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对人性的全面释放

2019-12-09 02:02张伟东
椰城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说家文学创作人性

张伟东

我基本上是在生活的闲暇之余以沉静的姿态写了一些小说,产量不高,却得到了同仁们的一些呼应和认可。这并非因为我有异于其他小说家奇异的天赋或特长,而是源于我在写作上耗费的精力可能比他们更多一些。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在哪些方面有所擅长,你就观察他平时在哪方面耗费的时间多就行了。实际上我的社会活动圈子非常之小,我这人活得简单,没有那么多的应酬,又没有其他的爱好,所以我在小说创作上的时间肯定是更加充裕一些,这大概是应了“创作就是要相对孤独”那句话。

除了在创作上耗费的时间多一些,我自认为,写小说还需要有那么一点匠人精神。我说的“匠”一语雙关:一是我本人的性格“犟”,二是工匠的“匠”。我对文字苛刻到不可想象的程度,总想着精益求精。我的创作时间多半是在晚间,在安静的夜里,守着电脑,如打磨一件艺术品一样打磨着那些文字,最后让那些文字闪闪烁烁,通了灵一般。让那些文字像嵌在夜空上的小星星一样发出灼灼的光来。我写小说,不急于发表,习惯在手里放一放,没事儿的时候就翻出

来打磨,这个过程有点像我们手掌心里平时握着的那两个核桃或是念珠之类的东西,捣腾久了,就有了手感,物件儿自然会放光。这个办法大概不适宜诗歌写作,诗歌可能更趋向于灵感的一时迸发或喷涌。而在小说创作当中,沉淀、打磨、修改,尤为重要。我的创作心得就是,好小说是“盘”出来的。当然,世界一流小说家可能更趋向于创作上的浑然天成,问题是一流的小说家毕竟是少数。

关于小说的语言描写,窃以为“尽意莫若象”。写小说,其实就是用语言和文字“筑象”的一个过程。“以言筑象”,然后到“以象尽意”。“筑象”,我个人把它理解成是运用文字来塑造形象。可以这样讲,所有的文学创作样式概莫能外,无论是诗歌也好,散文也好,小说也罢,其实都离不开“筑象”。“筑象”要通过描写来完成。“筑象”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原创式的(独创),另一种是模仿式的。原创式的,就是别人还从来没有这样写过的,而只有你这样写了,会让人觉得很新鲜、很奇特。

优秀的小说家,他(她)的作品里应该呈现出一种精神气象,拥有精神气象的小说,必定是有一定维度和深度的。小说家不能只沉溺于一己的悲欢,要对他所处的这个时代有所承担,至少是在精神上要有所承担。同时,小说家需要反思生活,反思时代的病变。就我个人的写作经验和体验而言,写作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对人性的一种全面释放的过程。真善美是人性,假丑恶也是人性。缺少写作的诚意,就很难把人性的复杂面写出来。

如果有人问我,写作带给了你什么?我会坦诚地说,其实它什么都没有给我带来,况且,文学创作其实是一件劳心费神的事儿。写作是一种长征,艰苦卓绝,你得有爬雪山过草地的劲头儿,但是最后,你也未必能迎来什么曙光。就我个人而言,写作,是我与世俗生活的一种对垒和博弈;写作,不是对生活的描摹,而是对生活的发现;写作,不是对生活的妥协,而是对生活的抗争;写作,是我暗夜里看到的唯一的那么一点星光,仅此而已。至于未来,写作这条路于我而言,前方依然是大雾弥漫。我从未指望文学创作会给我带来多么丰富的物质回报,如果借着文学的外衣捞生活上的好处,那不是我的悲哀,那是文学的悲哀!专家学者经常谈什么经济泡沫儿,其实文学,何尝不是泡沫儿。好多看似热闹的文学圈子,就是一场假面的狂欢。今天,连我都抑制不住要粉墨登场了。

猜你喜欢
小说家文学创作人性
《刺杀小说家》 分镜故事板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小说家的才智是什么
拥有小说家的眼睛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