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之唐诗教学研究

2019-12-06 07:39孟圆赵朋亮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诗歌

孟圆 赵朋亮

摘要: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诗代表着中国传统诗歌的最高成就,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唐诗不仅可以使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可以在思想情感上陶冶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美。因此,唐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对于将唐诗赏析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诗歌;唐诗赏析;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在进行了入门的教学之后需要有更高层次的引领,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最璀璨的明珠,将唐诗赏析融入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的教学,有利于留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从而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语言学习不是单纯的字,词,句的学习,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必须了解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学习唐诗也可以促使留学生用中国式思维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对于将唐诗赏析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也更加具有意义。

一、唐诗的基本特点

(一)口语化,通俗化

何为唐诗?盛唐时期我们中国文化创作的先行者,用美丽的辞藻,记录下生活及社会中的人情百态,诗人将很多思绪通过这些精妙短小的文字呈现给百姓。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心之精微,发而为文;文之神妙,咏而为诗。”唐诗在唐代社会广为流传,不论平民,贵族皆可作诗,是最基本的文艺样式。也正是因为唐诗通俗化,口语化的特征,唐诗至今仍频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的语言越是自然流畅,通俗易懂,就越能获得其本身所具有的高雅艺术的社会效应。

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朴实,通俗易懂,理解起来很容易,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在我国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上联写诗,下联抒情,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代代传诵,成为人们教育子女和年轻人爱惜粮食,勤俭持家的经典诗篇。留学生在学习唐诗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形象生动,色彩鲜明

唐诗是语言的艺术,学习唐诗可以使留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美的熏陶。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杜甫)黄,绿,白,青四种颜色色相相近,但点缀得错落有致;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清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和谐,静中有动,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首诗色泽比较浓艳,薄暮时分,残阳余辉铺洒江上,半江半碧;入夜时分,一弯新月如弓,新露如珠,晶莹剔透。唐诗中的色彩运用是经过精心推敲的,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三)语言精炼含蓄

“精炼”指没有多余的词,每个词都运用的恰到好处。以最经济的文字,表达出应该表达的最丰富的内容。“含蓄”如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绿”字,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由于作者的反复推敲,尽心琢磨,使文章语言精炼纯粹,字字珠玑。这些精炼的文字使文章含意深远,意味无穷,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感悟。留学生在学习唐诗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汉语的理解,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用字之妙。

(四)音韵和谐,具有节奏感

唐诗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音韵美,具体可以从押韵,节奏,平仄三个方面来说。押韵,是唐诗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古典诗词的一个基本要素。所谓韵,就是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把同韵的几个字都放在韵尾做“韵脚”,一首诗里的韵脚都是同一个韵部,就叫做“押韵”。一般情况下,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押韵,韵脚相同。在朗读的时候对韵脚要相对地重读。同类的音韵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这样的诗读起来琅琅上口,还能自然而然地读出音乐感,让人能够感觉到悦耳顺畅的音韵之美。针对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进行诗歌教学,更有利于留学生们掌握汉字的读音,理解汉字的内涵,从中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诗人在诗歌中抒发情怀不是平板的,而是波澜起伏的,这就是诗歌的节奏。诗歌中的节奏一般可用停顿表现。诗歌有了停顿的节奏,在朗读时就会有抑扬顿挫之感,读起来十分舒适。朗读唐诗,可以增加留学生的汉语语感,体会到朗读的乐趣。

平仄指声音的抑扬,平即平生:阴平,阳平;仄即仄声:上声,去声。唐诗中对平仄的要求也十分严格,有本句交替,对句对立,上下相黏之说。因此,留学生在朗读唐诗的过程中也是对声调的加强练习。

二、将唐诗赏析融入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教学的意义

唐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到今天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我们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要了解他们的文化,因此,对于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们来说,通过对语音,词汇,语法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学习唐诗可以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了解中国历史,成为真正的“中国通”。

从语言习得的角度来看,学习唐诗可以使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更加准确地练习汉语的发音,发音是语言学习的重点,发音不对,表达的含义则不同,交流中就会存在障碍。汉语的声调对于留学生来说掌握起来也相对困难,正因为唐诗具有押韵,节奏感强的特点,可以培养留学生的语感以及交流能力。

诗歌是“抒情主体内心情感意象化、语符化、韵律化的一种最特殊、最精美的语言形式”。古诗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唐诗不仅包含着诗人的内心情感,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体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也旨在告诉我们节约粮食,不要浪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短短几个字,却朴素自然,亲切感人,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引起诗人和读者之间在心灵情感上的共鸣。唐诗是语言的艺术,唐诗中的不少篇章都写得很美,学习唐诗,可以使留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美的熏陶,开拓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审美。唐诗中所蕴涵的哲学道理,也可以使留学生拥有更加豁达的心境。

学习唐诗不仅可以提高留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可以在日常交流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单单地日常交流的对话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内在要求,对于中华文化的学习更能激发他们对于汉语的兴趣,成为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

三、将唐诗赏析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应采用的教学方法

虽然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但他们缺乏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学习唐诗仍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进行唐诗教学时,应充分考虑留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一)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在唐诗赏析教学的初级阶段,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取一些直观,易于理解的诗句,词汇难度不宜超出留学生所学范围,培养留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在唐诗的选材上教师应从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从李白的《静夜思》,李绅的《悯农》入手,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歌的内容,从中把握诗歌的结构和特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成为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

(二)归纳唐诗中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赋予唐诗丰富的内涵。鉴赏唐诗离不开意象,只有读懂意象的象征义,才能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在唐诗的创作中,诗人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意象不仅仅是客观事物,它是我们了解诗人内心情感的纽带。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归纳出一些频繁出现的意象的象征义,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理解这些意象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如:“月”既可以象征永恒,也有离别之义,还可以表达思乡之情,留学生在了解了“月”的象征意之后,就可以根据语境,推测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对意象的学习,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诵读

诵读是留学生学习唐诗的重要途径,熟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可以通过朗读,领读的方式先带领学生感受唐诗的韵律和节奏,学生可以闭着眼睛用心去感受,虽然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内心情感确是能够产生共鸣的。学生可以跟着教师反复朗读,加深对唐诗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唐诗语言精炼简粹,讲究平仄,押韵,是留学生练习汉语发音最适合的材料,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避免洋腔洋调,有利于留学生更好地利用汉语进行交流。

(四)其他辅助方法

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们感受唐诗创作的意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们了解诗人的内心情感。也可以借助一定的背景音乐,配合学生的诵读,这样可以使留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好节奏,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有利于诗歌教学。在进行意象讲解时,我们可以辅助一些图片,尽可能地还原诗歌中的情境,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四、结语

唐诗的教学实际上是文化的教学,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将唐诗赏析更好地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对于将唐诗赏析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有利于留学生在具备一定汉语能力的同时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目前,我们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还需要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在唐诗的选取上,教师应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易于学生理解,诗词内容最好贴合实际,这样学生也能学以致用,体会到学习唐诗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也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唐诗教学时,充分了解学生的汉语水平,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的综合能力。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也应该尽可能地丰富一些,让留学生从多方面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诗歌
诗歌是光
诗歌岛·八面来风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诗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