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软陶为教学载体的高校美术非遗特色教学实践探索

2019-12-12 17:42屈一锋江汉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流行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软陶文化遗产物质

屈一锋(江汉大学 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我国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都可以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利用软陶可以显著提升美术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软陶又叫做彩陶,是一种以粘性土为主的手工艺材料,软陶在上世纪30年代被发明以来,这种材料把橡皮泥、纸粘土、陶土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同时制作较为方便、易于成型,对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软陶这项工艺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发展迅速,在近年来出现了DIY手工作坊、软陶吧,同时相关的培训机构也开始增多,商家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大量生产软陶工艺品,导致产品的价格不能得到保证,艺术价值也开始出现下降,对我国软陶制作行业带来了不利影响,需要从高校的美术教学中利用软陶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以下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软陶为表现材质的高校美术非遗特色教学可行性和必要性

1.软陶为表现材质的高校美术非遗特色教学可行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各种团体、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表演、实践、知识体系、有关工具和文化场所,主要体现在口头传统以及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和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突出以人为核心的精神、经验、记忆,其主要特点为多变性。软陶作为一种人工制作的粘土在烘烤之前呈现出任意造型,适合手工捏造,通过不同形态的展示满足人们的艺术欣赏需要。我国制陶艺术由来已久,有着极大的文化价值,而软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同时制作较为方便、易于成型,以软陶为表现材质利用于高校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高校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展示出软陶的表现材质,然后通过实践激发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求知欲。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书籍资料和网络搜索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对非遗内容产生深刻的认识,这样就可以丰富美术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线通过欣赏造型、设计、探索多个角度进行教学,然后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合理利用,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运用美的观念,让学生的价值观念得到更新,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2.软陶为表现材质的高校美术非遗特色教学必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了漫长的时代变迁,需要得到有效保护,并且对这种文化进行传承。在信息化时代下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也在提升,所以高校需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发挥出其作用。目前的高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主要是对音乐、舞蹈、节庆、礼仪进行传承和发展,对于工艺美术的保护较少,以软陶为例,这项艺术和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一定关系,并且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需要在新时代进行探索和研究,高校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是对我国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绘画能力和艺术素养的人才,从这点可以看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有着其必要性。

二、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校美术教学课堂的现状

1.在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中非遗案例开始增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代相传下成为我国文化的精髓部分,这也是区分世界各民族的重要方法,我国有着灿烂的文明,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展示出中华民族古老的记忆以及活态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华儿女的精神和智慧。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的非遗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面临着空前的危机。近来我国政府和文化部门积极采取多种途径去保护非遗文化,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对传统艺术的重视就需要肩负起保护文化传承的重任。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把非遗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通过美术形式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情感和思想的传递,在高校开展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利用非遗思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的传承,进而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高校非遗教学课程目标不明确并且效果不能得到保证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然而在当前的高校中,部分美术教师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了解,这也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实效性不能得到保证,同时在部分高校中没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研究,导致与美术教学的结合不够充分,所以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流于形式,不能带领学生深层次的分析,比如在利用软陶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带领学生进行线条的观察,但是在绘画和制作中,教师对学生提供的帮助较少,导致作品质量不高。

3.高校美术非遗教学案例不具有代表性

在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学中,一些教材长期未能得到更新,而教师也没有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导致不能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这就需要高校结合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和更新,多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与此同时,在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案例的呈现较为零碎,主要是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向学生推荐案例,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法。

三、以软陶为教学载体的高校美术非遗特色教学实践

在高校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为此高校可以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接受软陶制作匠人的指导,做系统的培训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以此开设软陶特色教学课程,这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

1.采用主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开展非遗美术鉴赏课程

在开展高校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软陶手工制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结合起来。非遗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以往的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软陶的制作过程,虽然可以保证学生的观赏兴趣,但是没有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通过软陶制作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深刻的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专家以及非物质传承人需要加强合作,比如共同商定教材的编写,也可以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相关的建议,便于教师有选择、分层次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工作。

2.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扩展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高校的美术教学都在课堂中进行,进行软陶的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还可以走出课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课外进行实践考察,以此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过程,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来到软陶制作企业,或者民间艺人家中进行拜访,在企业中可以见证软陶的制作过程,而来到制作艺人的家中,还可以感受艺术家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刻的体会非遗文化,通过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对美术学习有深刻的认识,之后学生回到课堂进行软陶的制作也会融入更多的情感,制作的作品质量也会更高。同时高校还可以邀请民间非遗艺人参与美术教学,学生会对非遗传承人精湛的操作技术进行观察,这样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软陶的制作工艺,深刻的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3.以弘扬非物质文化作为教学出发点

从当前市场上出现的软陶卡通玩偶陈设视频中不难发现,这些艺术品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高校美术教学在进行软陶制作教学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工艺水平,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当前国内诸多高校都开始对软陶进行研究,还有部分高校将软陶制作作为美术教学的必修课程,然而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教学内容与市场存在脱节的情况,这也导致软陶教学没有突出实用性原则。为此需要高校进行软陶教学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手工作坊的合作,让学生制作出具有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作品。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可以让学生进行软陶制作和销售,进而对学生的制作水平进行考察,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进而让软陶教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结合起来。

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民族意识的培养,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以软陶为教学载体,可以让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责任,所以开展软陶制作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软陶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与文化遗产相遇
软陶傩戏面具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吉林省地域特色软陶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应用
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软陶饰品*——浅析当代中国软陶产品的发展方向文化创意时代的软陶设计
文化遗产保护
坚硬的温柔——软陶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