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学生造型意识培养与开发研究

2019-12-12 17:42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99
流行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意识艺术

成 纬(南昌工程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一、造型意识内涵及相关理论梳理

“造型”——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关于“造型”的内涵有明确界定,是指塑造物体特有形象,也指创造出的物体形象。也有许多研究者对“造型”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将“造型”的内涵总结为外在形体和内在审美的综合体现,且将在此基础上对造型意识的内涵外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造型意识”——根据前人的研究论述,本文认为“造型意识”是人们观看、解读、创造造型的思维方式,强调的是人们对造型进行解构与重组的方式。

二、造型意识在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造型意识在艺术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中的基础性作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是视觉艺术的教育,而视觉艺术最终是造型艺术,包括造型审美与造型创造。以造型艺术为核心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素养教育、实践能力甚至专业品格培养。就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核心素养而言,对专业知识素养的积累与实践能力培养集中体现在对视觉艺术中的造型的欣赏能力、解析能力与再创造能力、实现能力、专业品格的塑造。其中对造型的欣赏能力、解析能力、再创造能力是造型艺术创造的基础。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造型意识的培养与素养的开发的基础教育是内化于心的教育,也需要长期将造型意识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四年的专业教学中。

造型意识在艺术专业学生审美判断中的导向性作用。对造型的观看、解读、创造的思维能力决定了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造型审美方向的判断。如何看待一件艺术设计作品,从怎样的角度欣赏一件艺术作品,如何理解它,从一件艺术作品中获得了哪些要素、内容的提示,直接影响了设计人才的审美判断。对造型要素与内涵的理解能深化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对视觉艺术的理解与审美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内容的观赏,而是从形式、内容、思维方式深层次的理解上。

造型意识在设计类专业学生创作实践中的决定性作用。艺术设计最终是不同领域、空间对造型的创造。对造型的理解能力与创造造型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学生对造型的再创造的思考方向与作品面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造型形式的积累、造型思维的理解与再创造方式决定了艺术设计作品的实践方向。

三、艺术设计类学生造型意识现状分析

当前,许多大学生学生对造型的理解与实践仍然停留在高考模式化的审美标准上,始终没有建立造型意识。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造型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缺乏衔接作用,教学内容不符合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发展需求。大一新生已经具备一定水平的绘画技能,基础造型课程若只是高考基础技能的重复训练,而忽略对学生造型意识的培养与开发,是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使学生错失学习机会。第二,重技能训练轻能力培养。脱离以能力培养与素养提升为前提的纯技能化训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对“构成”概念程式化的训练,并没有从深层次分析形式与造型创作思维的联系,从思想、实践上培养对艺术的创造能力。第三,缺乏素质与情感的培养。忽略对设计人才的创造性素质培养,影响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探索精神和可持续性学习动力,阻碍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可持续性学习发展能力。第四,忽略创造能力的全面塑造。没有将创造能力中的思维、能力、品质培养贯穿到设计类专业基础教育理念中,无法适应培养交叉型、综合性、应用型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其次,当前高校艺术类教学中教师对“造型”概念的理解片面和局限性。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始终没有建立对造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对造型的理解尚停留在对形体简单描摹的认知之上,对造型深度思考也仅仅是对形体细节的描摹刻画,缺乏对造型思维深层次的文化积淀与造型理念的思考与理解上。对造型的理解能力应具备对造型创造形式的解析与学习,和造型思维方式的借鉴与理解两方面的素养的培育。而对造型浅显、局限的理解首先是当前艺术类高校教师的理念出了问题,有大部分教师对待造型的态度也只停留在基础描摹阶段或形体写实能力的进一步细化上,故在很多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基础课中,很多老师认为不需要再有造型训练课程,这是对“造型”片面理解的结果。当今对造型思维的建立与实践应具有文化意识、思维意识、交叉实践意识。基础造型课程应站在综合、多元、开放的视野上看待造型,既有围观的形体因素,更是形式、内容、内涵、个体思维、文化背景、民族精神的多元集合。另一方面,在学生主体中,由于知识面与视野的局限性,更是对造型缺乏全面,广阔、开放的心态,同时往往出现排斥更高更广的思考造型的形式与内涵,制约了对专业学习的开放性态度与发展。教师群体中对造型意识的缺乏与误读,使专业基础课没有发挥有效的基础造型素养培养的作用,更没有设计领域中对创造力的思维铺垫了。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在专业基础教学以及后期的专业教学中不断强化造型意识的培养与开发,将造型的素养积累于更新贯穿于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生涯。

四、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造型意识培养与开发途径

加强教师造型意识完善与提升,注重教师造型意识教学中的理念转变。造型的创造与实践关键在于如何思考、如何利用当前现有的绘画方法。艺术设计是创造造型的过程,并非技能优先,应该是创造能力、专业能力优先,而专业能力则包括了对造型的鉴赏能力、解析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意志能力等等。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艺术设计实现能力,才能以更高更广的视野引导学生以平和、踏实的心态对待专业积累于专业创造。艺术设计的核心式创造,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创造的核心素质造型的感性与理性的培养与开发,才能解决艺术设计领域源源不断地创造问题。

加强学生造型意识的自我修炼,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对艺术借鉴的范畴。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反复强化对艺术设计作品造型形式与造型内涵的思维关联,孤立对造型形式从借鉴到创新的实践,强调学生对自身造型内涵的素质积累,提高学生对待艺术造型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挖掘造型形式下的思想根源于文化背景。从文化的角度欣赏造型的美,探析造型美的内涵,思索造型美的形式。只有以广博的视野看待艺术设计中的作品创作,才能在艺术设计领域中游刃有余、自由取舍。若对艺术设计的学习只站在设计功能或形式的思考而缺乏对造型文化与思维的内涵建设,对艺术作品的创作只能流于一般形式的重复,艺术设计发展之路只会越走越窄。

在专业教学体系上注重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造型意识培养建设,增加理论与实践环节课程设置。应从艺术设计教育的长远发展机制出发,思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建设,设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合理安排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学结构设置,引导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长效发展思路,营造专业教育终身教育的教与学的氛围与理念。将对艺术的造型素养与能力培养贯穿于艺术设计终身教育的过程中。整合课上课下、课堂、网络、社会等造型意识培养的资源,从课堂教学到课后讲座、展览、专业竞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造型意识的建设。定期举办专业师生艺术展演、比赛活动,通过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从专业教学与生活氛围共同推进学生专业的全面体会与感受。引导学生关注地方文化艺术、参与校园文化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对造型的理解能力与思考,加强课堂之外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加强专业艺术教育内涵提升建设。将专业艺术教育中的造型教学与传统文化与经典艺术作品融合介绍。课程教学内容中注重引入经典传统文化艺术案例赏析,向学生展示中国独特的造型特点、人文力量、美学特征。将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时代特征与当前的造型意识的开发相融合,在造型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审美普及相融合,加强文化自信。鼓励学生参与听专业讲座,欣赏各领域的艺术语言,在影视、绘画、文学、音乐、舞台艺术的形态造型中体会造型艺术的表现力。结合地域文化特点,为造型艺术增加优秀案例。把专业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在专业艺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综合造型素质的培育。从专业艺术教育方向上培养学生正确的造型审美意识,健康的造型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造型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探索和创造能力。在专业艺术教育内容上强调相关知识文化脉络的梳理和延伸,注重交叉知识的拓展,以系统、丰富、有质量的专业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站在文化的视角理解美的内涵,思考美的形式。在专业艺术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践,不断提升专业办学水平,优化专业办学体系。在课后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求实精神,磨炼情感意志、团队协作等综合方能力,提升造型创造成果的人文化、时代化、社会化,使学生在专业教育中具备高尚的造型审美情趣、综合的造型表现能力、积极的造型创造态度。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意识艺术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星.云.海》
《花月夜》
纸的艺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爆笑街头艺术