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战斗堡垒 群众安居乐业

2019-12-12 06:25马红梅
当代贵州 2019年45期
关键词:易地贵州党组织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马红梅

针对群众搬出来后的后续问题,近年来,贵州着眼于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的建设为统领,着力完善“五个体系”,真正实现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

2015 年12 月,贵州在全国率先拉开了“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的序幕。多年来,贵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当头炮”强力推进,走出了一条独具贵州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路子。

截至今年9 月底,贵州累计建成安置点944 个,住房45.62 万套,累计完成搬迁入住184.8 万人,占计划任务的98.3%,剩余3.2 万人将在今年内全部入住。预计2019 年底,贵州将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针对群众搬出来后的后续问题,近年来,贵州着眼于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的建设为统领,着力完善“五个体系”,真正实现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

基层党建 筑牢战斗堡垒

要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关键。

贵州省坚持安置点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把党的全面领导和服务群众贯彻到安置点各项工作中,合理设置党总支、党支部,配强干部,完善机制,强化功能,确保每个安置点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全省各地安置点基层党建有序推进,亮点纷呈。

铜仁市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的建设工作指导意见,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基层治理领导小组或联合党委,根据搬迁人口数量和安置规模设置或析置街道,在搬迁群众较多、有一定规模的集中安置地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委,在搬迁群众少的分散安置点设立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搭好组织构架。目前,铜仁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本形成党群一条心,共同建设美好新家园的良好局面。

黔东南州施秉县聚焦作战能力,切实建强安置社区干部队伍,从选好“领头羊”入手,挑选工作经历丰富的人到安置社区任党支部书记,并抽调民政、人社等部门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同志,认真指导并协助社区“两委”开展各项工作。不仅如此,为了健全组织,施秉县还在搬迁社区建立起团支部、妇联、工会,完成安置点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

…………

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中,贵州扎实抓好安置点的基层党建体系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健全组织体系,配强干部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截至目前,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中共有党员13526户15318人,各管理单元已成立党(工)委133个、党总支215 个、党支部459 个、党小组321 个。

优质服务 提升内生动力

“我家今年5 月才从猴场镇搬到安置点,我7 月底到鞋厂上班。”10 月15 日,安顺紫云自治县城南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杨清告诉记者,为了让新进员工更好地适应工作,鞋厂组织了培训,目前她的工作得心应手。

为让搬迁群众在安置点住得安心,今年5 月来,城南社区安置点充分发挥组织优势,除根据搬迁群众的具体情况推荐工作外,还定期分主题组织培训,让搬迁群众获取更多就业渠道。

人无业不立,人无稳业不安。

贵州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加快组织化劳务输出和安置地产业培育,提高技能培训针对性,努力帮助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就业。通过培育产业带动一批、推动创业扶持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等方式,不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目前,贵州已组织技能培训16.1 万户28.42 万人、已实现就业35.73 万户73.83 万人,90.96%的搬迁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贵州在安置地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完善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的同时,还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和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将党的领导贯穿搬迁群众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会保障全过程,加快实现安置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目前,全省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就学4.59 万人,18.24 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已转入安置地学校就学,已转入或纳入安置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04.77 万人。

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贵州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教育引导群众的功能,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积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导党员干部进楼入户开展政策宣讲。目前,贵州已组织开展感恩教育6604 场次、普法教育4664 场次、市民意识教育5767 场次,开展评选搬迁群众文明家庭9489 户、勤劳致富模范户4970 户、身边好人7494 人、其他评选先进人员3284 人,组织社区演出2252 场次。

黔西县党员干部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锦绣社区给群众宣讲党的政策。(杨文澜/摄)

社区治理 助力安居乐业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基层的和谐稳定。对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来说,建立科学完善的社区治理体系、共筑幸福和谐家园尤为重要。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贵州从生活、物业和社会便民服务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安置区域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安置地设立党务政务一站式服务大厅,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为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黔南州龙里县冠山街道奋进社区以党建引领创新“四建四进”机制,“四建”即建组织体系、建管理体系、建服务体系、建帮联体系,“四进”即就业进单元、文化进小区、管理进单元、政策进人心,打造管理新样板。依靠党员力量、先锋带头、村干合力、楼栋长配合,形成服务新样板。

“我们遇到问题总是第一时间向社区反馈,社区党支部都能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搬进奋进社区以后,在社区党支部帮助下,我们一家过得很舒心。”提及奋进社区治理情况,居民罗喜华赞不绝口。

自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以来,赫章县坚持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的建设“一构架三清单”为统领,以“党建引领发展、积分催生动力、共建和谐社区”为抓手,切实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安置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出“党建+积分”服务模式。目前,该模式已在赫章县白果街道金山、银山社区落地生根。

通过党建引领,贵州各地创新开展社区治理,为搬迁群众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成立社区居委会477 个、居(村)民小组2169 个,建立社区警务室539个,建立治保组织477 个。

猜你喜欢
易地贵州党组织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