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的分析

2019-12-09 01:53孙东旭刘建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统计学药物

孙东旭 刘建平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共计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号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共计30例,采用氯氮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共计30例,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整体治疗有效性。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显著,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当前阶段,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通过采用利培酮与氯氮平药物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而利培酮的整体疗效更加显著。

【关键词】

利培酮;氯氮平;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类疾病中属于一种常见性疾病,在青壮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尤为突出,多数患者一旦患有精神分裂症,治疗周期往往较长。而且尤其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实际治疗工作非常困难,一方面对患者的生活、工作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家庭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降低了家庭的生活质量以及总体生活效果[12]。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来说,应当探究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本次研究主要就利培酮与氯氮平药物治疗方式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究,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共计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规范化的诊断和分析,符合本院统计的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同时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疾病及脏器病变现象等,同时排除存在严重沟通及交流障碍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计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为24~54岁,平均年龄为(38.3±5.2)岁;病程为2~10年,平均病程为(4.5±2.3)年。观察组共计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为25~55岁,平均年龄为(39.8±5.0)歲;病程为3~11年,平均病程为(4.6±3.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所有患者通过本院的治疗都需要停止之前所服用的抗精神类药物,同时给予相同的护理干预,对患者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精神类障碍性疾病应当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改善措施,同时保持病房的整洁度,定期更换病房床单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等。对患者中出现的严重焦虑情况应当给予一定的护理。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氯氮平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精神恢复情况进行加减治疗,每天的剂量应当控制在50~90mg,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利培酮片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剂量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最初的剂量按照每天1~2mg服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最大剂量保证在6mg/d,疗程为2周[34]。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精神改善情况,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以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来对患者治疗以后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的数据资料利用SPSS 15.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描述,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进行描述,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精神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整体的精神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精神分裂症在当前作为一种与遗传神经发育缺陷相关的精神类疾病,正在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病趋势,多数患者在意识、行为等方面会出现一定的功能性障碍,而且严重的患者功能性障碍非常明显[56]。精神分裂症在目前来看发病机制依然存在很大的研究空白,很多学者无法有效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具体发病原因,导致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问题,在临床上针对精神分裂症来说一般都是通过药物进行控制。

氯氮平是在上世纪中叶合成的一种苯二氮卓类药物,其在精神分裂症的疾病治疗过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不仅对阳性有一定的改善,阴性症状也有很好的调节效果,对急性以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亚型都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够对患者体内的5羟色胺受体起到一定的阻滞效果。而利培酮则能够直接对拮抗5HT2及D2受体起到一定的作用和效果,能够直接对患者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起到一定的调节和改善效果[7]。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利培酮药物治疗方式,在整体精神分裂症的改善以及治疗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发现,利培酮药物治疗方式对人体产生的副反应较小,在临床上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分裂症的效果。综上所述,在当前阶段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通过实施利培酮及氯氮平药物治疗的方式都能够较好地控制精神症状,但是利培酮的整体疗效更加显著,不良反应少于氯氮平。

参考文献

[1] 杨小军.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疗效及对认知功能和血浆NPY、LP和ChE水平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9,16(02):4950.

[2] 佘协文.利培酮与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比较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03):333334.

[3] 段侠霞,张燕,张盟,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血清甲状腺激素和血脂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05):151154.

[4] 蔡丹丹,桂冬辉,张建兵,等.小剂量利培酮联合曲唑酮应用于海洛因成瘾脱毒期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9,24(01):9498.

[5] 吴金丽,师晴.氯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对比分析[J].药品评价,2019,16(02):6062.

[6] 热衣汗尼沙·祖农.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03):6869.

[7] 王冬雪,朱胜保,张琦.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其肝脏B超结果及血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02):217219.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统计学药物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警惕药物的致癌性
同时并用几种药物需注意: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