耐心地启发和指导,学生多写多练,功到自然成。最后,在对外汉语教师身上学习,要有夯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良好的专业素质、丰富的教学经验、优秀的课堂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崇高的教师道德品质,关心和了解教学对象,从而有效地完成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希望对外汉语教师能够更好地傳授汉语知识,将中国文化传播得更好。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问题分析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