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文化对古典舞审美取向的影响

2019-12-10 10:09赵璐
音乐生活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古典舞舞蹈精神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的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物。信仰是个体或群族对某种文化的崇拜敬仰,是支配行动的精神支柱和决定性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引领下,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使文艺成为中华民族站在世界面前幸福生活缩影和时代面貌的展示。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探索中国古典舞如何在新时期创造和发展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文化虽无形,却能深刻影响有形物质的存在,艺术创作也需要文化和信仰作为精神指引。随着当代中国人民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文化信仰、艺术创造也在不断丰富和趋于多元化。“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既要秉持传统,也要与时俱进,立足于融合创新。但传承并不意味着复古。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是我们的软实力,是中华儿女坚定的精神信仰,也是中国古典舞创作发展的坚实根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依托的中国古典舞,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思想精神内涵,在新时期下更增添了以弘扬正能量、以明德引领风尚为塑造艺术形象的要求。在积极构建中国古典舞传承体系的过程中,从蕴含中华文明、民族精神的文化中汲取力量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典舞的立身之本

中国传统文化是构成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是饱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在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之前,先秦诸子、儒道释宗教思想文化是中国古代人们的主要信仰。先秦时期是人类文化创造的起点,是中国审美文化在史前舞台上演奏的第一乐章。人类正处于思维、意识和感受从懵懂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伴随着缓慢的人类进化历程,这是个图腾崇拜,万物有灵,敬仰神灵的时代。通过先民们留给我们的石器、陶器和饰物等,可以看出此时的审美发展轨迹是从简单到复杂、粗糙到精美、模仿到想象。因此原始舞蹈的表现形式多为图腾舞、生殖崇拜舞等。在仰韶文化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上,红色背景上绘有一幅黑色舞蹈图。全部的15个舞蹈者分3组,每组5人,手牵手起舞。两腿旁有一条长长的黑线,是舞蹈服饰上扮成动物的尾饰,应对着文献中“葛天氏之乐”中“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关于图腾舞的记载。这种舞蹈是人类出于本能的情感宣泄。到了夏商时期,各氏族部落统一成国家,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一大步,从青铜器雕和玉牌、兵器等工艺来看,此时中国诞生了文字——甲骨文、象征王权的九鼎和“率民以事神”的巫舞,无论是夏王朝的《大夏》还是殷商王朝的《大濩》,都充满了对神灵的敬畏和浓郁的神话气息。周王朝《大武》舞体现出周代礼乐文化的盛况和典雅气质,舞蹈从神话化走向世俗化,对君王的崇拜代替了对神灵的敬仰。“立象以尽意”的意象论也是影响当代古典舞风格的重要文化思想。接下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术争鸣、儒道法墨审美理念的各抒己见、《诗经》、《楚辞》等所组成的时代文化最强音,对乐舞发展造成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自然天成、大美求真、情理中和、借物兴怀的文化精神和美学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古典舞形态特征和创作剧目的基本依據。在这些重要的思想文化中,包含着社会伦理、政治建设、人文思想等各种人生问题,随着礼崩乐坏,舞蹈也从此进入到雅俗并进、相对独立的阶段。在之后的中国历史各个朝代,也进入了吸收百家文化后以“仁”为核心精神的儒家文化为中心思想的阶段,成为几千年中国人植根于内心的信仰。据此可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审美文化和信仰方式是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古典舞也将中国人的精神力凝结成为可视可感的写实形象。

二、中国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古典舞的成事之基

公元1840年是中国进入了近代史的标志,至此,中国人民经历了近百年的屈辱、抗争、探索的革命历程,最终迎来了胜利,成立了新中国。中国红色革命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志。从辛亥革命到南昌起义,从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民主、实现国家统一富强形成了一部艰辛曲折、血泪交织的红色斗争史。在这里,积淀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进取精神,“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的牺牲奉献精神。还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井冈山精神、延安鲁艺精神、长征精神等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精神。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彰显出共产党人以及在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优秀品格,在革命年代,时刻经历着生死考验,他们视死如归、坚贞不屈、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用鲜血完成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使命,这也是值得我们当代人继承和发扬的精神。

以古典舞剧目《黄河》为例。黄河是我国“母亲之河”,代表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宁死不屈的民族革命精神。该作品通过五个乐章在整体舞蹈的编排和表演中,依靠着音乐节奏的激昂,结合交响式手法,以恢弘的群舞场面和磅礴的气势,表现了生活在黄河两岸人民面对困苦和战争时勤劳、勇敢、不服输的精神。在情节设计上,改变传统的平铺直叙手法,而是挑选部分瞬间行为作为演绎的重点,并利用不连贯的时空手法,体现出人物心态的变化;通过倒踢紫金冠、串翻身、凌空跃等技巧动作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形成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使观众受到心灵的震撼,并激发了爱国情怀。舞蹈《黄河》开创了先河,不再使用历史题材塑造人物形象,如《宝莲灯》沉香、《挂帅》穆桂英等,而是结合音乐《黄河大合唱》结构来完成舞蹈创作结构,舞蹈形态、肢体动作和技术技巧也进行了拓展,使身体最大化的去展现舞蹈特性,为叙事服务实现了完全的意象结合。比如表现纤夫拉纤就是写实,用群舞演员的身体不断起伏表现黄河的河水奔腾就是写意。之后不断涌现出讴歌革命英雄,反映革命历史、弘扬革命精神的古典舞作品,如《刑场上的婚礼》、《八女投江》、《囚歌》,《红梅赞》、《井冈井冈》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古典舞动力之源

当代,我们正奔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华文明复兴的过程就是世界文明不断融合互鉴的过程,也是推动世界文明相互包容和交流借鉴。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引领,以社会安宁稳定、团结和谐为保障的文化,形成了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色。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文明的复兴更具全球化的价值。在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和碰撞中,一定要认清西方文明论带来误区,中华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文化具有演变性、共享性、平等性和创新性,虽有地域、历史、影响的差异,但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这也是习总书记强调的中华文化自信的意义。

在多元化文化传承的背景下,中国古典舞现已逐渐形成几个流派,包括戏曲舞蹈流派、敦煌舞蹈流派、汉唐舞蹈流派等,在未来的体系建设和发展道路上,只有充分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爱国主义、宣传民族大义、担负社会责任,才能认清自己,激发艺术创作源泉。中国古典舞在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中追求风骨,在革命文化传承中坚定信念、砥砺成长,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创新发展,与各国文化艺术互相审视,和谐共生,这些文化信仰将成为中国古典舞全面实现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对于弘扬新时代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历史印证的价值功能。在舞蹈中展现出的是凝练了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品格之美、盛世之姿,展现的是中国人民天人合一的智慧思维和天下大同的理想信念。优秀的中华文化为古典舞艺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沿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在不断完善古典舞体系的过程中,在中国古典舞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人文道德修养建设,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民良好风貌和丰富艺术成果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陈炎主编、王小舒著. 《中国审美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7

[2]李娟. 新时期下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取向研究[J]. 北方音乐, 2018

[3]陈佳敏[1]. 浅析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J]. 北方音乐, 2017

赵璐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讲师

猜你喜欢
古典舞舞蹈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我国古典舞身韵教程教学探讨
舞蹈课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拿出精神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