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路径的创新

2019-12-06 07:39李璐瑶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李璐瑶

摘要: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必须对这一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现实意义以及困境展开深度分析,正确把握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在内容、方法以及环境等多个层面提出的新要求,由此来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路径,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质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路径;创新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路径的创新与发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思想所提出的必然要求。新时期新环境打开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同时迎来了更为复杂的发展课题,因此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和应用,利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现实问题。在社会主义步入全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路径,提高其在思想领域的话语权,能够强化独具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始终引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路径,为党和人民跨越新征程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党的执政地位,更为科学灵活的应对发展难题,从源头上控制潜在风险。新时期思想领域的话语结构依然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导地位,带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新的飞跃。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引导力,为这一科学思想的发展打造新路径。

一、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路径创新的价值意义

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路径能够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实效。新时期,各项新兴媒介不断产生,相对于传统理论传播方式而言,更具吸引性和便捷性,为思想传播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路径,更具开放性的传播环境,由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传播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载体。新时期随着各项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尤其是新兴文化业态的产生与发展,彻底转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将单纯的理论传播逐渐向互动式和交流式方向发展,从时空范围上打破了传播困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受众。且新媒介环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打造了新兴阵地,将抽象化的理论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来迎合受众群体的理解能力,提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速度与质量。

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路径有利于从意识形态上打造更具完善性的话语体系。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化发展带动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中国话语权,开始在整个世界舞台上发挥作用。但信息技术带来便捷性的同时,潜在着诸多隐性意识形态,外来腐朽思想及文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冲击和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打造更具科学完善的话语体系来倡导和推行核心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决心,确保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与稳定。

二、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路径创新的现实困境

新时期新环境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带来了诸多挑战。受众群体在心理和行为方式上出现的转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实效构成了直接影响。新兴媒体逐渐占据了主流传播路径,信息传播便捷化的同时迎来了安全性和严谨性威胁,对受众群体的价值判断带来极大干扰。传播主体、传播路径、受众群体等多个要素,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传播实效,因此必须关注这一综合性过程产生的各项变化,改变以往单一的传播模式,正确分析和把握受众这一主体产生的变化。

网络平台中的各项信息鱼龙混杂,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首要渠道,但更为自由开放的环境让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迎来了更为复杂性的挑战,网络中出现的诸多内容并未经过严格筛选,因此受众所接触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必须思考如何科学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让受众群体更为客观理性的辨别新兴媒介中的各项资源,在更为开放性的环境下始终坚持主流思想的教育阵地。

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改变了传播主体和受众群体的角色定位,二者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两大主体间的沟通与交流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常态,并且传播者和受众者的定位逐渐模糊,受众群体在整个网络环境中随时可以转化为传播者,网络加快了角色转变和传播速度,受众群体单凭主观认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解读,无法及时有效的确认传播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这必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实效带来直接影响。

社会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形态显现出明显的娱乐化特征,低品位的文化业态对受众群体的审美构成负面影响,直接威胁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价值体系的逐步瓦解以及主导地位挑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带来了新的困境,尤其是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尤甚。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过程中必须把握新问题和新矛盾,从根源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性路径。

三、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路径创新的具体路径

正确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有利机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打造更为丰富多样的网络阵地。随着更多受众群体逐渐向新媒体这一阵地转移,接收信息的方式逐渐便捷和开放,提高了人际互动能力,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传播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方法和路径。比如,可以针对不同受众群体打造差异化的宣传网站,以更具趣味性且贴近生活的内容来实现理论传播目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受众之间打造平等互动的交流环境。

重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目标及定位,以更为生活化的方式拉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民群众心理需求之间的距离,创造更多的价值认同。新时期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路径必须坚持生活化原则,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强化传播效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打造全新的话语体系,让广大受众能够更为深刻的把握哲学思想和方法,并在逐步内化的过程中形成坚定的信仰,并逐步养成应用科学思想解决现实问题的自觉性。

降低对传统传播路径的依赖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打造更具针对性和特色化的新路径。受众群体分层化导致整个受众对哲学思想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千差万别,再加上鱼龙混杂的文化形态让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逐渐松懈,道德和习惯对受众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路径必须深刻把握大众文化形态的发展动态,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以更为丰富的层次和阶段来强化信仰教育。时刻与广大受众群体相依偎,将科学的思想和理念内化为受众的信仰和行为,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大众潮流。

参考文献:

[1]陈飞.让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更“接地气”[J].人民论坛,2018(02).

[2]李春会,钟延强.文化哲学思维路径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J].广西社会科学,2013(04).

[3]陈联俊.互联网思维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2).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