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结构变化研究

2019-12-11 03:45
数字通信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网络结构舆情观点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郑州 45000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家越来越适应在移动环境下生活,移动用户的注册用户也在逐步上升。信息传播的速度在移动环境下越来越快,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接受信息的范围也更加多元更加全面。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新闻,有些是关于民生问题等,有些是有关娱乐明星等,还有些不正当的信息也活跃在互联网的平台。网络传播的路径决定着舆论信息传播程度和方向。通过分析比较,移动终端和非移动终端是重要的舆论手段,信息传播路径的功能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出传播舆论信息的规律,这对于舆论管理者来说,根据传播方式来总结舆论信息的传播是很有用的,能够总结归纳舆论信息的范围[1]。

网络舆情是在传统媒体舆论的基础上,以网络平台为工具,大家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舆论氛围。大家现在经常使用的“微博”等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大家在“微博”平台上可以不断更新热点问题、爆点问题、沸点问题等,这些词语标注也引人夺目,吸引人们的眼球,人们会点开看这个社会所发生的事情,然后根据自己的看法,发表出自己的观点。现也有些人通过大家都关注的这一平台,为更多的人声张正义,也让更多的人听到大众的声音。

1 结构类型变为多级传播型为主

微博作为现代年轻人沟通的方式,他的用户量也是达到了上亿用户,微博的实时更新的速度和大家可以在微博上根据所更新的话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一点也是深受人们的喜欢。在本文中,选取“雾霾”话题这一个话题,将其作为本文传播的信息源,在经过大数据的统计下,又经过层层的数据筛选和清理,我们发现“雾霾”这一话题的信息源先后共获得15389条转发微博数据。他经过各种模式的传播,得出的这一数据统计。通过对“微博”这一平台的分析与讨论,得出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路径特征主要具有以下三种模式。偶发型信息传播模式是指当一个用户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并没有其他用户能够再次转发传播,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舆情信息仅发生一次传播过程。偶遇机会型舆情信息传播模式是指节点在传播过程中,偶遇到了强势节点,进而扩大了传播的面积及传播的链长。即一个用户发表后的观点,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大家通过转发这条消息,进而让该用户的观点传播出去,经过多次转发以后,该用户的观点传播的范围得到持续的扩大[2]。多级传播型信息的传播方式意味着信息是由源节点发送的,在进行分层分发后,他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重复转发当前普遍使用的舆情信息,从而使交流量更加广泛。用户发表了一些评论,通过一个集体的力量和其在这个集体中的影响力,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传播出去,该信息传播达到的范围会更加的广。

通过数据显示我们发现,移动端数据显示为8737条,非移动端数据显示为6645条。本文对来自新浪微博的“雾霾”这一话题相关舆情拓扑结构数据做了认真的数据统计,如表1。

表1 微博“雾霾”话题舆情拓扑网络结构统计表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其中,在移动环境下移动端舆情传播拓扑结构的类型以多级传播型为主要方式,节点占比63.48%;而单级传播型的传播量为最少的,节点占比为8.31%。对于非移动端的舆情传播模式类型,多级传播型同样占比也是最多的,但相对于移动端来说,占比下降到了43.57%,单级传播型和链式传播型这两种相比于移动端来说数量明显呈增多的趋势[3]。

中心节点的粉丝数量多,连入度高,在这个开放的社交平台上,在舆论的发展下也应运而生地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微博大咖,也就是人民俗称的微博博主,这些博主的粉丝量有些接近5百万人,他们既不是什么明星,也不是什么富二代等,但是他们的粉丝众多,人们对其的喜爱让其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4-5]。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言行对于网民来说,更贴近大家的心理,更符合大众的想法,所以才会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在新媒体环境中,从中心节点到公共节点的单级拓扑网络结构在网络舆情的网络结构中是最简单,效果最低的。现在,他们的影响力不可低估,甚至超过了报纸,杂志和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他们在网络平台上散布他们的观点和意见,悄悄地引领着当今网络用户的思想取向[6]。

2 结构方式变为移动端交互频繁

拓扑网络结构是以多个核心用户为中心,进行发散式的网络舆情传播。由于核心用户的拥有着较大的话语权、而且凝聚力也比较高,对于本文选取的新粮微博“雾霾”这一信息源,这一话题可以引起微博关于环境方面网络舆情的大范围传播,从大的方面来说,它所连接的用户量更多,所以达到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我们还可以结合表1的数据来看,移动端的多级传播型拓扑网络结构包含节点5687个,边3054条,节点占比64.28%;而非移动端多级传播型拓扑网络结构包含节点2906个,边1817条,节点占比42.69%。这些说明的结果是,移动端的微博自然环境舆情拓扑网络结构是以多级传播型拓扑网络结构为主。微博自然环境舆情传播的网络多级拓扑结构的舆情传播链条更长,移动端用户交互更为频繁[7-8]。

移动端的用户数量相对较大,舆论的传播范围相对较大,用户连接更加紧凑。如表2所示,其中以央视新闻博客为中心,其传播量最大,连接用户数也最大,因此影响最大。在移动公共网络的“雾霾”话题传播过程中,尽管非移动端比移动端效率更高,但是移动端比非移动端具有更大的范围[9]。

表2 “雾霾”舆情信息传播节点的点度中心性对比

3 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继续发展,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依然很重要,希望以后的网络发展越来越好,大家在网络平台上能正确发表自己的观点。

猜你喜欢
网络结构舆情观点
观点
消费舆情
舆情
基于时效网络的空间信息网络结构脆弱性分析方法研究
舆情
基于互信息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舆情
复杂网络结构比对算法研究进展
高速公路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