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海防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2019-12-08 23:00陈明富
军事历史 2019年6期
关键词:海防海军建设

★ 陈明富 秦 婧

国必有边,边必设防,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人云:“备边足戍,国家之重事。”中华民族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始,就把捍卫祖国疆土,保卫祖国海疆视为关乎民族荣辱和国家安危的头等大事,作为安邦定国的根本。海防是指从国家层面,通过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经济的、文化的等综合性手段来捍卫国家海上安全和利益,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以及保障海洋权益和航道安全,防备外敌入侵。其覆盖范围包括专属经济区以内的管辖海域和存在重大利益的近远海和远洋海域。海防问题牵涉国家全局性战略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全面发展以及国际战略利益。在中国历史上,有海无防、重陆轻海是导致中国过去五百多年由盛到衰、由强到弱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海防建设,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海防建设战略规划,迄今,新中国海防建设走过了70年光辉历程,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新中国海防建设的四个重要阶段

新中国海防建设走过由海防体系的初步建立(1949—1956年)、海防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发展(1956—1978年)、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1978—2012年)、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

(一)新中国海防体系的建立

新型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为新中国海防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海防体系初步建立于1949年至1956年间,这一阶段是以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为目标,以海军力量建设为中心,建立和建设新中国海防,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制定的关于新中国海防建设的战略规划及宏伟愿景。

1944年底,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大反攻阶段,毛泽东在延安王家坪接到刘公岛日伪海军起义的电报时非常高兴地说:他们在刘公岛起义,杀了日本人,为北洋水师报了一仇,我们八路军算有了海军,开了一个好头啊!……日本人被赶走以后,要看好我们国家的东大门和南大门,就要建立一支我们自己的海军。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开始深入研究海防、岸防的重要问题。①参见战立鹏:《毛泽东人民海军建设思想及启示》,《军事历史》2009年第3 期。几天后,中央军委参谋长叶剑英主持会议,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研究专业小组”,探讨组建中国人民海军和抗日战争胜利后海防和岸防问题。1948年5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西柏坡多次召集会议,研究商讨筹建海军事宜。1949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会议决议——《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指出“一九四九年及一九五〇年我们应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474 页。,标志着新中国创建人民海军和新中国海防建设的开始。此后,毛泽东指示:在发起渡江战役前后,尽快将华东军区海军组建起来。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作完报告的当晚,接见了第三野战军陈毅等领导人,通宵达旦商谈筹建海军事宜。陈毅等三野领导人主动请缨筹建海军,毛泽东随即决定由军委责成第三野战军组建人民海军,并定名为“华东军区海军”,开启了海军筹建工作。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

人民海军从诞生之日起,面临着来自海洋的严峻挑战和一系列艰巨任务。为此海军于1950年4月14日组建领导机关。③参见陈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兵种部队发展纪实》,北京:金城出版社,2004年,第15 页。9月海军青岛基地成立,12月中南军区海军成立。1955年10月,华东军区海军和中南军区海军分别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南海舰队。④参见吴殿卿、袁永安、赵小平:《共和国领袖与海军》,北京:海潮出版社,2000年,第11 页。北海舰队于1960年8月在海军青岛基地基础上成立。海军诸兵种建设特别是海军战略兵种建设不断加强和发展,初步形成有现代作战能力的海上战斗力体系。

人民海军组建后,党中央、中央军委于1950年7月提出制定海军建设战略规划建议,指示海军要制订《海军三年建设计划》,要求海军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以工农为骨干,以解放军(指解放军的陆军)为基础,吸收大量革命知识分子,争取团结和改造原海军人员,建设人民海军。这条路线指明了人民海军的性质、骨干和基础,同时也指明了在海军建设中,必须重视业务,必须重视知识和科学技术。中国人民海军的建立,是我国海防建设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海军三年建设规划明确了海军建设任务、指导思想、方针和路线,提出了“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有攻防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的海军建设方针,为实现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长远目标奠定了基础,对新中国海防建设和海防斗争,意义重大。1953年1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为了肃清海匪的骚扰,保障海道运输的安全。为了准备力量于适当时机收复台湾,最后统一全部国土,为了准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从海上来的向我国的侵略,我国必须一个长时期内根据工业建设发展的情况和财政的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⑤《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326 页。进一步概括了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为人民海军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在新中国海防建设进程中,海军是国防力量的核心和主体,海军人才是新中国海防建设的根本,武器装备则是新中国海防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因此,海军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在新中国海防建设战略规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海军是新中国各军种和国防力量技术最为密集的军种之一,武器装备覆盖面大,人均占有武器装备值高,特别是以海洋为作战主战场,舰船成为海军作战最为重要的作战平台,这一特点决定了海军武器装备,尤其是舰艇及其武器装备的质量和现代化程度,对于海军战斗力的提升以及海防战斗胜负的关键性意义。这一时期,海军武器装备建设经历了从缴获、接收、购买、转让制造、仿制改进,到自行研制、生产七个重要阶段。新中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造船厂的建设,拨专款修复舰船以形成战斗力,为日后装配和制造舰船创造了基础条件。为解决海军履行保卫海防任务的需要,当时从苏联购买了一批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舰艇、飞机、大炮以及其他水中兵器、雷达和通讯器材等,到1956年底,新中国海防力量已有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仅海军即拥有各种舰艇860 艘,飞机515 架,岸炮393 门,高射炮336 门。①参见卢炳瑞:《周恩来与新中国海防》,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年,第56 页。为海军武器装备建设及其现代化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具有尖端技术的核潜艇是未来世界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新中国只有制造核潜艇才能遏制世界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有鉴于此,聂荣臻元帅向毛泽东、周恩来呈报了《关于开展研制核动力潜艇的报告》,立即得到批准。后来,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原子能专家,并对我进行核技术封锁,随之而来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文革”动乱,为核潜艇研制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但新中国独立自主发展国防尖端科技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1970年7月,第一个核动力装置海上试验反应堆启动运转试验,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在后勤保障上,把供应体制从多头领导改为垂直领导系统,统一了供应标准和供应制度;培养了一批后勤专业干部,建立了一套医疗网点和制度。与此同时,又建设了一大批舰艇基地、码头、医院、仓库、油库、机场、岸炮阵地、营房等海防设施。一个海上有舰艇、空中有飞机、陆上有岸炮的立体海防海岸防御体系初步形成。

建立海军院校,开展军事训练、文化教育,培养海军人才,对于新中国的海防和海军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创办海军院校,培养海军建设人才,在海军创建之初就被纳入了海防和海军建设战略规划中。海军建设三年计划明确地把通过院校“培养干部、训练水兵”作为“建设海军的基本环节”。②徐明善、唐复全、曲维加:《周恩来与新中国海防建设》,《军事历史》1998年第1 期。为了办好正规的海军学校,周恩来特派张学思赴苏联实地考察,并授权他与苏方商谈聘请苏联海军顾问前来帮助中国创办海军学校。张学思的考察总结《关于创办海军学校的报告》经聂荣臻元帅审定后,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党和军委领导人的肯定,此后关于海军学校的创建方案进一步细化,提出了建立大连海校的办校方针、教育计划、招生条件和名额分配等问题。1949年5月起海军院校先后成立:1950年6月成立海军航空学校;1950年8月成立海军炮兵学校;1950年8月成立海军快艇学校;1950年12月成立海军联合学校;1953年8月成立海军潜艇学校。随着人民海军各级指挥机关、各兵种部队和后勤保障力量的建立和发展,培训海军中、高级指挥干部、政治干部、专业勤务干部、各类技术人员的任务又提上议事日程。为此,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南京)设立海军系,培训海军中高级干部;1952年6月在青岛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干部学校,培训海军舰艇、海岸炮兵、航空兵部队营连级政治干部。与此同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校,培训后勤各专业勤务干部。1954年大连海校所属的两所分校正式分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机械学校。③参见袁文先:《军队院校教育学》,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54、55 页。此外,人民海军还先后在大连、青岛、南京等地组建了10 多所正规海军院校。到1957年8月,海军已有10 所院校和6 所预备学校,另有军事学院海军系,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形成了完整的海军院校教育体系,为新中国海防和海军建设特别是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满足建设新中国现代海防的现实需要,根据军委指示海军在组织指战员进行突击性技术学习外,还开展了广泛的文化教育活动。1953年6月以后,军队训练主要由文化教育为主转为以军事训练为主,并逐渐进入有计划、有步骤、较系统连贯的新阶段。其间,海军把训练和作战任务紧密结合,进行了几次大规模演习,得到了锻炼并受到国内外好评。

海军诸兵种的建立,形成海上战斗力量体系,为海军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海军素有“小三军”之称。海军兵种部队的建设最初是以空(海军航空兵)、潜(潜艇)、快(鱼雷艇)为主,其他兵种部队相应发展。但是,如此兵种构成远不能适应海上防卫需要,建立以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为主的海上战斗力量,已成为当时海军建设的重要任务。

水面舰艇部队的创立。1949年11月上旬,海军在上海组建了第一支护卫舰部队;1951年10月底,鱼雷艇部队正式成立;1954年7月中旬,驱逐舰部队宣告成立,兵力主要包括护卫舰(艇)、驱逐舰、导弹艇、鱼雷艇、猎潜舰(艇)、布雷舰、扫雷舰(艇)、登陆舰(艇)和各种勤务舰船等武器装备。

潜艇部队的创立。1951年9月初,海军在山东青岛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潜艇基地。为培训潜艇人才,党中央、中央军委派出了大量的军政人员赴苏军驻旅顺的潜艇部队参观学习。1954年7月下旬,新中国第一个独立潜水艇大队正式诞生。1959年6月上旬,潜艇部队宣布正式成立。

海军航空兵的创立。新中国海军航空兵第1 师于1952年6月中旬在上海宣告成立,标志着新中国海军航空兵部队正式诞生。这支英雄的海军航空兵部队包括水鱼雷机、轰炸机、强击机、歼击机、侦察机、反潜机、运输机、各种专业飞机和防空部队。同年12月初,新中国海军高射炮兵部队正式成立。

岸防兵部队的创立。从1950年10月初到1955年12月中旬,新中国海军第一个海岸炮兵营组建,新中国海军共建有19 个海岸炮兵团。①参见李杰、姜炜:《海上强军之路:人民海军60年建设与发展》,《军事历史》2009年第3 期。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海岸导弹部队创建,新中国海军形成了海岸防御作战体系,守护着祖国的东、南海岸线。新中国岸防兵部队主要包括海岸炮兵和海岸导弹部队作战力量。

海军陆战部队的创立。新中国海军陆战队第1 团于1953年4月正式成立。1959年12月初,新中国组建了第一个陆战师。

要塞区是新中国在沿海国防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织。它隶属于军区,下辖若干个守备区和守备分队。警备区是按城市(或在特定地区)设立的军队组织。军分区是按省或自治区所辖行政地区(市)设立的军队组织。人民武装部则是在新中国县(市)政府所在地设立的军事主管部门。新中国成立后,沿海要塞区及有关的警备区、军分区和人民武装部,在海防建设和海防斗争起到重要作用。作为新中国武装力量组成部分的民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得力助手与战役后备力量,随着民兵制度在全国的普及,沿海地区的民兵组织日渐健全,在海防建设和海防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新中国海防建设事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

1956—1976年这一阶段,新中国海防建设事业受到“左”倾错误的严重影响,尤其是遭受十年“文革”严重破坏后,人民海军和海防建设事业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但在此期间,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中,我军广大指战员不屈不挠艰辛努力,海防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

武器装备建设的发展壮大。这一阶段海防武器装备建设,走的主要是一条从转让制造到仿制改进,进而开始自行研制的发展道路。时任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于1951年8月提出“转让制造、仿制、自行研制”三个发展舰船的步骤,具体办法是采取筹集、修复改装缴获的国民党军队旧装备和民间征收船只,同时积极争取购买世界相关国家的舰艇、航空装备及其配套的武器及设备,充分利用国内薄弱的造船工业技术和基础设施,先后自行建造了巡逻艇、机帆船、登陆艇及运水船等装备,人民海军相继组建了驱逐舰、潜艇、猎潜艇、鱼雷艇和航空兵部队,突破了解放初期国民党军的海上封锁,②参见纪海涛:《人民海军装备建设发展的历史回顾及经验启示》,《军事历史》2014年第1 期。完成全面解放沿海诸岛屿的主要战略任务。1959年2月4日,中国与苏联签订了新技术援助协定,从苏联购买了常规导弹潜艇、中型潜艇、大型鱼雷艇、小型鱼雷艇、水翼鱼雷艇、潜地弹道导弹、舰舰飞航式导弹,以及51 项先进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图纸资料及其制造特许权。这一时期,海军以发展潜艇为重点,水面舰艇及配套武器则首先发展鱼雷快艇、高速炮艇、瓦斯鱼雷,其次发展鱼雷潜艇、导弹快艇、舰舰导弹等高科技装备,海军航空兵着重发展特种作战飞机。自行研制的高速巡逻艇、猎潜艇、护卫舰等小型舰艇,以及航空兵部队开始装备国产歼-5、歼-6 型和轰-5 型飞机,岸防兵部队岸炮、高炮等装备有了较大发展,对打击国民党军队窜犯袭扰我海上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并使海军取得了“八六”“崇武”等重要海战胜利。这一阶段中国利用转让技术制造的战斗舰艇性能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期的水平,仿制改进的33 型潜艇是苏联20世纪50年代中期设计的较为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是海军装备发展过程中一次大规模的装备技术引进,在短时期内迅速提高了海军装备的技术水平,同时也为海军装备的自主研制积累了经验。1965年海军编制装备科研第3 个五年计划,提出了水平比较先进的中型水面舰艇、中型潜艇以及核潜艇的海军装备研制目标,标志着人民海军装备从购买和仿制为主逐步向自行研制的转变,舰艇从小型逐步向中型转变,水面舰艇装备逐步由火炮向导弹转变。这一时期,海军先后研制完成并装备了常规潜艇、攻击型核潜艇、战略核潜艇、驱逐舰、护卫舰、猎潜艇、反舰导弹、鱼雷以及岸舰导弹等,海军航空兵装备了与空军通用的飞机,排水量万吨以上的远洋测量船(包括主测量船、海洋调查船)和打捞救生船、援救拖船、综合补给船、布扫雷舰船,以及用于海上援救、工程、侦察、运输、维修、医疗的各种海上勤务船只相继服役。至此,新中国海军装备的总体技术水平相当于国外20世纪60年代的先进水平。使用这些装备,人民海军取得了收复西沙群岛的胜利,完成了赴南太平洋护航、警戒等重要任务。

50年代末期,海军装备建设通过购买技术资料和样品进行仿制改进,到1965年底,此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中国自行研制的海军装备到60年代中期,各型护卫艇、猎潜艇,以及千吨以上火炮护卫舰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1969年自行研制成功常规动力潜艇;1970年建造成攻击型核潜艇;1971年建造成051 型导弹驱逐舰;1975年制造成功053H 型导弹护卫舰。其他舰船和航空装备的研制也同步得到发展。

在海防后勤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中国在这一时期不断探索后勤保障建设道路。后勤工作以保障战备为中心,逐步建立了物资供应、工程建设、装备修理、医疗卫生等保障体系。这些体系的建成,在时间上有的延续到70年代后期,但基础性工作都是这个时候奠定的。特别应当提到的是长波台的建设。长波台是指使用长波波段的发信台,它是岸上部队指挥机关对海上潜艇和远航舰艇实施指挥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1965年曾建成第X 座大功率长波台。“文革”期间,海防建设后勤管理体制和正常工作秩序被打乱,但是,海防后勤建设仍在挫折中有所发展。我国长波台的建造以及核潜艇基地第一期工程,在此期间完成。

海防教育训练发展在此间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此前,海军技术基础训练严格按照训练大纲和规定的科目进行,在此基础上,又加强了海上训练课目,重点实施以战术训练为主的海上合练和远航训练。从单舰单艇起步入手,提高各舰艇长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各战位、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而后转入编队训练。①参见闫世奎:《六十年代大练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第320 页。通过战术训练,海军内部不同兵种之间,以至海军与陆军、空军之间能够协同动作,大大增强了我国的海防力量建设。训练中的政治工作,也有了新的发展。“文革”内乱后,军事训练陷入基本停顿状态。1976年以后虽有所恢复,但由于“左”的错误未能得到根本及时的纠正,军事训练一时无法回归正常的轨道。

“文革”前,海军已经形成高级学校、指挥学校、政治学校、潜艇学校、通信学校、工程学院、军械学校、第一、二、四航空学校、卫生学校、潜艇士兵学校和预备学校等19 所院校。在其他军兵种院校,还有海军的4 个系和3 个班。“文革”期间,海军院校排除各种“左”倾干扰,培训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12877 名,轮训干部4282 名,训练专业士兵9234 名。国家还在许多地方高等院校设置了相应的专业,为海防建设造就了大批的专业人才。

(三)新中国海防建设事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

新中国的海防建设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启了新时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阶段。在政治思想方面,摆脱了“左”倾思想羁绊,端正了发展方向。在军事训练上,恢复了正规的教育训练和军事学术研究。①参见公炎冰:《军事教育训练概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9 页。在院校建设上,调整和重建了一批军事院校,逐步完善了培训体制。在装备建设方面,对原有装备进行了全面整顿和调配,提高了重点装备的性能,调整了管理机构,加强了海军装备科研和试验力度。在后勤建设方面,除大量整顿、调整工作以外,处理解决了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加强了综合保障能力建设。

加强海防武器装备的研制,着力提高海防武器装备的质量。1979年初期,为了解决五种主要的舰艇质量和配套建设问题,海军武器装备建设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为落实“近海防御”战略,海军装备发展确立了发展目标:在“六五”期间齐装完善五型舰艇、改装改进五型舰艇、研制完成五型舰艇;在“七五”期间,重点加快以新型导弹驱逐舰、常规动力潜艇、歼击轰炸机和反潜直升机为代表的高性能武器装备,以及导弹护卫艇、新型扫雷艇等装备的研制,利用新技术改进研制一批新型武器装备,实现驱逐舰、护卫舰加装直升机、陆战队和岸防兵部队装备的较大发展,初步形成以近海作战为主体、战役战术配套、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海上机动作战、基地防御作战和海基自卫核反击作战装备体系。在此期间,海军从国外引进少量海军急需的武器与设备,以提高研制能力。1982年10月12日,潜艇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标志着海军装备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外70年代初期先进水平。第二代国产海军装备战术、技术性能实现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模块化,主要水面作战舰艇实现了导弹化、指挥控制一体化、作战区域立体化。为巩固海军装备建设成果,海军先后恢复和加强了军代表制度,建立和健全技术法规,加强装备建设上的定型工作,开展装备可靠性研究和管理,试行经济合同制。这些措施不仅使我国海防装备质量显著提高,而且使舰艇设计、制造有了技术法规和标准化遵循。九五期间,海军为适应国际战略环境变化、军事斗争准备需要,以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国家海上运输安全的客观要求,利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成果,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突破了海军装备发展存在的关键技术瓶颈,海军装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积极开展海军装备与技术引进,批量建造第二代海军装备,加快第三代海军国产装备的研制。至此,以第二代装备为主体的海军装备体系已逐步形成,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随着装备的发展,海军主战兵力已具备完成跨海区训练、远洋训练和环球航行等各种任务的能力。②参见严兴国、张跃进:《海军装备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第29 页。在海防建设中,海军广泛利用国内外尖端科学技术成果,如封闭型导弹护卫舰的造成,导弹艇的导弹发射装置、反舰导弹的改进等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后通过技术攻关将单个武器组成完整武器系统也取得可喜成绩。重视科学试验是这个时期海军装备建设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提高训练水平,加强院校建设。提高海防部队的现代作战能力,最为关键就是必须加强军事训练。这一时期,海军加强了战术技术新课题,诸如水面舰艇对空、对海、对潜防御,潜艇实行水下隐蔽攻击,航空兵部队超低空飞行等的演练,并将合成训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远航训练方面,海军在20世纪80年代就创造了辉煌成绩。如舰船编队于1980年进入南太平洋参加远程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1983年组织曾母暗沙远航实习,1989年远征南极等,这些都成为海防训练的重头戏。在海军与沿海有关军区、警备区、要塞区、省军区、军分区、武装部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联防民兵和沿海、岛屿、海上民兵专业技术兵及专业技术中队的训练,以及海军预编兵员和预备役部队的训练,也取得了重要成效。

在院校建设方面,这个时期先后恢复和重建了一批院校。至1986年,海军已建成海军指挥学院、政治学院、大连舰艇学院、广州舰艇学院、潜艇学院等隶属于海军的12 所军事院校。这些学校在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重要改革。普遍开展科研与系统学术研究,取得突出业绩,教研队伍的素质也大幅提高。①参见肖炳涛:《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院校教育发展史》(总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9 页。

这一时期,海军后勤综合保障能力得到提升,航海保障持续发展。1983年始,党中央、中央军委就后勤体制、业务管理、供应方法、标准制度等试行改革创新。海军后勤保障设施如机场、军港、医院、仓库以及供应站等建设得到加强,重点工程如核潜艇基地、大型舰艇基地、西沙群岛设防工程、南沙岛屿的建设得到有力保证。海军舰艇装备维修抢修力量速度快、效率高、能力强。勤务舰船、海上补给装置和医疗卫生勤务保障力量全面提高。在航海保障方面,海上导航、海洋测绘、海洋水文气象、海上防险救生、海上维权等快速发展,新中国海防事业迈出了快速稳健的发展步伐。

(四)新时代中国海防建设事业的新发展(2012年至今)

海防的稳固直接关系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海防建设事业建设取了显著的进步。

海防领导管理体制更加科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完善了我国边海防领导体制,对人民解放军各级领导机关和部队关于边海防建设与管理的职责进行了区分。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逐步建立由边海防委员会指导协调,职能部门统一领导,海上执法力量主要负责,其他力量相互配合的海防领导体制。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共同领导边海防的管理工作;中央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边海防的防卫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按照国家规定的职权范围,分工负责边海防的管理和防卫工作,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围绕形成和发挥整体合力,建立健全了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边海防委员会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密切配合、各方整体联动的边海防工作机制。各级边海防委员会结合实际,健全了边海防情况报告、情报会商、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合执勤执法、业务培训等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充分发挥边境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军警民联防工作,完善机制、制定方案、明确任务、组织训练、加强保障,构建联防指挥信息平台,着力提高联防联管和联合应急行动能力。②参见刘亚洲:《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第174、176 页。

边海防管理控制能力显著提高。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安全环境的变化,边境与沿海地区日益成为国内外矛盾和利益的交汇地带、捍卫国家战略利益的前沿地带、影响周边和国内稳定的敏感地带,边海防管理控制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面对复杂形势,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海防建设实行坚强领导,海防建设职能任务在以下方面得到强化。一是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防范和遏制入侵、挑衅、蚕食、侵权等行为;二是依法维护边境沿海地区和海上秩序,防范和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边境沿海地区社会稳定,防范打击各种敌对势力和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渗透破坏活动;三是促进边境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和保障改革开放;四是巩固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营造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综合运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法律等手段,统一筹划、统一指挥边海防斗争。使日常边海防管控行动和情况处置,由军地有关单位和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需多个单位和多个部门联合管控与配合处置的,由当地边海防委员会牵头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组织实施;中央统一组织或者中央授权单位牵头组织实施边境、海上重大突发情况处置。坚持有效维护主权与维护稳定相互统一,既做到了与侵害我国主权权益的行为作坚决斗争,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又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讲究斗争策略,维护大局稳定。坚持有效管控与有序开放相统一,既依法加强管理控制,有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边境沿海地区秩序,又不断创新管控方式,积极支持开发开放和对外合作,促进边境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维护国家利益与增进睦邻友好相统一,严密组织边境警戒和海上维权执法行动,坚决维护国家利益,贯彻我国周边外交方针,深化睦邻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既加大了边海防统一管控力度,确保形成管边控海的整体合力,又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边海防管控效果。

边海防基础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边海防基础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针对新时代海防建设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特点,扎实做好整体规划,注重系统配套,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人才队伍、武器装备、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等基础建设,提高边海防管控能力。一是人才建设方面,着眼新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加强边海防指挥管理、专业技术和综合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信息化素养和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高的人才队伍,为边海防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撑。二是武器装备建设方面,着眼有效履行边海防控制职能需要,按照专业化、系列化、信息化的建设要求,加强需求论证,搞好资源整合,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形成先进适用、功能互补、系统配套、有边海防特色的武器装备体系。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根据新时代边海防战备执勤和执法监管需要,坚持陆海兼顾、突出重点、平战结合、军民融合,进一步加大边海防执勤道路、码头、监控系统等的建设力度,加强重要方向侦察预警、指挥通信、战备交通等战场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部署、技术体制和标准规范,抓好边海防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了布局合理、项目齐全、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的边海防基础设施体系。四是政策法规建设方面,推进了边海防立法进程,逐步形成上下衔接、完善配套、与国际接轨、有中国特色的边海防政策法规体系。五是基层政权建设得到加强。健全了沿海地区党的基层组织,配强一线乡镇党委和村屯支部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创先争优工作,使基层党组织切实成为稳边兴边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大了基层干部培养力度,重视做好群众工作,增强了基层政权的组织能力。六是增进了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筑牢了强边固防的社会基础。①参见刘亚洲:《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第176 页。

二、新中国海防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海防建设和海防斗争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建立健全了陆、海、空一体化海防体系

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新中国已建成强大的海防军事力量,从空间上分类包括海军、陆军和空军,在力量构成上形成包括野战军、地方军、民兵在内,在装备上包括常规武器、高技术武器、核武器在内的海防体系。这个体系正有效地担负着保卫和巩固我国海防、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保障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神圣职责,是中国人民在海防建设和海防斗争中取得的新的伟大成就。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新要求,中国的海防体系还将在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捍卫了国家领土、领空和领海的安全,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1955年初到1956年9月期间,我海军航空兵在抗击国民党空军袭击中,共击落、击伤敌机33 架,②参见《福建海防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7 页。1956—1964年间,在拦歼国民党空军侦察窜犯中,击落、击伤敌机共10 架;1965—1968年,在抗击美国飞机侦察入侵中,击落、击伤敌机共8 架,我沿海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当局以“武装渗透”“两栖突击”和“海上袭击”等方式的多次袭扰,③参见李杰、姜炜:《海上强军之路:人民海军60年建设与发展》,《军事历史》2009年第3 期。我沿海军民所进行的小股武装反击敌特袭扰活动,共歼灭敌特35 股。在后续十年里,粉碎了十余次同类性质的袭扰。1965年“八六”海战,同年11月崇武以东海战,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海军中型舰艇袭扰活动,击沉“剑门”号、“章扛”号、“永昌”号敌舰,击伤“永泰”号敌舰。90年代中期以后,针对“台独”分裂祖国的行径,海军通过多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展示了国防、海防力量,对“台独”分裂势力起到强大镇慑作用,有效维护了祖国统一。

(三)反击外来侵略,捍卫神圣海疆主权安全

1974年1月17—20日,人民海军南海舰队对进犯我西沙群岛的南越海军进行自卫反击作战,击沉敌护航炮舰1 艘,击伤敌驱逐舰1 艘,协同陆军收复了被南越侵占的甘泉、金银和珊瑚3 个岛屿,击毙敌100 多人,俘虏49 人,①参见睢城:《1974年西沙自卫反击战纪实》,《档案时空》2012年第11 期。粉碎了南越当局的侵略野心,捍卫了祖国的领土、主权完整。此后,越南当局继续坚持谋取我领土及领海的反动立场,控制了我南沙群岛中被原南越占领的6 个岛屿。1979年4月,抵近我中建岛进行侦察,被我守岛部队官兵抓获。1988年1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我在南沙群岛永暑礁建立海洋气象观测站。②参见李增刚:《国家海洋利益的层次性与中国海洋利益维护》,《学习与探索》2016年第11 期。从此,我军开始进驻南沙,并着手收复永暑礁外围岛屿。3月19日,我海军南沙赤瓜礁执行勘测任务部队,被迫对侵犯我领土主权的越南武装人员和军用舰船,进行有限还击,捍卫了我海洋和岛屿权益。③参见宋毅军:《邓小平和叶剑英在1974年西沙自卫反击战前后》,《党史博采(纪实版)》2014年第7 期。显示了人民海军强大的海防意识和海防能力。

(四)为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海洋事业领域宽泛,涉及面广、政治敏感性强,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包括海洋水产业、海水制盐业、海上运输业、海水淡化、沿海造船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和海水化学工业、海洋动力工业、海底矿藏开采工业、海水养殖业、海洋服务业等。对海洋的经略,需要海防力量作坚强后盾和保障,而我国的海防力量,也正是在履行和捍卫海洋事业职责和使命中不断发展壮大。

(五)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

随着我国海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海军在履行神圣职责中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1980年5月,人民海军首航南太平洋参加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1984年4月参加发射试验通信卫星④参见刘杰、徐绿山、冯婧:《周恩来建设人民海军的理论和实践》,《军事历史研究》2008年第3 期。和南极科学考察任务⑤参见邹克渊:《南极矿物资源与国际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0 页。;1984年11月至1985年4月参加对南极的考察;1985年11月至1986年人民海军舰船编队出访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等南亚三国;1987年2—8月在南沙群岛永暑礁修建海洋气象观测站,以及90年代多次出访等。这些使命的胜利完成,标志着我国海防现代化建设达到了新的水平,人民海军也为国家赢得国际声誉。此外,我海防力量封锁金门、援越作战、援越扫雷、援柬排雷等重要军事行动,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帝、反霸斗争。人民海军的国际维和、远洋护航、抢险救灾等重要行动,为维护国际新秩序、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海外利益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新时代海防建设的策略思考

“当今世界正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战略格局、全球治理体系、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综合国力竞争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变局中危和机同时并存。我国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面临的难得机遇,具备坚实的基础,拥有无比的信心,同时我国面临的安全和发展形势更趋复杂。”⑥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纲要》,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9年,第2 页。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下,世界并不太平,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边界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在冷战后引发了频繁的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成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威胁。海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我国正在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巩固稳定的边海防和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保证。因此,海防建设自然由过去的局部问题上升为足以影响国家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如何加强新时代海防建设,成为新时代军事战略的重要课题。当前,基于新时代海防工作的基本性质、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我们必须以习近平“大海洋战略”和“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为指导,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海防。

(一)从国家战略高度构建海陆统筹、全国一体、全民参与的新型海防体系

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揭示了为什么要建设海洋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海洋强国、怎么样建设海洋强国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出党的十八大做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客观分析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历程和阶段性特点,统筹谋划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习近平提出“大海洋战略”是结合海洋强国发展目标的全局性构想,要求人民海军不能仅停留于海洋层面来思考海防建设问题,而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思考构建新型的海防体系。首先,陆海统筹即是将边防与海防结合形成统一体系,纳入国家战略。其次,全国一体,强化联合管控,完善情报交流、联席会议、联合行动等制度,构建各级党委统一领导,海防委员会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整体联动的格局。第三,全民参与,通过教育、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增强全民主权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海洋意识,调动人民群众参加海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构建新时代海防力量体系,提高整体作战能力

海防力量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维护领土完整、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力量,是陆军、海军等诸军兵种的大联合,这种联合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高度重视经略海洋、维护海权。中国的海防力量必须是一支能打仗、打胜仗且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体系,能够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战略通道和海外利益安全,参与海洋国际合作,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战略支撑。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军事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4 页。维护海防安全,需要根据未来海防防卫行动和样式的变化,从海防建设的客观规律入手,合理配置军事资源,优化海防力量结构,统筹协调各方关系,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海防力量体系,确保各种力量形成合力。新型陆军海防部队是建设强大稳固现代海防的重要力量。积极推动陆军海防部队整体转型,拓展海防部队职能任务,提高海防部队的防空能力、海上火力打击能力、封控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威慑力,遏制外敌侵犯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势头,配合推进我国驻守岛礁的基础建设和有效管控,巩固我国在争议岛礁及其附近海域的实际存在,调整前沿岛屿岛礁力量部署,加强海区常态化战备巡逻,布建侦察预警设施,前伸感知触角,前推防卫前沿,使之真正成为维护海防安全的铜墙铁壁。海军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是海上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建设一支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时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建设强大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应“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坚定不移加快海军现代化进程,善于创新,勇于超越,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②《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载《解放军报》2018年4月12日。。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海警部队成为带有“地方军”性质的海上维权执法武装力量,转隶武警部队后,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民兵作为国家护海和控海的重要力量,“积极参加战备执勤、海防地区军警民联防、哨所执勤等行动,常年在海防线上巡逻执勤”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2 页。,是对海警部队重要的力量补充。

“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4 页。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目标。海军和海防建设必须担负起自身完成统一祖国大业、保卫边海防安全、防御外敌入侵的现代化作战能力,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社会安定,以及为国家海外利益提供坚强保证。坚持现代海防观为指导,就是要根据海防活动特点和发展规律,构建现代海防力量体系,进一步增强整体防卫作战能力。

(三)完善军民深度融合机制,增强海防力量整体防卫管控能力

在新的国际形势和历史条件下,解决海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因势利导、因时制宜。“要坚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着力解决制约边海防工作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强边海防各项建设,不断增强新形势下防卫管控能力。”①习近平:《强化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大局意识,努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防》,载《人民日报》2014年6月28日。2018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意见》,紧紧围绕边海防岗位任职的需要,对加快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边海防人才提出要求,这是党加强对边海防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实现建设强大稳固现代边海防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海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世界发展潮流,以构建强大稳固的现代海防为目标。海防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建立强大稳固的现代海防体系,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协调。海防不仅仅只能依靠军事方式和政治力量,还应借助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多种手段,有机组织,综合运用。我们要充分发挥国家、地方和沿海各方面优势,统筹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技术、信息等各类资源,深入挖掘各方面潜力,有效提升海防工作的整体效益。要坚持军民合力共建海防,统筹海防建设和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发挥军警民联防的特色和优势。要协调各部门、各系统的力量,做到人责、负责、尽责,齐心协力把党中央的国家战略和海洋政策部署落到实处,不断创新探索建立现代海防的发展体制和应对机制,增强新形势下的防卫管控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海防和边防空防一起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统筹抓好各方面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保持边防海防空防稳定”。2017年3月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海空边防管控,周密组织反恐维稳、国际维和、远海护航等重要行动。”②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9 页。2014年6月27日,习近平亲切接见第五次全国边海防工作会议全体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边海防战线的全体同志要强化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大局意识,勇于作为,敢于担当,努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防”③习近平:《强化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大局意识,努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防》,载《人民日报》2014年6月28日。。2016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④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41 页。。这是党和国家为不断增强海防力量整体防卫管控能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法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必须抓住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有利契机,根据海防军事斗争和海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调整、改革和完善海防力量体制机制,使之与新时代现代海防建设相适应,与海防信息化发展与要求相适应,确立适应新型海防战场特点的体系结构,向着精干、合成、高效的方向发展,发挥军警民联防的特色及优势,积极推进现代海防战场建设,有重点地加强海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军警民联防联管联建,完善军民深度融合机制,使海防力量在融合中建设、在融合中发展。

猜你喜欢
海防海军建设
晓褐蜻
海防导弹武器系统“明星”盛装出席航展
我的海军之梦
相信爱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走向深蓝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