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的书法学习观

2019-12-06 07:39常文云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于右任

常文云

摘要:于右任先生在书法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不可磨灭,对后世书法的研习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对此,本文着重探究其在书法上的学习观念,他提出的“多读、多临、多写、多看”书法学习观,将使我们在书法学习上找到明路。

关键词:于右任;书法学习观;四多

于右任的书法艺术

梁启超先生曾说:“时势造英雄”。于右任便处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也使他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在许多领域都取得可观的成就,其书法艺术更可称之为中国书法中的经典。外敌入侵,致使国家不宁,山河破碎,青年时期他便开始为着救亡报国之理想,奔走国事,坎坷的经历丰富了他的见识与情感,这些都充盈了他的诗词与书法艺术。

清代早期极其推崇赵孟頫、董其昌的书法,以帖学阴柔细腻之风为主流。于右任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初以帖派书法入门,学习赵孟頫,后之所以转学魏碑,很大方面受时代动荡及孙中山先生当时倡导的“尚武”精神的影响。在西方科学技术文化的侵蚀下,中国的诸多优秀传统文化也将面临如何学习传承的问题。对于书法,关键于要让其在动荡背景下更具实用功能,便于传播,他也曾说:“文字乃人类表现思想、发展生活之工具。其结构之巧拙、使用之难易,关乎民族之前途者至切!”[1]

书法本就是一种自然的体现,是一种适意的书写,但同时又是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的。于右任有诗这样写道:“挥毫随与会,落纸起云烟。悟得其中妙,功夫要自然。”[2]要达到这种境界,学习方法犹为重要。

于右任曾说:“学书法不可不取法古人,亦不可拘泥于古人。”[3]书法是一个漫长、不断提升的过程,既取法又不拘泥的学习,当为白首攻之之业,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于右任对书法学习提出要多读、多临、多写、多看,读书以识字、知理,只有在读书临帖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进步,才能在书法中走向更高的阶段,多写多看古人博大精深的艺术成果,才能使书法向着这个方向去发展,这才是书法学习的高要意。

多读

清光绪五年(1879),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县,因两岁丧母,于右任由其伯母房氏抚养长大。清光绪十六年(1890),伯母房氏带他到三原东关,随当时有名的塾师毛班香读经书,学习诗文。于此时,他就能作古近体诗,可见其古诗文基础的扎实。光绪二十一年(1895),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学,成为秀才。他曾自述:“所作八股文则与当时的风气不同,以书、礼、史记,张子正蒙等书为本,只重说理,不尚辞藻。”[4]《书》、《礼》为五经的内容,《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张子正蒙》为宋代张载撰写的儒家哲学著作,于右任在诸多经典之中又有主次之分,并非囫囵吞枣,一概而论。二十岁时,以岁试第一补廪膳生,同年又以第十八名登乡中举,使他胸中已存深厚的古经典基础。古代的文人志士都有一颗通过科举来报效国家、施展才华的心,虽然大多最后并未如愿,但科举之路带给他们的是满满的文化盛宴。

青年时的于右任受成长环境的影响,社会动荡导致的民族危机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革命潮流又使他具有了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感。1908年左右,他在中原就写下了很多这方面的诗歌,如《郑州感旧题壁》、《洛阳道中》、《新安早发》、《新安怀古》、《巩县谒杜工部祠》、《函谷题壁补前作》、《过渑池秦赵会盟处》等。诸多诗歌是他古代文学功底最有力的证明。于右任的《郑州感旧题壁》中写道:“亡命重来认旧踪,人歌人哭两相逢。曾收断骨埋双马,更祝中原起卧龙。岁晚关前三日雪,月明笛外一声钟。百年事业吾谁与,师友乾坤卖菜佣。”“人歌人哭”语出《礼记·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5]还有《洛阳道中》:“衰时容易盛时难,独自泪九澜。黍离殿阁,劫灰文物,残霸河山。无情道路多情梦,梦里越重关。今宵洛浦,明朝盘豆,后日长安。”词中引用《王风·黍离》。[6]《王风·黍离》是一首有感于国家兴亡的诗歌,正合此情此景,引用于此也蕴含了他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与凄怆之情。于右任读圣贤之书,不仅用诗文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还付诸于实践生活中,投身革命,为国家尽绵薄之力。因此不止要读书,还要读有用之书,不仅要读有用之书,更要多读。

对于读书,《右任文存》中有这样一段话:“巷有小庙,日间读书其中,夜归则父子一灯,互为背诵。背书时皆向书一揖,不熟则夜深相伴不寝。每例假归,则石头巷之书声即朗朗起矣。”[7]于右任幼时读书之态度与用功之心使人引为榜样。

多临

在清朝,以科举博取功名,必然要经过科举的最高一层,即殿试。清朝殿试重书法,字体必须为小楷,不能潦草。所以,在他饱读诗书之余,必是十分重视书法的。陈墨石《于右任年谱》一九零七年录:“先生自十岁起,学书临帖至今未间断,功底扎实,书艺大增。此期间专写北魏碑帖,尤以写何绍基临《张黑女墓志》极为神似。”[8]自伯母带他到三原后,便从太夫子毛亚长处学习书法,每天临写王羲之《十七帖》。这时他才十一岁,因清代殿试依旧继承了宋明重帖的传统,受之影响,他初以帖学入手,学习赵孟頫、董其昌及唐代欧、颜、柳诸家,打下深厚的帖学基础。于右任一九零九年冬月写的《行书赠辉堂世伯四条屏》,结体扁平,笔画伸展,左低右高,竖画较长,[9]就是因为广涉帖学的缘故,此作品也极具赵孟頫遗意。

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人对碑学的积极倡导,导致帖学衰微。于右任从帖学转向碑学,既有时代书风的影响,另外当时孙中山倡导的“尚武”精神使他坚定了崇碑的思想,进而专攻北碑与六朝碑版。

于右任以北碑的《广武将军碑》、《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嵩高灵庙碑》、《鸳鸯七志》、《石门铭》、《姚伯多造像》、《张黑女墓志》作为临习的主要碑刻资料,日常临习的还有《瘗鹤铭》、《爨宝子碑》、《郑文公碑》、《曹子建碑》、《夏承碑》、《曹娥碑》、《华山庙碑》以及《衡方碑》和《封禅国山碑》,并以扎实的帖学功夫为基础,使得帖学中碑意的融入,既具帖学的风格特征,又避免了碑学过于生硬的特性。他在《十九年一月夜不寐读诗集联》中道:“朝写《石门铭》,暮临《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朝临暮写的学习态度促使他在艰辛的历程中收获了很多。多临多摹不是毫无选择的去临习,而是有目的、有心意,带有敬畏之心的去临摹学习。

多写

于右任在一九三一年二月就任監察院长,其后因在任职的三十多年中业绩不显,政治报国的失意,使他又转向了文化救国的阵地。这几十年的“清闲”,为他练习书法提供了方便,使他沉下心来专门钻研传统文化。

于右任在一九二零年左右为很多革命烈士及社会贤达撰写了碑志,如《于右任书赠大将军邹君墓表》、《于右任题宋教仁先生之墓》、《于右任书富平仲贞刘先生墓志铭》、《张清和墓志》、《陆秋心先生墓志铭》、《马平曾孟鸣之碑》以及《秋先烈纪念碑记》等。早期的碑志大多为楷书及行书,后期则多为草书碑志作品,共六十余方。于右任之所以撰写大量碑志,原因为此时正是他收集研习六朝墓志的时间段,收集的种种见闻,加深了他对魏碑的认识,朝临暮写,使他对碑志的技法了然于胸,更何况当时在陕西三原等地有立碑风俗,学以致用当为他一心所追求的最终目的目的。如此,则成就了他日后在碑学上的造诣。

一九四二年河南闹大饥荒,于右任参加了当地政府举办的书画义卖,书写对联所得用以支援河南人民。在赠送的作品中,如赠汲县赵家骧《礼记·礼运·大同》条幅、《为万世开太平》等不仅反映了于右任独特的书法风貌,也体现了他救国济世之心。尽管他一生笔耕不辍,存世的作品数量较多,但他从不为利为名,他的“多写”存的是大义,体现的更是他磊落坦荡的人格。

多看

于右任既官居高位,又在诗词以及书法等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同时他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收藏家。时逢民国动荡,许多珍贵的文物被破坏或流落他乡,于右任为此痛心不已,为使这些文物免遭流失,他到处奔走,收集和购买碑石墓志。民国初年之际,他先后收藏了自汉代至宋代的墓志四百余方。收藏碑志为他开学书的方便之门,使他见识了北碑以及六朝碑版形态以及神韵的所在。

于右任作了不少的收藏碑石墓志的诗词,如《寻碑》中道:“曳林寻碑去,城南日往还。水沉千福寺,云掩五台山。洗涤摩崖上,徘徊造像间。愁来且乘兴,得失两开颜。”[10]“徘徊造像间”使我们似乎想见他穿梭于碑志间的身影,“得失两开颜”,一种童真心态,完全体现不出动荡丧乱之年的忧苦,一心只存于书法的得失之中。另外,除了碑石墓志的收藏,他在古代金石拓片的收藏上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据《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于右任旧藏金石拓片总目提要》所载,由于右任后人捐赠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的金石拓片共计三千种七千多页,年代自西周直到民国。[11]其中《饶阳男妻梁氏墓志》、《元鉴墓志》等都有“右任藏章”或“于右任考藏金石”等他的印信为证。如此巨大的金石拓片收藏,不仅为国家文物的留传作出重大贡献,也使他在学书过程中看到了第一手资料,开阔了眼界,从宏观上认识到学书的方向。

结语

在学习书法的方法上,于右任提出了“四多”:多读、多临、多写、多看。也正如他讲的:“学我勿先摹我,须临我学之各种碑帖,方可学好,”学习古人时,首先应去学习他的方法,学习他的态度以及他们如何处理应对学习中的问题的。“四多”与此同理也,用意并不是教你去收藏,而当以其方法贵之。于右任的八个字中蕴含着学书之真理,他既是“四多”学书观念的首倡者,也是积极的践行者。自己的努力与争取是主要因素,只有充分认识真理,并能付诸于实践,定会有别样的收获。而于右任的“四多”之学书观念,将指引更多学书人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许有成.于右任传[M].天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2]英仕.旷代草圣于右任[J].贵阳文史,2007(6).

[3]徐伟.集数家于一身的“草圣”髯翁——于右任书法艺术概述[J].中国书法,2014(3).

[4]刘延涛,王云五编.民国于右任先生年谱[M].中国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

[5][6]殷全增.于右任在中原地区的诗书创作与碑志收藏述略[J].中国书法,2018.

[7]于右任.右任文存[M].海豚出版社,2015.

[8]陈墨石.于右任年谱[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9][10]董雪.从于右任的革命心路历程看其书法的发展演变[J].中国书法,2018.

[11]杨莉,赵兰香.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于右任旧藏金石拓片总目提要[M].甘肃文化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于右任
民国多面奇才:于右任
望我大陆
于右任的书品与人品
于右任维权
于右任
联墨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