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互联网”的未来

2019-12-11 10:11吕理哲
今日印刷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包交货目的地

吕理哲

互联网太方便了,改变了各行各业的产业生态,其中有一个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茁壮起来,甚至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快递行业。

1962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系的佛瑞德·史密斯(Fred Smith)在经济学课堂上交了一篇论文,描述了隔夜交货的快递服务在未来电脑信息时代的构想,如今这篇论文成为了全球快递行业创始的“九阴真经”。

1993年成立的顺丰快递顺应了信息科技的潮流,抓住了互联网经济的机会,发展成了国内首家拥有自有货运飞机的快递公司,到2018年底顺丰拥有9个运输枢纽中转中心、143个区域中转场、330个集散点、66架货运飞机、49个航空、铁路站点。

50多年前史密斯就有了快递产业在信息时代蓬勃发展的远见。想到了“隔夜交货”会是商业竞争的武器,因而构想出了辐射状集散货物的框架,先把货物集中到就近的枢纽中心,再分散到目的地。长久以来,全球的物流业都认同这样的框架是最有效的物流系统。

快递业发展超过了半个世纪,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长期研究物流效益,最近其供应链与物流研究所发表了“实体互联网”研究报告,认为快递系统将如同互联网改写信息世界一样,改造成“实体互联网”。

实体物联网指的是革命性物流概念,利用枢纽中心集散货物,在实体世界看起来似乎已经是最高的效率了,但是在信息世界还是略显逊色。

互联网的基础是把所有信息文件不论大包小包都切成细小的封包,分别利用最通畅的路径传输到目的地,等到所有封包到齐以后,再重组回传输前的样子。这样巧妙的设计确实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效率。

实体物联网的概念就是大包裹打散成小包,小包各自利用最佳路径送到目的地再重组。如此就能更进一步改善物流的效益。我们都知道每天的快递包裹数以亿计,但是不同物流公司的仓库、车队、货机是各自独立的。

在信息世界里,全世界的电信公司都开放自己的网络设施和线路,和所有同行共享,造就了今天信息和经济的集体繁荣。如果所有的物流公司都把自己的设备和设施开放共享,就有机会实现实体物联网。你的卡车有空位,目的地或行进方向和我的包裹刚好相同,就请你帮忙运送;我的仓库有空,你的包裹刚好需要停留半天,就借你用半天。

如此,效率可以大大提升。但是管理难度是否会提高?

其实大部分的物流包裹都是小包,物流公司把相同集散中心的小包整理成一个大包,到达目的地的集散中心后再打开,分发给当地的快递员去交货。这个程序一定都是使用电脑进行有效管理的。

看起来实现实体物联网技术并非毫无机会。

亚马逊在美国为了实现数以亿计的包裹100%隔天交货的目标,在接近客户的地点建立了物流中心,并建构自己的运送网络,不但递送自己的包裹,也开放给任何外部企业使用,和AWS(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一样,亚马逊自己需要云计算,也开放给外部使用。

亚马逊在美国辛辛那提机场建立的航空物流仓库,就和德国大物流公司DHL共享,德国和美国有5~6小时的时差,仓库晚上给DHL使用,白天亚马逊自己用。亚马逊开启了云计算的先河,实体互联网也在亚马逊的推动下萌 芽了。

移动互联网和机器学习解决了许多大量异地事物的管理,像饿了么每天要处理上亿笔外卖订单,安排小哥们以最短的路程和时间去送餐,满足急着吃饭的客户,比起管理打散的包裹再組合,并不会更简单。

当然,只靠一家公司还无法实现实体物联网,但是效益是商业的根本吸引力,大型物流公司也需要改善小包裹的运送效益。一个应该交货到距离一公里的目的地的包裹,必须先运到10公里外的集散中心,再分送到目的地,可能得花费20倍以上路程和时间的成本。

不久的将来,实体物联网一定会成型,未来的网络生意势必会发展出不同的风貌。

想想,连实体物流都可以共享、互联,印刷生意当然也可以如此发展。今天已经有接单、生产、递送分别在不同的城市完成的生意模式,一旦印刷互联网连接起来,印刷行业也将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责任编辑:王蕾 wl@cprint.cn

猜你喜欢
小包交货目的地
黑暗中努力
向目的地进发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小包生活
花花小包
小包哲学
动物可笑堂
长纤纺纱机交货量复苏
RMA预测2015年美国轮胎交货量为3.12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