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管理中的“无为而治”

2019-12-11 10:06薛荣岗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11期
关键词:无为而治小学管理有效对策

薛荣岗

[摘 要]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什么是“无为而治”?就是让学校各个方面能够实现自主化管理。要想实现“无为而治”并非易事,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无为而治”的理想?

[关键词] 小学管理;“无为而治”;有效对策

学校管理工作事无巨细,由于需要管理的事很多,多数校长都有无法抽身之感。有人说:“有为而治”,将每一件事都做好、做细,就可以管理好学校;有人说:“无为而治”,将所有的管理问题、任务进行科学、合理分派,包括其他中层、教师,以及学生自己,让他们都参与到任务中,共同解决问题。借于此,从校长视角来探讨“无为而治”的策略,旨在为提升学校管理工作做一些尝试和总结。

一、引入优秀文化,渗透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中,“无为而治”具有丰富的内涵。“无为”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其深邃的管理文化、哲学智慧,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简单来看,“无为而治”似乎是以最少的管理手段来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事实上,“无为而治”的重点应在于渗透优秀文化,通过营造人本文化氛围,让管理对象能够自主履行职责。我们常说,教职工、学生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串联,就是一盘散珠。优秀的校园文化就像是一根“线”,实现了教职工、学生的统合贯穿。校园优秀文化包含多个方面。如校园静态文化中的建筑文化、环境文化、墙壁文化;动态文化有各类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养成教育等;教学文化有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等。只有发挥优秀文化的凝聚力,才能让广大师生团结起来、目标一致,协同发展。以人为本是“无为而治”管理的基本思想,将教职工作为管理者,依靠教职工来管理学生;将学生作为管理者,依靠学生来实现自我管理。如在制度建设上,打破过去定规矩、定约束的模式,鼓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民主制定相关制度,这样一来,制度的执行就更平等、更容易,进而保证所有制度都落实到位。

二、营造和谐氛围,促进自主管理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凡事亲力亲为,校长就无法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相反,下属会感到无事可做,抱怨声渐起。这种管理方式无疑是低效的。校长要认识到“无为而治”的重要性,要能够放手,针对一件事情,围绕该事由哪个部门来管,将之细化到具体的人来负责。通过权力制衡来优化岗位职责,构建良好的学校管理机制。同时,“无为而治”并非不去做,而是要着重发挥被管理者的自主意识。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校长的任务不是去规定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某些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将成绩作为工作中心,学生在严格的学习制度管理下,自主学习意识无法发挥作用,自我管理能力难以提升。因此,校长要转变理念,将精力、重心放在学校的谋划与发展上,要将校务工作进行统筹分配,涉及学校的大事,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共同讨论决定;具体的教学安排分派给各副校长及中层干部负责,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积极性,让大家齐心协力搞好各项工作。

三、辩证对待“有为”“无为”,以情感人

针对“无为而治”中的“无为”,要做到既有所为,又有所不为。面对一些具体的小事,校长要有所不为,而在一些大事上校长要有所作为。面对一些工作任务,要及时与分派部门、人员进行沟通,从思想上达成一致。如,这件事如何做?做到什么样的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赋予工作负责人权力,减少干预,充分发挥各岗位、人员的自主性。同时,在任务落实上,校长要“知人善任”,要围绕具体的事务选择合适的岗位人员负责,充分发挥教职员工长处。出色的校长往往能够将校务工作安排得恰当,能够发挥各个环节、各个人才的优势,凭借众人的力量、集体的智慧来完成工作。当然,在学校管理中,人是最难管理的。校长要善于用“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校长要将“情”与“理”融合起来,提升管理成效。如在平时,校长要主动与教职工交流,了解各岗位工作中的问题,关注教职工的生活,多与教职工谈话,营造平等的交流氛围,用情感来拉近校长与教师间距离。同样,校长要以身作则,要淡泊名利,要主动承担校务工作,和教职工一起面对问题。情感管理有助于协同人际关系,校长要关心每一位教职工,在教职工遇到特殊困难时,要给予帮助,赢得教职工的尊重和认可。

總之,“无为而治”是一种管理思想,更是管理境界。校长在面对校务管理工作时,要运用“无为而治”思想,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宏业.浅谈小学管理中的“无为而无不为”[J].小学教学参考,2015(15):83-84.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无为而治小学管理有效对策
小学管理中的德教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
“无为而治”引领下的班级自主管理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谈素质教育理念与小学管理工作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房地产土地拓展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