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采茶戏融入舞蹈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2019-12-06 07:39艾民蔡芳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采茶戏舞蹈教学文化传承

艾民 蔡芳

摘要:江西采茶戏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源缘已久、地域特色浓厚、艺术表演内容丰富、情感价值理念深沉,具有广泛的生存空间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本文分析了采茶戏的基本内涵,剖析了其中蕴含的舞蹈元素,并进行了江西采茶戏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创造性地提出采茶戏与舞蹈教学的融合途径,以此促进两者的融合以及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采茶戏;舞蹈教学;情感价值;舞蹈形态;文化传承

一、采茶戏概述

采茶戏作为传统戏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主要发源于赣南安远一带,是具有民族特色和民俗特色的茶文化内容,江西采茶戏严格来说可以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和15个戏种,比如“武宁采茶戏”、“吉安采茶戏”、“赣南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抚州采茶戏”等都是世人所熟知的戏种,这些剧种大多形成于清代中期至清末这一阶段,江西采茶戏的形成经历了采茶歌、采茶灯、采茶戏等三个发展历程,江西采茶戏以表演欢快、载歌载舞、幽默诙谐、戏剧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等特点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1]江西采茶戏的剧目大约有七十多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补皮鞋》《老少配》《睄妹子》《钓虫另》等“四小金刚”和《反情》《大劝夫》《卖杂货》《上广东》“四大金刚”,这些剧目主要来源于各类小说、民间故事、历史故事改编而来,其他剧种移植而来,真人真事的叙述;采茶戏的语言艺术特色方面,语言是戏曲文学的载体,他的音调、音律、节奏、停顿、句读等要素对江西采茶戏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江西采茶戏毫无例外地采用当地的乡土乡音即当地的客家方言,独特的方言和大量衬词的运用给采茶戏增添了更多的生活气息;在采茶戏的音韵方面,江西采茶戏逐渐发展出发花韵、梭波韵、姑苏韵、怀来韵、遥条韵、灰堆韵等十五种韵部;在采茶戏的唱腔方面,呈现出单句结构的一段体、上下句结构的一段体、“起承转合”四句结构的一段体、重复式乐句的一段体等唱腔结构类型,唱腔的句式变化手法也有加帽、插腰、加垛扩腔、缩腔等多样化的变化手法。江西采茶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民俗活动,作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仍能从其中了解江西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从而加强对江西采茶戏文化的进一步认识、传承和保护。

二、采茶戏的舞蹈元素探究

采茶戏是主要流行于广西、福建、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区的一种传统戏曲类型,作为客家民族文化形式的代表,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采茶戏自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成为我国江南和岭南地区重要的汉族戏曲之一,采茶戏其中之一的发展阶段就是采茶舞,究其原因,采茶戏中蕴含着极其显著的舞蹈特征,采茶戏中的矮子步主要是自始至终以双腿屈膝、抬头直腰的形态展示出来;扇子花表演中的动作变化多样、指法独具特色,表演者在不同情境下展现摇摆扇、风流扇、瞄路扇等多种形式;单袖筒通过甩、抓、遮、绕、抛等动作来丰富表演内容,采茶舞的表演过程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肢体动作展现不同空间纬度的和谐,表现作品生命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思考,种种情感价值观为采茶舞赋予了独特的艺术内涵。总之,采茶戏的舞蹈元素为采茶戏与舞蹈教学的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舞蹈艺术是情感与艺术的综合诠释,采茶戏与舞蹈的融合不仅仅是其中的舞蹈艺术、更包含采茶戏中大众对茶和茶文化的热爱,所以在当前的舞蹈教学中,只有将采茶戏中的艺术情感、包容精神、创新精神镶嵌其中,才能更好地塑造舞蹈教育活动的灵魂。

三、江西采茶戏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一)江西采茶戏中的舞蹈形态分析

由于地理位置、区域发展特征的差异,不同地区的采茶戏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差异,这些差异同时也导致各自地区特殊的采茶戏舞蹈形式、舞蹈内容以及舞蹈内涵,江西采茶戏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民众生活的影响,最早的采茶戏实际就是妇女劳动形态的真实反映,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展现客家人独特精神风貌的多种表现形式应运而生,逐渐发展成为现在舞蹈形态丰富的采茶戏,《睄妹子》作为江西采茶戏的著名代表,在表演过程中丑角利用“矮子步”进行跳跃式的行走,利用“单袖筒”动作的自由摆动,以此表现民众劳作时的精神风貌,用娱乐性的内容衬托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给观众提供听觉视觉得独特盛宴,“甩袖”、“颤抖”、“矮子步”等动作主要是为了表现农民劳作过后缓解身体压力、放松心里压力的积极乐观心态,其中的舞蹈形态特点主要表现在:舞蹈动作源于自然生活,舞蹈形态极具生活气息和浓厚的地域特色。

(二)江西采茶戏中的舞蹈情感分析

艺术源于生活,文化艺术则是在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对江西采茶戏的文化艺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探究其文化艺术中所包含的情感理念和价值理念,茶文化的价值理念就是引导人们静心、凝神、和谐,茶文化中的茶艺表演采茶戏等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江西采茶戏的形成和发展很大一部分与当地的民俗庆祝活动有紧密的联系,采茶人历尽生活的艰苦,却依然保持乐观向上、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采茶实践中流露出的对生活的思考、对生命自然的敬重、敬畏和感叹,这些基于大众情感的艺术表演形式与舞蹈教学进行完美融合,不仅可以丰富舞蹈艺术的情感价值、更能采茶戏提供一个完美的发展载体,丰富茶文化的内涵也促进茶文化的发展。

四、江西采茶戏与舞蹈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究

(一)加强对江西采茶戏艺术的发扬传承

如果没有江西人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的种茶、采茶活动,也就没有采茶歌采茶舞甚至采茶戏的产生,采茶戏不仅与茶文化有关,更包含了很多的艺术价值,反映出江西人民的生活理念和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是进行舞蹈研究和创新的重要灵感,将其中的生活元素融入舞蹈艺术中能够促进舞蹈艺术的完善和发展。比如,以赣南采茶戏的舞蹈元素为例,赣南民间采茶戏中的扇子花、鸭子步、伞花、矮子步等极具舞蹈元素和艺术价值的表演动作,可以尝试将这些表演动作作为素材融入到舞蹈教学之中,编排一套具有采茶戏风格的舞蹈动作、加强练习、掌握采茶戏表演的基本动作特征、熟悉采茶戏表演的艺术特征,让江西采茶戏真正地得到传承、弘扬和应用,同时也促使其与舞蹈教学镶嵌融合。

(二)将江西采茶戏的包容、创新精神创造性地融入舞蹈教学中

江西采茶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包含了诸多的艺术内涵更蕴含很大的包容和创新精神,将其中的包容创新精神创造性地運用在舞蹈教学中,对实现整个舞蹈教学内涵的完善和优化大有裨益。[2]江西采茶戏的包容精神即在保持自身艺术形态的“真”、“善”、“美”的前提下,尝试去吸收和借鉴多样性的艺术元素,通过不断的融合创新来优化蕴含的艺术内涵;江西民间采茶戏本身就包含了很多的艺术元素,采茶戏中的肢体动作、舞蹈形态、价值理念等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该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正是由于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才大大拓宽了采茶戏的深度、广度和厚度;江西采茶戏的创新精神以包容精神为基础,通过集合各种舞蹈艺术实现采茶戏的全面丰富和综合发展,内含丰富的创新思维是确保采茶艺术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在舞蹈教学中,只有充分吸收采茶戏的包容和创新才能真正提升艺术的应用价值,从而实现舞蹈教学内容的本质创新。

参考文献:

[1]江源.舞蹈文化在采茶戏表演中的作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8(11):106.

[2]尹俊.民间采茶戏的形态特点与舞蹈美研究[J].福建茶叶,2018(08):432.

猜你喜欢
采茶戏舞蹈教学文化传承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粤北采茶戏的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