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CT影像诊断研究

2019-12-10 04:23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肺气肿比率支气管炎

杨 康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内江 641000)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科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病症,支气管是其主要发病部位,主要是因为支气管出现炎性及病理性改变,临床表现有患者的腺管呈现增宽的状况,使其分泌物增多,且比较黏稠,致使小支气管呈现堵塞、鳞状上皮化生及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等症。临床上常以实验室检验方式对其进行诊断,但此种检验方式难以对病变部位进行确定,且对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亦难以确定。影像学可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精确定位,其成像比较清晰,使其成为慢性支气管炎症诊断的主要方式[1-2]。本研究中,笔者选取我院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作为本地研究分析的样本,旨在探究慢性支气管炎CT影像诊断效果,具体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分析的样本,对其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中男女患者数量相等,均为30例;男性患者年龄最小的25岁,年龄最大的75岁,平均年龄为(50.1±5.1)岁;男性患者最长病程为7年,最短病程为1年,平均(3.9±0.7)年;女性患者年龄为24~78岁,平均年龄为(50.9±4.7)岁;女性患者最长病程为6.5年,最短病程为1年,平均(3.5±0.6)年。

1.2 方法

所选取的60例患者均使用相同的仪器进行检查,仪器为64排螺旋CT,将其扫描参数进行设置,矩阵设置为521×521,设置电压为120kV,设置管电流为250mA,设置层厚度为1~10mm,设置层间距为1mm。引导患者选取仰卧位方式。

1.3 指标观察

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25.0)处理研究数据,资料描述形式:计数字资料为n;使用%表示所占比例。

2 结果

2.1 CT表现

使用CT对支气管管壁进行扫描后可发现,存有比较显著的症候状况,且以两肺居多,而双肺呈现平行双线的影像,医学称之为轨道征,与此同时,检测医师应注意患者的心影搏动或呼吸活动可能导致的血管移动影像状况,和轨道征比较类似,以免误诊的发生;肺气肿的临床症状:使用CT扫描发现,患者的肺部轮廓存有显著变大的情况,且以前后径变大为主,膈肌位置较低;小叶中心性肺气肿的表现:使用CT扫描发现,患者的肺脏内部存有比较显著的低密度区域,如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不是很明显,也就为几毫米,发病部位主要在患者的肺上叶后部位置,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病变会逐步发展,临床表现有低密度区域呈现融合的现象,且其病变范围较大,严重者广泛分布于肺部皮质下区域,而其肺部的正常组织只限于胸膜下、残存的大血管及支气管周围部分;全小叶肺气肿的表现:主要在低密度区域存在比较广泛,同时合并有血管支气管间隙的临床表现;局部性病变主要是会患者的血管分支出现移位的状况,以上下叶尖细附近居多,间隔旁肺气肿常常会在患者的胸膜下呈现出低密度区域。肺气肿可使用CT值进行诊断,将层厚设置为1毫米,其CT值是-950Hu;将层厚设置为10毫米,其CT值是-910Hu;此时肺大泡显示为局限性,没有非结构区时,常常会存有比较光滑的薄壁,多见于肺尖部及膈上部,使用CT对其进行检查,能够显著精确肺泡的形态和大小,和其周围组织之间的联系。如果检查发现肺大泡内存有纤维间隔出现,则可判定为合并感染,如果患者的两侧壁呈现内陷的状况,则定会向内腔方向突入,斑片是其肺内炎症的临床表现,多见以两肺下部,慢性炎症的发病部位为右肺中间叶,小叶间隔增厚是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表现,随着病情的迁延,则会呈现蜂窝状;如果患者检查发现存有肺动脉高压的状况,能够在其肺门区看见肺动脉变粗的状况,且其右侧肺动脉下段会多于15毫米,如果同时出现肺心病,则会呈现右心室变大的状况。

2.2 诊断结果

经CT检查发现,所选取的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有48例支气管血管束异常,所占比率为80.00%(48/60);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有25例,所占比率为41.67%(25/60);浸润性改变或磨玻璃的患者有13例,所占比率为21.67%(13/60)。

3 讨论

一般状况下,急性支气管炎如果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极易致使其转化为慢性支气管炎,此中,以老年人群居多,或其肺部本身存有慢性疾病发病指数相对不低[3-4]。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气管附近存有较多的炎性细菌,存有支气管充血及黏膜水肿的状况,并伴有间质纤维化、肥大及增伤等症,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痰及咳嗽等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X线使其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诊断方式,此种方式对患者的肺大泡合并肺炎及双肺纹理增粗的诊断精确指数较高,表现为片状模糊的阴影状况。近些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逐步更新,CT逐步被使用在慢性支气管的诊断中,通过此方式进行检查,能够清晰了解患者的病变严重程度,对患者是否患有肺气肿及肺间质纤维化等症进行准确诊断。而慢性支气管炎和多种肺部疾病的而临床表现极为雷同,经CT进行检查之后,能够将其余病症进行排除,确诊后可对其进行针对治疗,以便患者早日康复[5-6]。本次研究中也发现,经CT检查发现,有48例支气管血管束异常,所占比率为80.00%;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有25例,所占比率为41.67%;浸润性改变或磨玻璃的患者有13例,所占比率为21.67%。综上,慢性支气管炎的临状诊断中,使用CT影响进行诊断,不但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确诊,而且患者还能够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应被积极使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肺气肿比率支气管炎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比率分析公司财务状况——以步步高及永辉超市为例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诊治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
右旋糖酐联合活血化瘀方治疗肺气肿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