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2019-12-09 01:53张林王海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肢体

张林 王海

【摘要】 目的:分析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的78例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肢体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9%、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无明显区别,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针灸;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

脑卒中属于中风的范畴,发病突然、症状多样、变化快。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会遗留程度不一的偏瘫、认知功能障碍、语言能力丧失等,给患者生活、家庭与社会带来极大的困扰与沉重负担[1]。对此,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非常重要。研究发现[2],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运动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具有显著的效果。最近几年,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措施在临床中逐渐推广[3]。本文作者分析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的78例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8.9±7.8)岁;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68.1±7.3)岁。两组患者的常规性资料无显著差异,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肢体功能训练:1)体位护理。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中,护理人员应依照锻炼情况帮助患者摆放正确体位,同时协助患者翻身,为其叩背[4]。2)心理护理。一般情况下,患者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临床效率。此时护理人员需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采用有效的方法予以疏导,促使患者能够维持最佳的心理状态。3)肢体康复训练。肢体康复训练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握紧双手,保持拇指外展并向前伸的状态,同时协助上肢完成被动训练。4)被动训练。被动训练通常是针对不能自主完成活动训练的关节。关节活动可从大至小逐渐过渡,以便拉伸肌肉、肌腱与关节周围组织,以免引起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指导患者抬高上肢,双手握紧,呈90°,并向左翻身维持左上肢向上的状态,右上肢保持右向上。5)站立训练。恢复患肢功能后,可指导患者站立与行走。患者在训练时,为避免产生意外情况,家属应当陪同。日常训练需以患者耐受性为准,不可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展开,以便能够逐步完成独立行走,锻炼平衡能力。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还应展开针灸治疗[5]。针灸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确定适宜穴位。每天1次,共治疗2周。头部可选取印堂、百会、曲池、迎春、风池等;上肢选择手三里,内关、曲池以及合谷等;下肢选择足三里、阳陵泉、血海、环跳以及三阴交等。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均全部消失,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肢体活动功能并未受限;有效:治療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日常活动能力显著改善,肢体活动功能轻度受限;无效:患者治疗后并未达到相关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各类数据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利用t检验组间差异;%则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如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9%、94.9%。对照组中治疗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9例;观察组中治疗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2例;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无明显区别,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的发病率非常高,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脑卒中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有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脑卒中患者及时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非常大,常见的有运动功能障碍、吞咽障碍与语言功能障碍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能增加家庭与社会的负担。基于早期康复训练取得的显著效果,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措施也逐渐在临床中被推广。针灸、推拿的安全性较高,在脑卒中治疗中效果较显著。针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产生舒经活络、消肿的效果。实践证实,针刺患者三里就能够清热明目、通经活络,针刺环跳穴位便可健脾益血,针刺血海就可活血化瘀,阳陵泉则能够达到壮筋疏络的效果,三阴交对滋补肝肾具有明显的作用。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血液循环方面,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促进患者局部血液流通,有利于改善患者肢体麻痹,从而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在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实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针灸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较优;运动功能方面,观察组恢复效果较好。由此说明,针灸治疗在改善脑卒中肢体运动障碍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孙梦珠,肖伟,章显宝,等.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近5年临床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2):168170.

[2] 林滨,丁德谦,杨芳.对脑卒中偏瘫本质的认识及其在针灸治疗中的指导作用[J].中国针灸,2002,22(12):3637.

[3] 李小粉,余丽娜,钱新毅,等.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2):27402743.

[4] 张华,张福金.偏瘫患者上肢屈肌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康复[J].中国康复,2001,16(03):171.

[5] 刘兆平,曾满萍,谢辉,等.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2,32(04):293296.

11783.

[5] 买买提艾力·吐尔逊,李黎.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部感染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0):7980.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肢体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世界各地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
ED治疗不能光靠补
面试六禁忌
有效防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