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百姓健康梦
——沿河自治县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2019-12-12 06:25陈刚安慧芳
当代贵州 2019年45期
关键词:沿河自治县进村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陈刚 安慧芳

职工不足百人,仅有内科、外科等10个科室;医疗设备是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样”;床位不到30张,住院部、办公楼面积不到8000平方米……这是1949年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的情况,也是全县的医疗卫生“家底”。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局面得到逐步改善。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沿河自治县不断加大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随着精准医疗健康扶贫、医疗体制改革等深入推进,全县已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如今,沿河自治县正扎实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开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局面。截至目前,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459家,医疗人才2459人,拥有床位2526张。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总投资3.5亿元,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规划建设的沿河县人民医院,第一、二期工程于2015年投入使用,第三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待投入使用后,医院建筑面积将达到13万平方米。

面积从不足8000平方米扩大到13万平方米,一批批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培育优化,一批批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让群众在家门口不仅能看上病,更能看好病。

与此同时,继续深化“医联体”建设、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规范化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等,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以完善,初步实现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的医疗服务圈。

沿河自治县卫健局组织医疗专家下乡进村开展义诊、送健康服务。(沿河自治县卫健局供图)

从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随着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疾控中心等医疗健康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沿河群众享受到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70年来,沿河健康卫生事业从弱到强快速发展,为群众带来的不仅仅是看病就医,更多的是向健康预防的转变。

“从能看病发展到看好病,再到治未病。”沿河自治县卫健局负责人黎洁感慨良多,配齐村居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一系列重点医疗健康工作的推进,让群众有了健康获得感。

与此同时,该县以健康促进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一系列诸如健步走、义诊下乡进村、健康宣教进村入户等活动,以及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全媒体宣传健康政策和健康知识,让健康生活深入人心,实现从治病到治未病理念转变。

多重医疗保障让贫困人口看病无忧。“多亏了健康扶贫政策,现在好利索了。”胡义成是沿河建档立卡贫困户,5月7日因心脏病复发住进县人民医院救治。住院期间不但享受到了住院“绿色通道”,还因为有新农合、医疗救助等政策,其住院自付部分不到总费用的10%,仅仅花费百余元。

“以基本医疗补偿+大病保险补偿+民政救助+计生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等多重保障体系,让群众有病敢看、敢医。”黎洁说,沿河组建了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贫困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对慢性病患者依据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让群众在脱贫致富小康路上健康前行。

猜你喜欢
沿河自治县进村
“样板县”邮路:连接“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山西快递企业“抱团”进村
共营与共赢:凤县企业为何乐于“进村”
跑起来
九九歌
广西民族自治县立法协商历史考察和经验启示
沿河自治县组织退休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调研“两会一节”重点项目建设
九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