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论语》英译文化缺省及其翻译重构对比研究

2019-12-06 07:39安娜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英译论语

安娜

摘要: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对辜鸿铭等四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对于处理《论语》英译中文化缺省现象,找到作者与目标读者之间最佳关联,完成翻译重构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论语》英译;关联理论;文化缺省;翻译重构

一、引言

《论语》最早的西文版本是拉丁语。1687年比利时籍来华传教士柏应理在出版了《中国哲学家孔子》(Confucius Sinarum Philosphus),这是《论语》最早的西文版本(王勇:34)。1688年法译本《孔子的道德箴言》(A Morale de Confucius)问世,1691年该法译本又被转译成英文版(The Morals of Confucius)。《论语》拉丁文译本及法文译本开始将东方哲学与文化传入欧洲。1809年,英国传教士马士曼(Joshua Marshman)出版了《论语》精简本(The Works of Confucius),标志着《论语》翻译摆脱拉丁文译本或法文译本直接由汉语源文翻译为英语译文时代的到来。

二、关联理论与文化缺省

关联理论指出每一种明示交际行为都以最佳关联原则为前提,即要保证听者花费最小的努力取得最佳的语境效果(Gutt:20014)。谈话者遵从经济原则(principle of economy)会有意省略与听话人之间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而让听者自己填补空白信息;听者则会根据省力原则(simple inference)自发调动其知识储备来填补这一空白。王东风将文化缺省定义为“作者隐去与目标读者共有的文化信息”(郭建中:229)。这就为文化缺省现象的翻译重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论语》中文化缺省现象与翻译重构

首先,《论语》中文化缺省现象体现在中国特色词语的使用,如“松柏”以及词类活用现象。

例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28)

此处“松柏”不仅限于字面含义“喜温抗寒的常绿乔木”,在中国文化中,松柏还象征着坚韧的品质。孔子在此不仅仅想描述自然现象“松树、柏树四季常青,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天叶子也不会凋零”这一自然现象,更多则是对君子美好品质的赞扬。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28)

Lau:The master said,“Only when cold season...that the pine and the cypress...”(85)

Ding:Confucius said,“Only in cold winter...that the pine and the cypress 1...”

Note:This saying probably means that in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only firm and upright people can remain unshakable,just as pines and cypresses remain green in the cold winter.(91)

刘殿爵先生的译文只翻译出了“松柏在寒冷的冬天也不凋谢”这一自然现象,忽略了“松柏”这一意向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因此不能称之为理想译文;从关联理论来看,成功译文的标准即是“让读者用最小的努力得到最佳的阅读效果”,与刘先生的译文相比,丁往道先生译文虽然使读者花费额外的努力但是了解到的文化信息更为全面,因此可以称之为理想译文。

其次,《論语》中文化缺省现象还体现为用典修辞手法所隐含的一定的文化信息。一些典故所包含的文化信息过于复杂,如果将其译出将大大增加读者理解难度,影响译文效果,此时则需要以“不译”来译。

例2 ST: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5.23)

Wu:The Master said,“Boyi and Shuqi forgave and forgot....”(147)

Ku:Confucius remarking...“they forgave old wrongs...”(99)

这其中包含一个典故:伯夷、叔齐分别是商末孤竹君长子和第三子。相传孤竹君临终前将王位传给三子叔齐,三子叔齐不肯就位,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不料,伯夷亦不肯接受王位,兄弟二人先后潜往周国。随后,武王正兴兵伐商,伯夷、叔齐不支持新建立的周王朝,耻食周栗,最后饿死于首阳山。伯夷、叔齐恪守礼仪、仁义道德的行为被后人称赞,然而也有学者指出他们也曾赋诗抒发对周武王的不满。

仔细查证原文,此典故中提到的“旧恶”不能确定所指,考虑到原文的历史文化背景,以上译本中辜译将“旧恶”译为“old wrongs”,并不能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吴译本以“不译”来译,反而更好地传达了原文信息和作者意图,能够使读者以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四、关联理论对《论语》英译的启示

关联理论以“最佳关联”(optional relevance)为原则,即交谈双方以“省力原则”(the principle of economy)为基础,试图用最小的努力取得最佳的语境效果。由此,在《论语》翻译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语篇之间联系,遇到原文语义不明或晦涩之处,译者可以联系上下文甚至结合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推理,从而找出最佳关联,尽可能准确传达原文内容。

参考文献:

[1] Gutt,Er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 Lau.D.C.CONFUCIUS·THE ANALECTS(Lun yu)[M],Hong Kong:Chinese University Press,1992.

[3] Wang Yong.A Metonymic Study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Analects[M],Shanghai: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Press,2012.

[4]丁往道.孔子语录一百则[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5]辜鸿铭.西播<论语>回译[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3.

[6]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7]吴国珍.<论语>最新全译全注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英译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