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未来中国紫砂矿料的发展

2019-12-08 12:29陈浩丰
江苏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泥料宜兴紫砂

陈浩丰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1 紫砂矿料研究的重视度不够,缺乏相应的紫砂矿料的学术研究

宜兴有着几千年的制陶历史, 但宜兴紫砂的兴起与发展只有短短的几百年实践, 通过对紫砂材料的分析研究,梳理紫砂材料的发展过程,有利于我们从材料角度解读宜兴紫砂, 从明代供春等人对泥料初步运用,采用内模等方式制作紫砂壶器皿,再到时大彬等人对紫砂材料的进一步运用, 并创制新的制作技艺,拍打、镶片等,再到陈曼生与文人结合在壶上铭刻等,这种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往往与紫砂陶本身的材质也紧密相连,不同泥料的运用,泥料的好坏是如何判断的,都有待我们去思考。 到了现代,宜兴紫砂矿料更加广泛, 如一些好的朱泥矿料由于烧成后色泽艳丽娇嫩, 受到人们的喜欢, 同样被纳入了“紫砂”材料的范围,此时的紫砂概念就又变化了,若是从明代紫砂矿料的角度看来说, 如朱泥这类陶土矿料,本身就带有着瓷泥性能,烧成后的颜色、光泽感等都与瓷泥特点相近, 并且其中并不具备明代紫砂的特征,朱泥不是明代紫砂。 总而言之,紫砂的概念需要我们做好相应学术研究, 对紫砂材料的研究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宜兴紫砂未来的发展中,分析总结过去紫砂泥料的特征,对比现代,可以给予未来的紫砂发展以更多的借鉴与创新, 发展新时代下的紫砂陶艺术。 从紫砂材料的运用,折射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民俗、地理、人文、宗教和审美等基因,器物上承载着材料的视觉、触觉等逻辑思辨和实践上的研究创造, 包含了不同时代下手工艺者对待生活的态度,记录着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状态,紫砂矿料的学术研究是一项系统的构建技术与艺术的过程。

2 紫砂矿料种类繁多,但缺乏细致的分类和命名

在信息化时代, 将紫砂原料品种进一步细化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日本作家盐野米松在书中《留住手艺》所提及的,“了解素材的性能,磨练自身的技艺,做出好东西”,艺术品的创作需要基于对材料的理解和认识,如此才能进一步创作出好的作品,这是一种人生的哲学,又如日本陶艺家奈良美智,提倡“用手去直接接触泥土…去塑造…像刚出的婴儿一般去感受泥土本身的魅力”,在将泥料的梳理过程中可以将紫砂矿料进行命名编号,例如采用字母编排形式,首先将泥料的基本类型以ABCD 等标记,EFG 可以用来指少量的标本矿料, 或指一些用作着色的天然紫砂矿料,如石黄、石红等,以此类推。 其次,再根据不同紫砂矿料进行分类,采用A-1—A-11 等方式进一步细化梳理, 尤其是同类特征泥料更加需要分开编号,用于区分和研究紫砂矿料之间的同与异。 如宜兴黄龙山的底槽清、龙皮泥、乌泥,在外观上首先都带有鸡眼状,但烧成后的颜色与效果都截然不同,那么就需要对于每一种紫砂矿料进行分类及相应的数据整理, 如在练制紫砂泥料后不同温度下的同种紫砂矿料所呈现的颜色, 也可将矿料本身烧成后的颜色进行对比,运用图片记载等方式,从而使数据更加完整、细致。 当然,对于宜兴传统紫砂矿料,我们不能丢失,如“白麻子”、“红麻子”等泥,这些泥料的名称也是用来泛指某种类别的紫砂矿料, 因此我们在此名称下可以进行编号、分类,将不同的具有“白麻子”等特征的泥料先归为一类, 然后再进一步以数字、图片、实物样本等方式进一步记录下来。 另一方面,除宜兴黄龙山这一著名采矿区之外,如赵庄的红泥矿、朱泥矿,同样需要记录下来,对比起宜兴黄龙山的小红泥,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赵庄的朱泥制作的紫砂壶同样独具特色,惹人喜爱。 此外,对宜兴周边乃至其他地方的优质紫砂原料,同样可以吸收借鉴,并做好样本收集、数据整理等工作。 目前为止,紫砂市场上有着各类泥料,本是好事,但许多的陶土矿料都谎称为宜兴黄龙山的紫砂矿料, 做虚假销售, 以求高价,这是不合适的。 宜兴黄龙山出产的紫砂矿料本身是具有一定特征的, 许多耳熟能详的优质紫砂矿料都是出于宜兴黄龙山,但是围绕宜兴黄龙山周边,其他地区的紫砂陶土矿料同样也是存在优质紫砂矿料的, 有些甚至不输于黄龙山的许多经典泥料。 滥用“黄龙山” 紫砂矿料的名不论是对于黄龙山本身,还是对于其他地区的紫砂矿料都是不利的, 对于我们研究其学术价值、 经济价值、 美学价值都是巨大阻碍。

3 紫砂矿料性能的了解度不足,拓展空间受限

伏尔泰《艺术论》中所提到的“真正的艺术应该传达最好的情感”,那么真正艺术创作也需要我们熟悉、了解材料并对其合理运用。 研究不同的紫砂矿料在不同加工方式、工艺、烧成下所产生的变化,不同于一般的视觉艺术研究,也不同于一般的艺术鉴赏,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专注于某一项进行细致周到的研究调查,手艺的重要性与地位性日渐明显,但对于像宜兴紫砂材料的重视却始终被忽视, 未来紫砂的发展潜力很大, 拓展空间也很丰富, 可以应用在建筑、装饰等各领域,那么就迫切地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对紫砂材料进行研究拓展, 一部分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传统紫砂壶等器皿的制作, 发展新时代下的紫砂文化产品, 另一方面可以运用传统的紫砂制作工艺与漆艺、木艺、油画等相结合,丰富紫砂创作空间。

直至现在, 宜兴紫砂矿料的使用以及调配还是个人为单位, 若是能够将紫砂材料进行专业化的梳理,既能够增加紫砂壶等紫砂器皿的多样性,同时也促进了宜兴紫砂文化的发展, 一款好的紫砂泥料是需要沉淀的,同样是需要具备传承基因的,保留下传统的紫砂矿料,同时又不忘挖掘新的紫砂矿料,并对紫砂矿料进行性能、加工、烧成等多方面的研究,使宜兴紫砂与时俱进、不断前行,兼具传统和时尚。

猜你喜欢
泥料宜兴紫砂
无相
宜兴釉陶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邹蕴芳
圆桌
紫砂雕塑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