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古法砥砺前行
——历史中的中国画学研究会

2019-12-12 17:42李煜田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福州351008
流行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艺林徐世昌画法

李煜田(福建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1008)

1920年5月,中国画学研究会假石达子庙欧美同学会为会所,成立了迄今中国人专门研究国画最早成立的团体,“到会者约三十余人,毕有名画家”[1],至1939年中画会成立20年之际,现有会员已至四百余人。“会员之在艺术界具有地位及在各大学专科学校中小学充教授教职员者,指不胜屈。”[2]至1947年,中画会现有会员已达一千余人,“学成出任教职者百余人,散处各地,在北京天津者常四五百人,成绩展览已二十五次,参加各国展览及博览会十余次。”[3]而中国画学研究会能达到如此成绩,与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及努力密不可分。

一、名誉会长徐世昌的资助

1918年,徐世昌因冯国璋、段祺瑞之争,及安福系、交通系相助,当选中华民国总统。1920年5月,周肇祥前往拜见徐世昌,并与其谈论中国画学研究会的筹办事宜,得到了徐世昌的认可与赞许,并将庚子赔款的一部分用来资助中国画学研究会的筹备工作。5月29日,中国画学研究会正式成立,以金城、周肇祥为会长,并尊称徐世昌总统为名誉会长。

徐世昌对中画会的赞许与肯定除了其文治政策对于国学的重视之外,与周肇祥的私交也不无关系。周肇祥与徐世昌的相识应始于北洋政府初期。1914年5月,袁世凯为集权于自身,师法美国责任总统制,设立隶属于总统府的政事堂,并特设徐世昌为国务卿。1915年5月周肇祥的政治身份已赫然为:大总统府执法官、政治咨议、清史馆提调、高等军事裁判处副长[4]。而各部对于国务卿实际上已为从属之关系,除了例行公事外一切事物皆需国务卿批准,周氏既在大总统府任职,对于上司徐世昌若不相识实在于理不合。

1915年10月26日,由于对一系列帝制运动不满,与袁世凯产生嫌隙,徐世昌称病辞职并返辉县故居居住。1916年10月9日,周肇祥相约挚友萧谦中远赴河南辉县为在此隐居的徐世昌贺寿,并对徐氏以师礼相待。周氏特绘《水竹邨图》以相赠后,二人在此更是以诗歌相和,周氏在壁题诗:

“四围水竹碧萧骚,三面云山揖高。记取姬传诗句好,江天小阁坐人豪。”[5]221

徐氏亦赠诗以表其不出山之意:

“两画师来山水窟,水村山郭踏烟芜。晴峦平远溪桥曲,画我归耕荷锸图。”[6]

同年,徐世昌赴河南卫辉扫墓,周肇祥以未曾到过卫辉为由,随往[5]238。1922年徐世昌辞职后,周肇祥每年夏天都将大批名家画作赠与徐世昌。

而在中画会的活动中,国学功底深厚的徐世昌也经常参与。在中国画学研究会所创办的《艺林》系列杂志中,仅题刊就有19期为徐世昌所题,更是传为一段佳话。1931年开始,徐世昌以其号“水竹村人”开始在《艺林月刊》上刊载他所作的题画诗,从第21期至53期连续刊载了整整四年,共计四百余首。在中画会所组织的一年一次的成绩展览中,徐世昌也积极参加。在1930年第七次成绩展览中首次以作品《菊石》、《三友图》参展,此后分别以《霜林老屋》(第十次),《红树青山》(十一次)、《梧石图》《松石》(十二次)、《设色牡丹》(十三次)、《画石大幅》(十四次)、在第十六次展览会中,徐世昌也以画作《怪石》参展,其画作刊载在《立言画刊》中,并称其为“中国画学研究会创办人徐前总统”[7]。

二、中国画学研究会与中国画法研究会关系考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在2003年文汇出版社所出版的李铸晋、万青力先生所著的《中国现代美术史·民国之部》中,曾提及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会到了1920年,“这一协会变成‘中国画学研究会’”及“湖社的创始实则承继了原在北大的‘中国画法研究会’,1926年,画法研究会创始人之一金城携作品赴日本展览。”[8]此处应有误。

首先在时间上的不符合:“北大画法研究会”于1917年成立,在校长蔡元培的组织并支持下成立;在1920年改名为“中国画法研究所”,并出版杂志《绘学杂志》直至1921年才停刊;1922年2月5日在《北京大学日刊》中还刊载了中国画法研究会迁移协会地址至“第三院操场东南门北房”[9]的公告,直至1923年初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才停办解散。而中国画学研究会早在1920年就已成立,所以从时间上看“中国画学研究会”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会”所“变成”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其次是人员上的不符合。在1917年画法研究会简章中,刊载了该会初创始的导师为“陈师曾、贺良朴、汤涤、徐悲鸿、李毅士、钱稻孙、贝寿同、冯汉孙诸先生” ,在1920年,在北京大学附设画法研究所职员一览表中,可见该研究所所长为蔡元培校长亲自担任,主任干事为来焕文,导师较之前还多了“盖大士(比利时)、吴法鼎、郑锦、汤怡、盛伯宣、衡平、胡佩衡”[6]诸先生,可见金城与周肇祥从未参加过中国画法研究会,更提不上创始人。在中国画学研究会初创始时,在评议中有参加中国画法研究会的仅有贺良朴、陈衡恪二人。在会员上,中国画法研究会会员主要基于本校教职员及学生,而中国画学研究会会员则主要面向社会大众,二者成员构成不同。而湖社的创立基于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分裂,就更谈不上对于中国画法研究会的承继了。

最后是观念上的不符,在蔡元培所组织成立的中国画法研究会中,中西画并重,在教学中也明确分为“本国画”、“外国画”两门,并且规定会员只可择一门而学之,不可兼学,并且以“研究画法、发展美育”为宗旨,以“科学美术”为旨趣。并且广聘留学归来的艺术家为导师,如重视写实绘画的徐悲鸿、赴法留学的吴法鼎、以及来自比利时的画家盖大士等。而中国画学研究会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是一个为“提倡风雅、保存国粹”而成立的维护和研究传统中国绘画的画会。二者并不基于共同的审美旨趣和利益诉求,更谈不上所谓的继承了,故,虽存在一些在中国画法研究会中学习过的人才后加入了中国画学研究会及,但绝不等同于“中国画法研究会”简单的变成了“中国画学研究会”的情况。二者旨趣相异诉求不同,湖社承继的更多也是“中国画学研究会”的成果,金城也从未作为“中国画法研究会”创始人,相反他是以“中国画学研究会”创始人身份赴日组织中日联合画展,特此勘正。

三、雅集与展览

中画会的雅集方式主要以定期观摩、教学辅导、展览交流等方式。精研古法最直接的有效途径就是对于古画的师法,而中画会的独特优势就在于对丰富古画资源的掌握:首先,颜世清、周肇祥皆作为北京界著名收藏家,拥有大量古画古物收藏。其次,会长周肇祥所作为古物陈列所所长拥有着大量资源。

除定期观摩与师法古画之外,中画会规定每月定期集会以进行技艺交流,二十余年从未间断。而在聚会中,会员皆随意挥毫泼墨,所作之画互相观摩交流,“评议在定期聚会中除进行技艺交流外,还要辅导研究员习画。”[10]1114在中画会中聚集了当时北京画界的精英名流,初成立时评议就包括有著名画家收藏家贺良朴、陈衡恪、萧谦中、徐宗浩、陈汉弟、颜世清、杨葆益等。而他们的参与及其对后生的辅导对于国画的复兴事业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他们集会所作之画,多用以充当会费以维持画会的日常开支维护:“所画者多属便画,定价每画二元,拨为会中经常费”[10]1117。在第十三次成绩展览会中,曾展出刘凌沧所作《碧梧论画图》记录下了他们雅集的场景,在画中萧谦中扶册而笑,周肇祥抚膝对谈,徐石雪与陈半丁一左一右近案面座,[11]在展览交流方面,中画会于每年夏秋之际假中山公园为场地选取优秀画作进行。据画家刘凌沧先生所言:“虽未过分宣传,而社会人士,每当吾人陈示作品,常万人空巷来观,以此论之吾人苦心孤诣之精神,早被多方之认识及同情。”[12]如在第十二次成绩展览中,“据目录出品一百四十一人,画四百三十幅……地狭画多,不能尽数陈列,只能分次更换”[13]。在诸多所展出的作品中,会选出部分优秀作品并加以摄影,部分刊登于《艺林月刊》中,部分授权摄影者进行制版发售。参观之人中颇多有志青年,逐幅细加考量,甚至携碳笔纸板诸物细加临摹。而周肇祥先生及画会诸位评议非但没有禁止,反而对其加以指点,对于后生们的请教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见此展览实为造就人才、国画繁荣及美育事业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14]

究竟成绩展览办了多少场?据王扆昌《中国美术年鉴·1947》史一六页中提及,“成绩展览已二十五次”[15],但此记载应为有误。在目前所能查阅到的资料中,最后一次关于中画会成绩展览的记载是1946年的《天津民国画报日刊》中刊载了第二十三次成绩展览的讯息[16],以及1943年刘凌沧在《立言画刊》中所发表的对于二十次成绩展览的感言[17]。以中画会一年一度的展览频率来看,即使在1947年仍进行了成绩展览,也应为第24次。况且在1942年《艺林月刊》停办之际中画会已呈现衰弱之势,是否在第23次展览会后继续开办展览会也尚未可知。

四、分裂与维持

1926年同为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之一的金城不幸去世,金城子弟门生为继承金先生之遗志,创办湖社画会,名虽创始实则守成,中国画学研究会自此分裂。[18]周肇祥先生在中国画学研究会分裂之后作为主编创办了《艺林》系列杂志。

而实际上,自从日寇入侵战乱频发,中国画学研究会的维持已经异常艰难。而从《艺林月刊》的刊物特白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林月刊》此时的经营现状已是难以为继:“百物昂贵纸价遽增数倍,不得已只好量为加价,今日起新旧月刊每期三角京外邮费照旧……”[19],1938年两次涨价,先后涨至2角、3角,1939年涨为4角,1941年涨为5角,1942年“工料之价迭增赔累甚重只以倡导艺术勉为其支持万不得已再量加价……”[20]涨为6角。自1939年起所主办的杂志《艺林月刊》已无法按时发刊:1939年仅发行3期、1940年、1942年都仅发行2期、1943年发行了最后3期后彻底停刊。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国画研究会”“北京中国画会”的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逐渐被新的画学组织所取代,加上周肇祥与中国画学研究会成员也相继离世,中国画学研究会这个在历史上为保存国粹而作出了卓越历史贡献的画学组织也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猜你喜欢
艺林徐世昌画法
旧貌换新颜
艺林堂
民国总统徐世昌日记里的“做官秘密”
鳄鱼的画法
艺林雅苑
艺林雅苑
徐世昌家祠所藏唐人墓志初探
水禽的画法(六)
夜景的画法
菊花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