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最后的夜晚”睡去还是醒来

2019-12-06 06:26张超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汤唯文艺片野餐

2018年的最后一天,一部导演电影的文艺片创造了商业营销新纪录,同时争议不断。它就是《地球最后的夜晚》——毕赣导演的第二部长篇电影作品,一部在梦里寻找记忆的故事片。

引起大家争议的点有很多:制作精良的《路边野餐》的复制;不被广大观众认可懵懂的剧情;过度的商业化宣传炒作跟大众观影预期的极大反差;经典电影作品的抄袭还是借鉴等等把这位年仅30出头的鬼才导演毕赣推倒了风口浪尖上。是在“地球最后的夜晚”睡去还是醒来?本文想结合自己的观点跟大家谈谈毕赣的两部电影作品:“路边野餐”与“地球最后的夜晚”。

1.“路边野餐”的Plus版本

毕赣导演的两部电影取材都源于他的家乡——凯里,这两部电影可以说都是关于寻找记忆的故事。第二部电影的缘起在拍摄“路边野餐”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从结构形式上看两部电影几乎是一样的,中段出片名,后段一镜到底。剧情上都是节奏偏慢的文艺片类型。

很多影评人把“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便签毕赣导演的作品风格。其实不然,早在希区柯克的《夺魂索》/安迪·沃霍尔的《帝国大厦》/亚历山大·索科洛夫《俄罗斯方舟》……包括我们国内导演的纪录片《人民公园》-史杰鹏 Libbie D.Cohn/《那日下午》-蔡明亮/《15小时》-王兵……都已经在尝试应用一个完整的不间断的鏡头语言创作了。

制作精良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当然会让你的眼睛舒服许多,观影体验更加理想,甚至后一部还加入了3D的技术手段,不得不说是前一部的升级版。在获得充足预算和顶级制作团队的介入之后让毕赣的第二部长篇在解决这些技术问题上变得非常容易。实现了自己在第一部里很难实现的镜头连贯。

我们回到电影的内核,一部电影成功的关键其实还是剧本,是讲故事的能力,在漫长的观影体验中,人们逐渐忘记了电影和戏剧的区别,电影和文学的区别,我们强调好莱坞电影叙事体系里的人物圆满,强调故事里的戏剧冲突,却忘记了电影本体就是一个强大的媒介。

我们在“路边野餐”里看到了一部充满诗意,纯粹感人的故事,它似乎离我们更近。“地球”则是一部关于梦的电影,我个人的观影体验是沉浸在湿漉漉的氛围下,在黑暗中寻找的感觉,这种影像感受的表达我认为毕赣是做得非常好的,这其中似乎隐藏着一种情感,就是你在拼命的寻找这个梦,而现实却又找不到的一种痛苦。毕赣想试图把自己的记忆与现实的思考融入到这两部电影中。我认为在剧情以及情感传递的原创度上“地球”并没有做到向“路边的野餐”横空出世一样惊艳,相反被商业化绑架下的毕赣的电影似乎尽在电影技术与视听体验上做到了Plus。

2.陈永忠与汤唯

“路边野餐”的成功不仅成就了毕赣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导演,还成就了毕赣的小姑父陈永忠,陈永忠在该片的演出堪称本色,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情感的陈升;“地球最后的夜晚”是汤唯产后回归大银幕的首部作品,本想互相成就的电影与演员确没能挽回大众对该片的失望,或许你是众多观众的其中之一,你带着对汤唯本色出演的印象来认识万绮雯/凯珍。

电影商业策划需要话题性,每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电影离不开好的商业策划运营与传播团队,对于一位靠文艺片素人演员阵容完成获奖无数的首部长篇电影作品的毕赣来说,第二部作品被商业化的植入是给了他莫大的支撑还是将他推向了更深的陷阱?值得我们思考。如果仅从话题性的角度谈“地球”超两亿的票房,已经是能够书写中国文艺电影票房的历史;要知道在中国文艺片教父级的导演贾樟柯同样入围同年戛纳电影节的剧情片作品“江湖儿女”也仅仅拿到了六千万的票房。

演员的选择与电影故事本身角色的要求是否完美一致,往往能考验导演的水准。我个人认为在“地球”这部电影中所启用的演员除了汤唯,黄觉之外,包括张艾嘉李弘基不一定是最佳人选。相反该片的开场女的扮演者齐溪个人认为到是比汤唯更加接近万绮雯/凯珍的感觉,不知道有多少人赞同我的观点。但是齐溪又有多少人晓得,至少不如汤唯这么容易找到话题性来进行炒作。

或许在一亿元预算资金投入的前提下,演员的选择就要达到投资方的标准,导演的权利也难以撼动过度商业化的包装,总之按照拍摄一部纯粹文艺片的电影导演来讲汤唯与黄觉绝非是最佳人选。但是如果同样按照“路边野餐”演员的构成与选择方式,完成该片再推上荧幕,我想也很难到达票房过两亿的结果,更不要说让投资方盈利了,能收回成本都很难。这其实值得我们思考。

3.抄袭还是致敬

“路边野餐”诗意话的电影语言,让我们记住了毕赣,这种原创的感受似乎让你看到了某些电影大师的影子又很难说出他是借鉴了谁的作品,该片在国际上获奖无数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人。第一遍看“地球”确实发现很多画面似曾相识,塔可夫斯基电影中的某些镜头似乎是在向这位大师的致敬。

观影后搜索相关资料发现包括片名/海报设计/镜头运用都存在抄袭的嫌疑,确实让人大跌眼镜。这还是那个用诗做旁白,“小茉莉”回响在耳边的毕赣导演的作品么?观众可以看不懂“地球”的文艺,但导演不能以这样“致敬”的方式来愚弄观众。应该致力于原创,潜心挖掘生活,再接再厉,创造出能真正打动观众的电影作品来。

4.“告别”与“蓟花姑娘的摇篮曲”

·女:我醉了我的爱人,在这灯火辉煌的夜里,多想啊就这样沉沉的睡……在这灯火辉煌的夜里

……

·女:各自曲折 各自寂寞

·男:没有人会流泪

·女:原来归的原来往后的归往后

·男:呜

好像“小茉莉”又在我们的耳边响起……一种告别,“路边野餐”的告别,毕赣电影的一种告别还是继续?在“地球最后的夜晚”睡去还是醒来?

一首“蓟花姑娘的摇篮曲”又把我们从梦里拉了回来,那瞬间杀停的烟花,凝固了时间,对亲人爱人的寻找转化成泪水流淌在心中,变成了永恒的记忆。我认为两部影片的片尾曲同样感人,如果说“地球”相较于“路边野餐”并不是完全的成功的话,音乐的旋律又把你的情感激发了起来,这一次确实中岛美雪的经典歌曲唤起你的心绪:

Lullaby 孤枕难眠的夜晚

Lullaby 不妨来找我

Lullaby 独自垂泪未免太凄惨

春天有春天开花的油菜花秋天到了也有桔梗花绽放

然而(虽然也是在春天秋天吐蕊)我像一朵总是到夜间才开花的蓟草花

……

Lullaby 今晚从何处可以传来摇篮曲诱我入眠呢?

Lullaby Lullaby Lullaby LaLaLa

作者简介:张超(1985.11.16)男,汉族,天津人,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汤唯文艺片野餐
一起去野餐
消费社会下电影的发展现状及文艺片出路探析
野餐
野餐
韩国影星金汎空降福州 期待与汤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