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启示

2019-12-10 09:28林泽楷
学理论·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五四精神新时代大学生

摘 要:不论以五四运动作为时间标识的起点来谈论中国近代的三大历史性事件,还是以五四运动作为分界线来阐述不同时期中国革命的变化发展,皆可见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的突显地位。在国家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是时之青年心系国家的前途命运,表现出中国青年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回顾一百年前的这场运动仍可品味其对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启示:新时代大学生要弘扬爱国主義精神;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要与人民群众结合,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要时时保持勤学实干的奋斗精神。

关键词:五四爱国主义运动;五四精神;新时代;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143-03

不是每一场运动都会被赋予某种“精神”的说法,1919年的“五四运动”则常被冠以“五四精神”的称谓。特殊的称谓可见此场运动的突显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1]中国近代三大历史性事件的归结以五四运动作为时间标识的起点。三大历史性事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作为时间标识起点的五四运动同样意义非凡。

五四运动推动中国历史进入崭新的阶段。毛泽东在1939年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五四运动》中开篇便言:“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2]“新阶段”是相对“旧阶段”而言的,“新”既意味着有“旧”的存在,也意味着发展与变化。落实到具体的分析思路,则体现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对五四运动前后时期差异的对比上:“在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前(五四运动发生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和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是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他们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2]

以五四运动作为划分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分界,在毛泽东的论述中比比皆是。如:“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以后则不然。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2]又如:“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在‘五四以后,中国的新文化,却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2]依此可知,在毛泽东的观念里,中国历史因五四运动而发生重要转变。

不论是以五四运动为时间起点来谈论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性事件;还是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来阐述不同时期中国革命的变化发展,皆可见论述者对五四运动的注重。这种注重彰显的是这场运动的突显地位与特殊意义。时值五四运动100周年的今日,回顾一百年前的这场运动仍可品味其对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启示。

一、时代背景

以生产力作为判断的标准,封建专制统治下的近代中国国力水平已然落后于西方国家。1840年以后,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犯。当时的中国身处一个大变局的时代,封建统治者不能带领中国应对困局,致使国家战乱不断,发展严重受阻,中国一步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的统治被革命者成功地推翻了。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尔后,其又让位于袁世凯。从中国受压迫与革命任务的角度言,辛亥革命并未成功。毛泽东便云:“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2]

1915年,日本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机,日本公使日置益有违外交常例向袁世凯直接递呈“二十一条”文件。而该文件所使用的纸张竟带有兵舰与机关枪的水印。其实,已可不必论及“二十一条”之文本内容,日本公使无礼的外交礼仪与所使用文件纸张已将当时中国的积弱无力与日本的蛮横骄纵呈现得淋漓尽致。诚如周策纵所言:“日本采用这些特别水印的纸,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是对文件内容和意图的一个威胁性暗示。”[3]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战败国的德国“理应”将其强租而来的胶州湾归还中国。关于德国对胶州湾的租借,我们得回溯至1897年。当时,德国以强制的方式占领胶州湾。次年,清政府与德国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德国在山东攫取到更多的权利。同样觊觎山东的还有日本,马勇便云:“日本政府一直对德国参与‘三国干涉还辽心存嫉恨,眼见得胶州湾成为德国的军事基地,日本人如何能静心看到底?”[4]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当时国人对此和会满怀期待。可是,现实很无力。“这种错觉在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开始后,就开始破灭了。从巴黎传回的消息显示,日本将要接替德国在中国的地位,而且情况可能会比以前更恶劣。”[3]

在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召开之间的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这场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寻找真理的方向。十月革命之前,中国努力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方才看到曙光,寻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伟大力量。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描绘此种转变的情形:“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那时,求进步的中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5]十月革命不仅影响俄国,还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毛泽东接着说:“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5]

解决中国问题需要理论指导与思想武器,而十月革命提供了此种契机。毛泽东做了生动形象的经典表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5]十月革命给予中国革命的启示首要在思想理论的力量上。毛泽东便言:“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5]

在如上的时代背景下,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了。

二、启示

一百年前爆发五四运动之时,正是中国国力水平积弱、国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之时。值此之际,是时之青年心系国家的发展,心忧国家的前途,将国家的命运主动地系于自己心中,表现出中国青年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正是中国青年的努力,五四运动是“革命的运动”[2],它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因此,它也“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6]。回眸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其对新时代大学生仍具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危难、民族危机面前,中国青年不做局外人,积极谋求与推动中国的发展与前进,进而形成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此中,最根本与核心的是爱国主义精神。于中国青年而言,爱国的情怀珍贵且永不过时。爱国主义精神可提供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源头活水。

爱国不应是抽象的。毛泽东同志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2]江泽民同志强调:“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7]每一个体都生活于具体的年代,其具体的行为依托于身处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8]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圆梦的时代,新时代的青年应是追梦的青年。新时代青年追梦的努力与行径应循着“中国梦”的方向前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9]在当代,爱国主义的精神需融入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10]新时代大学生应主动地将爱国的情感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相统一,不应使爱国主义悬空而抽象,而应使爱国主义具体且真实,以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推动与激励自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二,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就事件发生的时间而言,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1919年,中国爆发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8]。毛泽东便屡将五四运动与党的成立连在一起而谈,如:“五四运动是在一九一九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一九二一年。”[2]又如:“一九一九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5]

中国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进而使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变化。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内,处于被侵略、受屈辱的状态,是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的革命取得了胜利。”[11]道路的选择与国家面临的课题是辅车相依的。习近平总书记称:“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12]中国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人民的选择。置身于内外交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更可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与道路之途并非轻易可得。“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13]

马克思主义理论需与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方可在中国大地上呈现其真理力量。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2]“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2]邓小平同志也说:“中国搞社会主义,强调要有中国的特色。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11]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12]。新时代面对新的任务、从事新的实践,皆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思想催人奋进,思想引领实践,思想推动发展。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注重理论学习与汲取思想力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造强大的精神信念,深刻认识到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真理力量。

第三,与人民群众结合,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总结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等革命尚未达到目的的原因时,曾指出:“我以为原因在两个地方:第一是敌人的力量太强;第二是自己的力量太弱……所谓自己的力量太弱,有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表现的弱点,但是主要的是因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劳动群众还没有动员起来,所以表现了弱,所以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敌强而我弱,致使革命屡屡不能达成目的。如何扭转“我弱”的局面于革命胜利尤为重要。毛泽东指出问题的症结在于工农劳动群众未被动员起来。依此,为达到革命胜利的目的,中国青年不仅大有可为,而且任务明确:动员广大的工农劳动群众。如此,方可扭转“我弱”的局面。此即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青年们一定要知道,只有动员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才能战胜帝国主义,才能战胜封建主义。”[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青年无疑处于建功立业的好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8]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中国梦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实现人生理想与价值的舞台。新时代大学生要自觉以中国梦为舞台,既要以书本为途径来获得知识,又要向社会这个更大的“书本”来求取知识,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学习的课堂。新时代大学生要主动地根据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需要考虑个人的发展,依据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施展个人的才华,将个人的才情系于中国梦,与广大人民群众结合,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第四,时时保持勤学实干的奋斗精神。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美好时段,也正处于求学的关键阶段。青春不是用来荒废的,而是用以奋斗的;青春不是用来堕落的,而是用以追梦的。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求学问求知识的美好时光有形象生动的描绘:“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8]这种描绘展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深切的期待,故其紧接着便云:“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8]新时代大学生生活与成长于和平稳定的校园环境里,正值个人成长成才的黄金期,应时时以勤学实干的精神面貌砥砺自己,誓志求得真知识,学得真本领。

美好的理想需要一代人接一代人踏实的努力来实现。在我国,广大青年有优秀的奋斗传统。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近代历史而谈到:“近代以来,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開拓奋进、锐意创新。”[13]自不待言,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历史任务。年代在变换,而始终不变的是中国青年为美好梦想的实现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的是中国青年将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优秀传统。

新时代大学生要在学习中丰富知识、明辨是非、锤炼品格、树立信念;要学习中国青年的奋斗历史,继承与发扬中国青年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奋斗精神,以勤学实干的奋斗者姿态塑造中国青年的新时代形象,要在勤学实干中憧憬美好未来,在勤学实干中走近美好未来。中国梦是新时代大学生最宽广的舞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周策纵.五四运动史[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

[4]马勇.胶州湾事件:缘起、交涉及症结[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61.

[7]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1.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0.

[10]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2,213.

[12]王伟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体会[J].中国社会科学,2017(12).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09,277.

[14]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2).

收稿日期:2019-05-06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2018WQNCX121)

作者简介:林泽楷(1986-),男,广东汕头人,博士,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五四精神新时代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养浩然正气 为青春导航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及传承发展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