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国家公园流纹岩地貌景观分类及评价

2019-12-09 02:01潘雅辉
当代旅游 2019年5期
关键词:仙居遗迹景观

摘要:仙居国家公园流纹岩地貌因其典型性、稀有性和完整性,具有极高的科学意义和景观价值。但是与花岗岩、丹霞等其他地貌相比,目前还没形成专门的分类体系,不利于公园科普教育、科普研学和地学旅游的开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调查成果,提出了仙居国家公园流纹岩地貌景观分类方案,并选取典型流纹岩地貌景观进行了论述,评价了流纹岩地貌景观的价值。

关键词:仙居国家公园;火山岩地貌;地学旅游

国内主要有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花岗岩地貌、砂岩(张家界地貌)以及嶂石岩地貌等。其中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和花岗岩地貌景观在国内分布最为广泛,且具有丰富旅游景观价值,一些分布区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或国家地质公园,在地貌分类研究也相对较为深入。本研究所涉及的流纹岩地貌,也是一类受特殊岩石类型即流纹岩控制的地貌类型,由于分布范围不及上述几类岩石地貌广泛,相对来说研究程度较低,还未提出较为系统的分类体系。为了解决流纹岩地貌分类体系的问题,开展了本文的研究工作。

一、流纹岩地貌景观分类

通过文献检索可知,对流纹岩地貌分类体系研究的论文较少,仅有陶奎元、胡小猛等对雁荡山一带的流纹岩地貌景观进行分类,而其他流纹岩地貌分布区,一般是以研究岩石岩相以及火山作用等为主,基本没有涉及地貌分类问题。陶奎元将雁荡山地貌景观从形态、成因和美学意义上分为叠嶂、方山、石门、峰、谷、岩洞、天生桥、飞瀑等8个类型,同时分析了雁荡山岩石地貌控制的岩石基础和构造基础、及形成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并就雁荡山地貌特殊性与其他典型岩石地貌进行了对比分析。胡小猛以成因-形态分类原则,将雁荡山流纹岩地貌景观分为2个大类、6个亚类和16个类型单元,并提出了流纹岩地貌的发育演化规律。

本文在总结前人对流纹岩地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仙居国家公园流纹岩地貌景观全貌调查,提出仙居国家公园流纹岩地貌景观分类方案,将仙居国家公园流纹岩地貌景观分为:方山、嶂、峰、门、洞、谷、瀑潭等类型,对峰进一步细分为柱峰、锐峰、堡峰等类型,洞进一步分为崩塌洞、裂隙洞、倒石堆积洞等类型,谷分为嶂谷、线谷、“V”形谷等类型。下面介绍一下公园内最具特色的流纹岩景观。

方山。景星岩是方山景观的典型代表,总面积0.45平方公里,海拔742 米。景星岩整座山体南北长而东西狭,首尾昂起,像一艘巨型的大轮船停泊于此。鬼斧神工的奇峰峭壁,犹如仙造天船,悠游云海,两台高速电梯直送景区、它是块巨大的岩体,相对高度达700多米。

嶂。崖嶂景观是仙居國家公园最具特色的流纹岩景观,典型崖嶂如蝌蚪崖、公盂岩等崖嶂。蝌蚪崖岩嶂,崖面规则平整,如人工削凿,其表面残留石泡,相对凸起,因形如蝌蚪故被称为“蝌蚪文”。公盂岩岩嶂,高差200m,延伸1200m,群山环抱的公盂村,景色极美,如人间仙境,有“华东最后的香格里拉”之美誉。

峰。是岩嶂在后退过程中形成,姿态万千,或雄伟奇特、或灵秀精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天柱峰,又名观音山,高330米,有“火山岩第一峰”的美誉,西望过去,如一尊观音坐像,对面的千仞绝壁,似一卷卷无字经书。云起雾涌之时,脚下群山尽掩,只剩下云海之中的观音,如仙境般虚幻飘渺。鸡冠岩,高耸如云,如一钺弯刀,优美绝伦。集“雨后春笋”、 “神笔画天”、“风帆起航”等六景于一体,可谓移步换景,让人连连称绝。峰的聚集形成峰丛,如官坑聚仙谷、公盂村、石盟垟等地,群峰耸立,蔚为壮观。

门。两侧山体对峙耸立,中间形似一扇打开的巨门,以“西天门”最为壮观,其北为点将台,南为擎天柱,两峰相对,高差300余米。东天门南北两峰相距百余米,如逢春日,旭日在两山之间冉冉升起,形成“双峦架日”奇观。

二、流纹岩地貌景观评价

(1)评价方法。根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等技术规范对仙居国家公园进行评价。评价工作遵循全面、系统、客观的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旅游开发价值等主要评价指标入手,采用评分赋值的方法,对调查区内的各处地质遗迹进行逐一评分,确定为Ⅰ、Ⅱ、Ⅲ三个级别,各级别代表的意义主要如下:

Ⅰ级地质遗迹点:是指在整个景区内最具代表性,并对提升整个公园的地学价值具有关键意义的地质现象或地质地貌景观。

Ⅱ级地质遗迹点:是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观赏价值,并对提升整个公园的地学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具有较为关键意义的地质现象或地质地貌景观。

Ⅲ级地质遗迹点:是指公园内较为普遍,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并对反映整个公园的地学价值具有一定意义的地质现象或地质地貌景观。

(2)评价结果。据统计,仙居国家公园内流纹岩地貌景观单点约有104处,按照本文流纹岩地貌分类,有台(方山)、嶂(崖)、谷、门、峰、洞、象形石、石柱山(柱状节理)、潭、瀑布等10种类型流纹岩地貌景观,类型丰富,以雄峰、奇洞、叠嶂、幽谷、异石为其特色。

公园内Ⅰ级流纹岩地貌景观共有16处,占地质遗迹总数的14.41%。火山岩地貌中以峰、嶂为主,如观音山、公盂岩、景星岩等大尺度的地貌景观,也有像佛祖峰、饭蒸岩等精致的火山岩地貌,也有西山头组熔结凝灰岩中规模巨大的柱状节理。这些或者气势雄伟的巨大岩嶂、山峰,或者巧夺天工的象形石构成了神仙居地质地貌的主体,这些地质遗迹点也是神仙居代表性的景点和科学解释该调查区地质作用过程的关键内容,在省内乃至国内火山地质和火山岩地貌类地质遗迹中具有十分突出的价值。

公园内Ⅱ级流纹岩地貌景观点共有32处,占地质遗迹总数的28.83%。火山岩地貌涵盖了峰、嶂、洞、石门等多种类型,对科学解释公园火山地质作用、地貌形成与演化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公园内除了Ⅰ级和Ⅱ级流纹岩地貌景观点外,其余均为Ⅲ级点,数量众多。虽然规模较小,或稀有性、典型性一般,但或雄伟大气,或隽永灵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Ⅰ、Ⅱ级地质遗迹具有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共同组成景区完整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地质现象。

三、结论

本文通过综合对比其他地貌类型分类,提出了仙居国家公园流纹岩地貌景观的分类方案。基于此,开展了仙居国家公园流纹岩地貌景观的评价。本研究可为仙居神仙居国家地质公园、神仙居景观旅游开发提供基础成果资料,可为地学科普读物的编制、地质公园科普标识牌建设、科学导游图编制和地质博物馆布展等提供成果转化,提升地质科学普及水平,唤醒人们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意识,促进地球科学知识普及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袁道先,等.岩溶学词典[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

潘雅辉(1978-),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资源规划、旅游管理教学工作。

基金项目:

2018年度高校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项目编号:FG2018201。

猜你喜欢
仙居遗迹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沙海遗迹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杨余龙
超新星遗迹Simeis 147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仙居活动作品选登
醉美仙居
文物保护与旅游业的互动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