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腾冲市三品一标发展的思考

2019-12-09 22:48龙济芝
云南农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腾冲农产品农业

龙济芝

(腾冲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云南腾冲 679100)

农产品三品一标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农业品牌化发展战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发挥着“顶天立地”的作用。努力探寻三品一标发展思路、对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助力脱贫功坚。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寻求安全、优质、营养的农产品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三品一标产品已成为21 世纪人们消费的新时尚,同时也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如何将腾冲生态优势转化为农业发展优势,腾冲市委、市政府2018 年开展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腾冲转型跨越发展”专题大讨论活动,要求农业部门紧扣形势,创新发展思路,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创建为抓手,结合大讨论活动多方探索解答打好腾冲绿色食品牌、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绿色发展优势、推动腾冲三品一标高质量发展的方法措施,以促进增收就业,实现“十三五”脱贫战略目标。

一、发展现状

腾冲市三品一标通过多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以茶叶、饵丝、果脯、植物油、腊腌菜、畜牧、生物制药等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有86 家,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产值21.2 亿元,带动农户10.87 万户。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腾冲市三品一标认证企业达21 户,认定基地面积126 423.33 hm2,产量4.76万 t。

(一)有机食品

认证企业6 家,认定面积1550 hm2,产量1351.9 t,认证产品19 个。其中茶叶认证企业4 家,认定面积1040 hm2,产量994.9 t,产品15 个;红花油茶油认证企业1 家,认定面积240 hm2,产量157 t,产品2 个;石斛认证企业1 家,面积270 hm2,产量200 t,产品2 个。

(二)绿色食品

认证企业3 家,认定面积3360 hm2,产量1808 t,认证产品11 个。其中茶叶认证企业1 家,面积1133.33 hm2,产量850 t,产品5 个;果脯认证企业1 家,面积1093.33 hm2,产量930 t,产品3 个;蜂蜜认证企业1 家,面积1133.33 hm2,产量28 t,产品3 个。

(三)无公害农产品

认证企业7 家,认定面积54 846.66 hm2,产量1.443 万 t,产品11 个。其中饵丝认证企业1 家,面积2000 hm2;蔬菜认证企业2 家,面积2666.67 hm2,产量1.39 万 t;茶叶认证企业1 家,面积5333.33 hm2;水产品认证企业2 家,面积3313.33 hm2,产量30 t,产品3 个;生猪认证企业1 家,5000 头,产量500 t,产品1 个。粮油、干果认证企业1 家,面积41 533.33 hm2。

(四)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单位1 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面积66 666.67 hm2,产品1 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3 万 t。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单位4家,产品12 个。

二、推动发展的要素分析

(一)抢抓机遇,激励引领

腾冲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产、管并重,确保老百姓“菜蓝子”“米袋子”“油瓶子”安全。“十三五”是腾冲市三品一标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2018 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发展理念,其中“绿色食品牌”为三品一标工作确定了强有力的政策导向。腾冲市已出台《腾冲市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扶持政策(试行)》,市财政每年将对获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扶持奖励,这对推进腾冲三品一标、打造“绿色食品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清洁田园,打好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三品一标发展的基础条件。腾冲夏无酷暑、冬无严寒,PM2.5 常年小于10,负氧离子含量为3700 个/cm3,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可以说,这是一块温润之地。土壤气水通透,肥分均衡,达到了各种农作物所需养分指标要求。加之近年腾冲大力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秸秆资源化利用、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计划、农用地膜及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工作,为三品一标的发展提供了安全的“根据地”。以腾冲命名的农产品如“腾药”“腾茶”“腾油”和“腾冲饵丝”等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就是靠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香”飘万里,名扬内外。

(三)依托传统,开拓市场

第一魅力名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在打造城市名片中取得的可喜业绩。但谁都明白,打造城市名片光靠各种创建活动收效甚微。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不会有人天天谈论,但是美食却人人关注,特别是地方名特优产品和传统小吃的感染力是最强的。2019年,腾冲市委、市政府还选择已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腾冲饵丝作为城市名片进行重点推介,这为三品一标的发展和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树立注入强大动力。

三、制约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思想传统,内涵不足

三品一标标识相当于安全优质农产品的“身份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明晰的辨识度。但就部分生产企业而言,申报三品一标也只是为企业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增色添景”,不注重内在的标准化生产,从而忽略了内涵式发展即质的提升与保证。就消费者而言,近年来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对鲜活农产品凭“望、闻、问”来购买,以致造成“虫子菜”就是放心菜、“新自留地”“隔槽喂猪”这样的笑话时有发生。对加工食品而言,消费者大多注重产品保质期,较少关注食品添加剂,极少部分会关注食品中是否含糖。而对产品包装上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转基因标识根本不关注或压根不知道,这也制约了三品一标的全面发展。

(二)认证有限,比重不高

腾冲三品一标通过近10 年的时间,认证基地面积由2009 年的72 126.7 hm2发展到现在的126 423.3 hm2,认证企业由原来的19 家发展到现在的21 家,产品个数由原来的39 个发展到现在的54 个,产品数量由9826 t 发展到现在的47589.9 t,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认证企业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比例仅为1 ∶4.1,说明三品一标在部分企业的发展规划中可有可无,还没有成为企业的主导产品或企业发展的主要方面。

(三)技术分散,标准不一

首先,三品一标产品来自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不同行业,其核心是用较少的农业投入生产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低碳、环保、安全的农产品,包括土壤培肥改良、种子种苗选育、化肥农药减量控施、证后监管等多方面。目前,腾冲现行标准不能全覆盖所有种植、畜牧、水产、中药材等大宗农产品,也不能覆盖所有种养环节,部分农产品的种植标准甚至存在“照搬照抄”的现象。而且各种养环节的职能分布在不同的站所,在执行过程中也还存在“真空”领域。其次,承担认证工作的职能站所也由于其局限性,在证后监管中缺乏过硬的认证管理技术及全面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指导力量与三品一标发展的技术需求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例如腾冲市从事三品一标认证的工作人员仅有一名,受人员数量及专业技术的影响,工作人员职能大多限于对企业申报材料的上传下达,而对认证企业农产品产地环境、种植过程的监管指导大多依赖企业的自主自律,从而导致了企业执行标准不严、技术规程贯彻不到位和生产档案记录不规范等情况的发生。最后,就认证企业而言,不仅要求申报主体要具备一定农业生产经验,还要懂知识、会经营,能够理解三品一标的本质和内涵,能够制定质量管理措施和生产技术规程,能够组织人员按照规程种植及加工生产,能够进行产品的包装营销等等。而腾冲三品一标申报主体虽然有很强的安全优质生产意识和企业管理经验,但大多没有农业生产经验,企业农产品产地的施肥和用药大多依靠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当地的农资销售店。企业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科技支撑力远远不足,特别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类申报主体难以达到标准。

(四)成本较高,动力不足

鲜活农产品腾冲仅有三家企业进行了认证,所占比率为14.2%。这些鲜活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有菜市场、超市,由于目前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尚未建立,菜市场、超市中的农产品基本上由批发市场进货后直接销售,无标志体现,也不分产地和级别,一般凭卖相和价格占领市场,体现不出优质优价。加工产品受消费习惯及对三品一标认知程度的影响,产品包装上虽然印有三品一标标识,可追溯、可证明,质量安全可靠。而三品一标农产品的生产一般要经过产地环境检测、种植过程严管严控、产品检验检测等环节,其生产成本要比普通农产品高出15%~25%,但同样逃不出“优质不优价”这一怪圈,从市场端拉动三品一标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加上品牌复查换证、年检、续展等费用较高,部分获证企业在品牌认证到期后,不愿再复查换证、续展或重新申报认证。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培育市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云南“绿色食品牌”打造也进入了实质阶段,腾冲三品一标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新媒体,以及开讲座、办培训、入户走访等方式普及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知识、技术措施,形成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种植、消费观念,让广大消费者认识、消费、享受三品一标。另一方面,我们应充分利用农业品牌会、农交会、绿博会、地标农产品专展、电子商务、边交会等积极推介三品一标产品,把三品一标与城市品牌的打造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政府重视、生产者追求、消费者认可,多方合力推动三品一标品牌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提升素质,整合力量

三品一标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整个农业工作队伍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我们应采用“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学习方式,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业务水平,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其次,三品一标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包括土壤培肥改良、种子种苗选育、化肥农药减量施控、检验检测、疫病防控、捕捞采收、生物安全、生态保护、包装标识和证后监管等多方面,这就需要我们把三品一标发展放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来思考、谋划、布局,以农业标准化为抓手,共享分散在水利、市场、环保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农业农村系统内土壤、种子、植保、畜牧、水产、检验检测等多方力量,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和全程监管落实到生产的每个环节,形成各职能部门围绕三品一标发展“各炒一盘菜,共坐一桌席”的良好局面,无缝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落实标准,推进转型

首先,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规范农业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应紧紧围绕腾冲主导产业、特色农产品和重点领域,以农业标准制修定为抓手,以腾冲优势产业为对象,以助农增收树品牌为目标,最大限度整合农业部门从农田到餐桌各环节力量,分农时、分品种把各项农业技术标准制作成明白卡、口袋书送到田间地头和养殖户家中,确保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其次,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众所周知,食品基本上都是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直接关系食品的质量安全及企业的生死存亡。近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国家把扶持农业的着力点聚集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在项目安排、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贷款贴息、土地流转等多方面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培训、示范、引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种植生产。企业要向农户提供生产标准、技术规范、培训指导、产品收购乃至投入品的免费使用等服务,农户按企业的要求实施生产,产品交售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标准收购农产品,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农产品一律拒之门外,切实把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延伸到田间地头和厩舍池内。实现产、管结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后,监管部门通过对企业的引导以及严格的认证监管、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等,把企业生产过程中不符合三品一标要求的基地、产品彻底除名,把不按照三品一标要求生产的企业进行曝光,从而形成政府监督企业、企业监督农户的双向监管机制,真正让三品一标成为“生产者自律、企业家追求、消费者信赖”的公共品牌。

(四)争取政策、资金扶持

2019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品牌建设年,同时也是云南省打好“绿色食品牌”的推进年,这既是机遇更是责任。一是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和大局的高度,把握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确保中央的精神和政策落到实处,推进腾冲三品一标事业稳步健康发展。二是我们应以创建腾冲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为切入点,把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与三品一标认证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腾冲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三是我们应围绕云南省打好“绿色食品牌”这一发展机遇,重点推动农业领域“一控两减三基本”落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四是我们应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要确保从事三品一标工作的机构健全、人员到位、经费充足。五是我们要积极争取三品一标认证资金扶持,帮助认证主体解决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认证、市场化开拓上的困难,激发农产品生产与经营主体申报三品一标认证的积极性,不断扩大三品一标生产规模,以推动腾冲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产业扶贫在决战脱贫功坚中取得最大实效。

猜你喜欢
腾冲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腾冲大救驾 —云南十八怪之一
极限挑战火了腾冲 还是腾冲火了极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